easyfundingllc.com
home

2024年西藏自治區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安置率達到100%

發布時間: 2024-11-26 09:12:00 來源: 西藏商報

  “在古城拉薩有個(ge) 愛我的家,它的名字就叫特殊家……”在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簡稱拉薩特校)視障部九年級的教室裏,學生次仁卓瑪用動聽的歌聲唱著他們(men) 的校歌。拉薩特校於(yu) 2000年成立,是西藏自治區建校最早的一所特殊教育學校,是一所以盲、聾啞、培智學生為(wei) 培養(yang) 對象的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

  近年來,西藏積極辦好特殊教育,切實保障殘疾兒(er) 童少年受教育權利,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全區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截至2023年底,全區七地(市)有特殊教育學校7所,特殊教育教職工454人。特殊教育學生數總計7080人,其中特殊教育學校978人(含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141人)、隨班就讀3646人,送教上門2597人。2024年,全區殘疾兒(er) 童少年義(yi) 務教育安置率達到100%。

  西藏第一批聾人大學生 已經站在了夢想的舞台上

  開設七大專(zhuan) 業(ye) 課程 為(wei) 殘疾學生終身發展服務

  在拉薩特校職業(ye) 教育部,有兩(liang) 個(ge) 學生作品展廳,這裏展示了唐卡、彩繪作品、手工編製的藏毯等作品。除了這些作品外,展廳內(nei) 還陳列著曆屆學生參加各種比賽、競賽獲得的獎牌和獎杯。

  在盲人按摩課堂上,同學們(men) 正在認真地聽斯勇老師上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我特別喜歡斯勇老師,他特別可愛、幽默,最重要的是他幹什麽(me) 都行。”學生巴桑說,拉薩特校的校歌是斯勇老師自己作詞作曲的,他上過大學,會(hui) 唱歌彈吉他。作為(wei) 一名盲人,老師的出行能力特別強,想去哪裏就去哪裏,自己特別佩服老師。

  巴桑說,她正在學習(xi) 盲人按摩技術,想考取區外的大學,考取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資格證,將來能像斯勇老師一樣,在社會(hui) 上發光發熱。

  “我們(men) 學校畢業(ye) 的學生,80%都能實現就業(ye) ,其中對口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就業(ye) 率在20%至30%。”斯勇說,1991年,他在成都市盲人學校(現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習(xi) 音樂(le) 專(zhuan) 業(ye) 和按摩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回到拉薩特校任教,已經教學18年了。他與(yu) 學生之間沒有任何代溝,深受學生們(men) 的喜愛。盲人按摩專(zhuan) 業(ye) 的學生畢業(ye) 後,有的自己創業(ye) 開店,有的考大學繼續深造,有的考取了全國盲人醫療按摩師資格證到醫院上班,就業(ye) 率比較高。

  貴桑朗珍介紹,隨著社會(hui) 的不斷發展,學校根據市場需求,積極挖掘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職業(ye) 技能課程,比如唐卡繪畫、藏毯編織、民族彩繪、民族縫紉、陶瓷工藝、盲人按摩六個(ge) 專(zhuan) 業(ye) 課程,讓學生在校能夠學到一技之長,在職業(ye) 教育發展道路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將來能夠融入社會(hui) 、參與(yu) 社會(hui) 。

  在健全課程教材體(ti) 係方麵,西藏自治區特殊教育在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全部課程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開設開發藏文課程、藏語手語。重點培養(yang) 殘疾學生的生活技能和適應社會(hui) 的能力,為(wei) 特教孩子最終走向社會(hui) 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全區各特殊教育學校正逐步嚐試將醫學手段、方法與(yu) 教育融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多重幹預、缺陷補償(chang) 、潛能開發,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為(wei) 其終身發展服務。

  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 推動全區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

  “我喜歡演講,今年學校組織的活動,我就是主持人。”坐在教室中休息的巴桑歐珠說自己是全盲的孩子,所有課程全部依靠盲文書(shu) 籍。今年讀九年級的他,想考其他省市的盲校。

  雖然巴桑歐珠看不見,但他可以準確說出班級中每一名同學的位置,每一名同學的興(xing) 趣愛好和特長。“次仁卓瑪是我們(men) 班上唱歌最好聽的,大家都喜歡聽。”巴桑歐珠說,自己比較喜歡語文,數學對他來說,有點難度。遇到困難時,他喜歡找比自己大的人解決(jue) 問題。他說,這些都不是問題,最難的是如何與(yu) 自己對話,從(cong) 內(nei) 心說服自己,朝著夢想出發。

  寧曉寒是一名聽力障礙者,從(cong) 拉薩特校畢業(ye) 後,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區外特殊學校的高中、大學,又通過參加西藏自治區公務員考試成為(wei) 了拉薩特校的一名教師。他說,當年考取西藏公務員的同學共有4人。如今,他們(men) 都在西藏各地(市)的特殊教育學校任教。

  “我教學8年了,主要是教孩子們(men) 畫畫。教學期間,也有學生考取其他省市的大學。”寧曉寒用手語表達著。在教學過程中,他更注重孩子們(men) 的興(xing) 趣愛好,比如有畫畫天賦的學生、運動天賦的學生,這對孩子們(men) 步入社會(hui) 有很大的幫助。

  自建校以來,拉薩特校副校長貴桑朗珍就在這裏工作,參與(yu) 並見證了學校的發展。她說,目前,拉薩特校共有盲、聾啞、培智三類殘疾學生265人、教職工76人,教師平均年齡35周歲,中青年教師是中堅力量。建校20多年來,學校培養(yang) 了世界特奧冠軍(jun) 、全國殘運冠軍(jun) ,培育了西藏第一批聾人大學生、第一批職業(ye) 中專(zhuan) 生。

  貴桑朗珍表示,一直以來,拉薩特校始終堅持為(wei) 每一位學生終身發展服務的辦學理念,積極構建德、智、體(ti) 、美、勞五育融合的辦學方針,現已形成以小學、初中、職業(ye) 中專(zhuan) 為(wei) 一體(ti) 的較為(wei) 完善的辦學體(ti) 係。根據全國特殊教育教學大綱,開齊開足了所有的教育教學課程,教材選用的是全國特殊教育聾教育、盲教育、培智教育的人教版教材。並結合西藏實際情況,還開設了藏語文課程。寧曉寒是她的第一批學生,也是西藏第一批聾人大學生。曾經的學生現已成為(wei) 她的同事,站在了學校的三尺講台上,共同為(wei) 西藏特殊教育奉獻自己的力量。

  “目前,學校實行全封閉式食宿管理,在校學生全部實行三包政策。”貴桑朗珍說,2016年5月,拉薩特校搬遷至教育城新校區,占地50畝(mu) 。

  貴桑朗珍表示,作為(wei) 全區建校最早的一所特殊教育學校,隨班就讀、送教上門一直是特殊教育工作者特別關(guan) 注的問題。2016年3月,拉薩市特校針對來自林周縣、達孜區、堆龍德慶區等全市各縣(區)的中重度殘疾、無法到校就讀的,以及部分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開展送教上門服務。對於(yu) 中重度殘疾的學生,根據殘疾類別、殘疾程度,拉薩特校的專(zhuan) 任教師給孩子們(men) 量身定製送教上門的輔導計劃,進行IEP(個(ge) 別化教育計劃)培訓康複指導。同時,學校在教育教學工作之餘(yu) ,會(hui) 選派專(zhuan) 業(ye) 教師對送教上門的學生開展送教上門服務和專(zhuan) 業(ye) 的指導培訓。對於(yu) 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拉薩特校的教育工作者會(hui) 到殘疾學生所在的學校,作巡回指導。

  特殊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yu) 構建高質量教育體(ti) 係至關(guan) 重要。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教育部等七部門《“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西藏結合實際,研究製定出台並以區教育廳、發改委、民政廳、財政廳、人社廳、衛健委、殘聯等七個(ge) 部門聯合印發《西藏自治區“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其中,方案中提出了到2025年初步建成普及程度顯著提高、教育質量全麵提升、保障機製進一步完善的高質量特殊教育體(ti) 係的目標。下一步,西藏將始終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政府主導、特教特辦,精準施策、分類推進,促進公平、實現共享,尊重差異、多元融合”的基本原則,按照拓展學段服務、推進融合教育、提升支撐能力的基本思路,加快健全特殊教育體(ti) 係,不斷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機製,全麵提高特殊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殘疾人登文藝舞台展風姿

    9月23日晚,西藏自治區首屆殘疾人文藝匯演在拉薩開演,來自西藏各市地的聽障、視障以及肢體殘疾群體紛紛登上舞台一展風姿,舞蹈、歌曲、手語等節目輪番上陣。 [詳細]
  • 讓殘疾人幸福感成色更足

    近年來,西藏始終將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作為重點民生保障,不斷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紮實推進殘疾人“兩項補貼”及時足額精準發放,切實保障殘疾人的切身利益,助力殘疾人民生福祉的提升。 [詳細]
  • 西藏自治區織密殘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網

    “十四五”以來,2.3萬人次享受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燃油補貼,3455人享受“陽光家園”托養照護補貼,1600人領取辦證補貼,4833名殘疾人接受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殘疾人社會保障網進一步織密紮牢。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