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的物交會(hui) 上,傳(chuan) 來渾厚悅耳的琴聲。
一位花甲老人,手持紮念(六弦琴),旁若無人,沉浸在音樂(le) 世界。這位老人名叫羅布次旦,是隆子縣娘嘎村村民,也是紮念琴製作的第四代傳(chuan) 承人。
12月的第一天,山南市第44屆物交會(hui) 在乃東(dong) 區魯瓊溝開幕。一大早,山南市民和來自附近鄉(xiang) 村的群眾(zhong) ,開著私家車來逛物交會(hui) ,十幾畝(mu) 地的臨(lin) 時停車場已快停滿。寂靜的魯瓊溝被來自山南、全區乃至全國各地的群眾(zhong) 和客商的歡聲笑語打破。
“這把琴是小葉紫檀做的,”歡快的琴聲裏,羅布次旦的兒(er) 子向記者介紹,“所以最貴,2萬(wan) 元。”
“您眼光不錯,看上我們(men) 最好的琴,”看到記者麵露驚訝表情,羅布次旦停下彈奏的手指,抬起頭,眼神充滿製琴人特有的儒雅、自信。他笑眯眯地說:“從(cong) 2萬(wan) 到1千,我們(men) 各種價(jia) 格的琴都有,您慢慢看。”
羅布次旦所代表的娘嘎紮念製作技藝已有300多年曆史,2019年被確定為(wei) 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20歲時,他開始學習(xi) 紮念製作技術,至今已40餘(yu) 載。
為(wei) 讓娘嘎紮念走出隆子,在政府支持下,羅布次旦的兒(er) 子注冊(ce) 了克丹紮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吸引本村好幾位熱愛紮念製作的青年人學習(xi) ,也帶動了更多人參與(yu) 到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與(yu) 保護中來。
同樣是木頭的藝術,木碗和紮念不同,它兼具藝術品與(yu) 生活器具兩(liang) 種功用。物交會(hui) 上,來自加查、普蘭(lan) 乃至尼泊爾的木碗各放異彩。
來自加查縣的商人也是木碗的製作者,名叫占都,他向記者推銷著木碗:“好木碗紋理扭曲,最好不連貫,這樣的碗才結實。拿一個(ge) 吧,放家裏也是一件藝術品。”
“除了製作水平,木碗美在它的木紋。每個(ge) 碗都是獨一無二的。”錯那市的次平一邊幫母親(qin) 擺放商品,一邊向記者介紹說,“這個(ge) 糌粑盒來自尼泊爾,這個(ge) 大碗是我們(men) 錯那產(chan) 的,我們(men) 平時都在網上賣,區外顧客都很喜歡的。”
“來看看我們(men) 的碗吧!”一旁的攤主向記者喊道,“我們(men) 普蘭(lan) 木碗用料絕對紮實……”
看過令人眼花繚亂(luan) 的木碗,走過羊卓雍錯湖邊的網紅紮曲(奶渣)攤位,再看過紮囊的帽子,來到藏茶攤位前,最後被錯那莓茶吸引。
“這是我們(men) 錯那新特產(chan) ——莓茶。我們(men) 的茶富含黃酮。黃酮有抗氧化、抗炎和保護心血管的作用。”藏族姑娘達瓦央珍遞給記者一杯剛泡好的熱茶,又打開一包樣品,滔滔不絕地介紹著,“您看,茶葉上這層白色的東(dong) 西不是發黴,它就是黃酮。”
錯那市勒布溝自古就產(chan) 茶,《格薩爾》裏就有記載。莓茶是安徽省援藏幹部引進的,產(chan) 自勒布溝貢日鄉(xiang) 。全鄉(xiang) 現在有300畝(mu) 茶園,目前,錯那莓茶已遠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
在熙熙攘攘的物交會(hui) 上,每一處攤位都承載著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的火花,羅布次旦的紮念、占都的木碗、錯那的莓茶……這些不僅(jin) 是商品,更是文化的使者,將山南的傳(chuan) 統與(yu) 現代、技藝與(yu) 文化,傳(chuan) 遞給每一個(ge) 駐足的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