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展館中詳細了解藏醫學的發展曆程及傳(chuan) 承。
1952年由門孜康醫學大師貢嘎平措設計製造的磨藥大石盆。圖/文 記者 劉琳琳 劉斯宇
藏醫學是中國傳(chuan) 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藏族文化的瑰寶,其曆史悠久、文獻豐(feng) 富、自成體(ti) 係,幾千年來為(wei) 西藏各族人民的健康事業(ye) 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自治區藏醫院展館,一幅幅“曼唐”構思巧妙、內(nei) 容廣博、畫工精湛,用藏族獨特的唐卡藝術形式直觀形象地展現了藏醫學知識,令人讚歎不已。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藝術形式之一。專(zhuan) 門用來表現藏醫學內(nei) 容的唐卡,藏語稱為(wei) “曼唐”。“曼”為(wei) 醫學、“唐”指唐卡,是藏醫學傳(chuan) 承中最生動、形象的醫學教具。“曼唐”將藏醫學與(yu) 唐卡藝術相結合,是對藏醫學理論和實踐的形象注釋,是藏醫學師徒傳(chuan) 承的教學用具,內(nei) 容涵蓋所有藏醫學知識,係統表現了藏醫學的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an) 。
據了解,“曼唐”由十七世紀藏醫藥大家第司·桑傑嘉措首創,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曆史。自治區藏醫院醫務處副處長次仁德吉介紹,《四部醫典》80幅彩色“曼唐”是集合藏醫學大成之作,它以彩圖形式把藏醫學博大精深的全部內(nei) 容更加具體(ti) 形象地展示出來,從(cong) 藥王及藥王城(藏醫學基礎理論的建立),人體(ti) 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的樹喻學說,病因、症狀和分類,藏藥的藥物理論和分類,防病、診斷和治療、養(yang) 生方法,生動形象地反映了藏醫學發展的進程和偉(wei) 大實踐。
此外,藏醫學還擅長利用藏藥進行治療,這些藏藥大多來源於(yu) 高原地區的天然藥材,具有獨特的藥性和安全性,這些特色和優(you) 勢使得藏醫學在醫學領域中獨樹一幟。
在自治區藏醫院展館中,各式各樣的藏藥材整齊排列,從(cong) 珍貴的雪蓮花、紅景天、甘青青蘭(lan) 到常見的藏青果、芫根、甘草應有盡有,每一種藥材都承載著藏醫對自然的敬畏。“這些藥材不僅(jin) 形態各異,而且藥效獨特,是藏醫院治療疾病、保健養(yang) 生的寶貴資源。”次仁德吉說。
近年來,自治區藏醫院積極貫徹實施中醫藥法,在做好文化傳(chuan) 承保護工作、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積極開展藏醫藥科研、加強藏藥和藥材資源保護、規範化標準化建設等方麵取得顯著成效。
為(wei) 促進藏醫學傳(chuan) 承與(yu) 發展,西藏不斷加大藏醫教育投入力度,鼓勵年輕人學習(xi) 並傳(chuan) 承這一寶貴的醫學遺產(chan) 。西藏藏醫藥大學是全國唯一單獨設置的藏醫藥高等教育學府,建校35年來,累計培養(yang) 了8000餘(yu) 名藏醫學專(zhuan) 業(ye) 人才。近年來,藏醫藥大學不斷優(you) 化專(zhuan) 業(ye) 學科結構、課程體(ti) 係,目前在校生2600多人,預計未來5年將達到3000人,其中碩士、博士研究生將達500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