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cong) 人民銀行西藏自治區分行(以下簡稱人行西藏分行)了解到,人行西藏分行在推動普惠金融、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支持民營小微企業(ye) 和科技企業(ye) 方麵取得了顯著成效,為(wei) 西藏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據了解,今年以來,人行西藏分行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一核心目標,通過以《2024年金融支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要點》《西藏銀行業(ye) 金融機構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考核評估結果》等政策文件為(wei) 重要依據和有力抓手,定期開展政策導向評估工作,聯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西藏監管局對全區銀行業(ye) 金融機構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考核、通報,指引全區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瞄準西藏涉農(nong) 主體(ti) 融資需求,為(wei) 西藏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金融支撐。
截至10月末,全區涉農(nong) 貸款餘(yu) 額1517.42億(yi) 元,同比增長3.21%,農(nong) 戶貸款餘(yu) 額36.06億(yi) 元,同比增長10.58%,已脫貧人口貸款餘(yu) 額96.98億(yi) 元,同比增長18.32%;2024年以來,累計發放各類再貸款8.5億(yi) 元,重點支持小微、民營和涉農(nong) 領域;辦理再貼現3.5億(yi) 元,均為(wei) 涉農(nong) 、小微和民營企業(ye) 票據……這些數據顯示,西藏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正在得到金融力量的有力支持。
同時,在支持民營小微企業(ye) 方麵,人行西藏分行聯合區內(nei) 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全麵落實了一係列金融支持政策。通過健全金融服務監測評估機製、定期開展政銀企對接工作、推介特色信貸產(chan) 品和服務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民營小微企業(ye) 的獲貸率和金融服務滿足感。
截至10月末,全區各類企業(ye) 貸款餘(yu) 額5002.70億(yi) 元,同比增長9.52%,其中,普惠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463.00億(yi) 元,民營企業(ye) 貸款餘(yu) 額810.96億(yi) 元,較年初增長9.16%。同時,人行西藏分行還在全區範圍內(nei) 常態化開展政銀企對接工作,靶向推介特色信貸產(chan) 品和服務,提升各類企業(ye) 的獲貸率和金融服務滿足感。據了解,1-10月,全區累計組織76場銀政企融資對接活動,累計授信企業(ye) 503戶、金額94.88億(yi) 元,放款企業(ye) 378戶、金額42.93億(yi) 元。
此外,定期舉(ju) 辦“個(ge) 體(ti) 工商戶服務月”專(zhuan) 項活動,聚焦個(ge) 體(ti) 工商戶發展麵臨(lin) 的實際問題,線上線下協同推進,有力提升個(ge) 體(ti) 工商戶金融服務質效,助力個(ge) 體(ti) 工商戶健康發展。據了解,1-10月,全區累計組織活動168場,參與(yu) 人數近萬(wan) 人,發放宣傳(chuan) 材料15140份,召開個(ge) 體(ti) 工商戶座談會(hui) 44場,參與(yu) 、走訪個(ge) 體(ti) 工商戶2306家、4064戶,收集反饋的意見建議216條,協調解決(jue) 個(ge) 體(ti) 工商戶問題訴求和實際困難256個(ge) ,取得了較好的社會(hui) 效應。這些舉(ju) 措不僅(jin) 改善了民營小微企業(ye) 的生存發展環境,還促進了社會(hui) 就業(ye) 崗位的持續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人行西藏分行通過信息化監測及管理手段,引導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對科技型企業(ye) 進行主動營銷對接和盡職調查,對接率達100%。同時,與(yu) 區發改委、科技廳等涉企部門緊密合作,將符合條件的優(you) 質科技型企業(ye) 報送至國家相關(guan) 部委,填補了國家科技型企業(ye) 名錄庫西藏企業(ye) 名單的空白。
目前,全區已圍繞科技企業(ye) “輕資產(chan) 、重智力”,“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開發、引進了多種信貸產(chan) 品,有效滿足了科技企業(ye) 多樣化、多層次的融資需求。截至三季度末,清單內(nei) 科技型企業(ye) 貸款餘(yu) 額達233.29億(yi) 元,融資獲得率近100%。
下一步,人行西藏分行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創新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方式,為(wei) 西藏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