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亞(ya) 洲水塔”和全國重要水資源戰略儲(chu) 備基地,統籌做好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水環境治理等各項工作,至關(guan) 重要。
今年以來,西藏水利人一如既往,自覺把水利工作擺在西藏發展穩定大局中思考謀劃,銳意進取、攻堅克難,推動全區涉農(nong) 水利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助力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狠抓水利項目建設
2024年5月10日,自治區重點水利工程——日喀則江孜縣康卓水庫工程項目正式開工。
江孜縣康卓水庫工程地處日喀則市江孜縣康卓鄉(xiang) 境內(nei) ,位於(yu) 雅魯藏布江水係年楚河左側(ce) 支流魯曲的支流康卓浦上,距江孜縣城20公裏。
作為(wei) 西藏“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重點水利工程,康卓水庫項目總投資74892萬(wan) 元,施工總工期為(wei) 31個(ge) 月。康卓水庫建成後將極大改善江孜縣康卓、江熱、紫金三個(ge) 鄉(xiang) 11個(ge) 行政村3200多人、2.7萬(wan) 多頭牲畜飲水問題,且能夠有效確保已開發的1.8萬(wan) 畝(mu) 耕地灌溉和新建集中搬遷扶貧安置點1155人的生活用水,還可新增灌溉麵積3.67萬(wan) 畝(mu) ,每年將新增糧食產(chan) 量約354萬(wan) 公斤、牧草產(chan) 量約4130萬(wan) 公斤,新增經濟收入約3600萬(wan) 元。
康卓鄉(xiang) 查龍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平措對工程開工充滿了期待,他說,工程建成後,能有效保障村裏農(nong) 用地用水,直接或間接帶動村民增收。
據了解,2024年,西藏抓項目拚進度,全區52個(ge) 增發國債(zhai) 水利項目於(yu) 5月10日全麵開工,提前50天完成開工節點任務,截至9月,已完成投資15.83億(yi) 元;73個(ge) 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8.96億(yi) 元。
構建高標準灌溉體(ti) 係
10月正值那曲市嘉黎縣尼屋鄉(xiang) 播種冬小麥的好時節。“今年,我們(men) 鄉(xiang) 青稞畝(mu) 產(chan) 首次超過500斤,這都靠了新修的水利渠。”正開著拖拉機翻土備耕的尼屋鄉(xiang) 忠玉村村民索朗益西高興(xing) 地說。
尼屋鄉(xiang) 農(nong) 牧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紮西次旺介紹,此前,當地灌溉水源是雪山融水,鄉(xiang) 民一直沿用先民修的老水渠。
“老水渠每年都需要修補。每逢灌溉期,各家要輪流住到山裏看守水源,檢查引水渠在哪裏斷掉、灌溉渠在哪裏衝(chong) 垮,前前後後要折騰一個(ge) 月左右。”紮西次旺說,低效的農(nong) 業(ye) 讓個(ge) 別群眾(zhong) 一度想要棄耕。
近年來,尼屋鄉(xiang) 大力開展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平整田地、新修水渠等投工投勞項目讓鄉(xiang) 民們(men) 熱情高漲。“新建的水利渠在綠樹掩映間綿延數十裏,全鄉(xiang) 可種植麵積一下子增加到約5000畝(mu) 。如今每逢灌溉期,村民抽簽決(jue) 定灌溉次序後,將分級開啟水閘放水。水頭順著水渠從(cong) 山坡流下,到各家地頭時依然水量充沛。”紮西次旺高興(xing) 地說,“新水渠改善了農(nong) 田灌溉條件,使得耕地質量等級逐步提高、糧食產(chan) 量逐年增長。”
近年來,自治區水利廳持續推動農(nong) 田水利建設,先後建成雅礱、恰央、卓於(yu) 、紮倉(cang) 嘎等中型水庫和江北、澎波等一批大中型灌區。全區現有大型灌區1處、中型灌區122處、小型灌區1525處。
同時,通過實施小型農(nong) 田水利重點縣(專(zhuan) 項縣)項目,因地製宜,加強實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基本形成了“蓄、引、灌、排”為(wei) 一體(ti) 的農(nong) 田水利灌溉保障體(ti) 係。全區農(nong) 田有效灌溉麵積達到418萬(wan) 畝(mu) ,灌溉有效利用係數0.451,為(wei) 確保全區糧食安全特別是青稞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冬日一大早,山南市曲鬆縣下江鄉(xiang) 增嘎村村民阿旺次丹在家生火做飯,打開家裏的水龍頭,水池內(nei) 隨即濺起清澈的水花。“水量足、水質優(you) 、水源穩定,用水既安全又放心。”阿旺次丹開心地說。
那曲市申紮縣牧民頓珠說:“這兩(liang) 年政府不僅(jin) 給我們(men) 建了安居房,還開通了自來水。自來水水質好,做出來的酥油茶比以前更香了。”
自2000年以來,西藏經過“人畜飲水解困工程”“農(nong) 村飲水安全”“農(nong) 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三個(ge) 發展階段,一年接著一年幹,持續改善農(nong) 村飲水安全條件。目前,全區已建成農(nong) 村飲水安全工程2.8萬(wan) 餘(yu) 處,基本建立了較為(wei) 完整的工程體(ti) 係,但龐大的供水規模和極端的高寒氣候給運行管護帶來了巨大挑戰。
為(wei) 此,自治區水利廳聚焦季節性缺水問題,因地製宜、分類施策,采取工程措施與(yu) 非工程措施,確保水源可靠、水量充足。
同時,通過創新農(nong) 村供水工程運行管護模式,全麵消除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砸冰取水、下河取水的現象,守住飲水安全底線。
那曲市水利局率先垂範,引進專(zhuan) 業(ye) 的農(nong) 村供水保障第三方技術服務公司,開創了高寒地區農(nong) 村供水專(zhuan) 業(ye) 化、高質量的運行管理模式。截至目前,該運管模式已在那曲市11個(ge) 縣區推廣應用,覆蓋供水點位超萬(wan) 個(ge) ,受益農(nong) 牧民超30萬(wan) 人,完成供水點電子信息化建設萬(wan) 餘(yu) 處。
“我們(men) 2023年在那曲建成了高寒地區供排水(零碳)研發實驗基地,主要解決(jue) 高寒地區供水的疑難問題,並驗證改進相關(guan) 技術,旨在推動供排水工作走向專(zhuan) 業(ye) 化、規範化。”中水淨通(西藏)高原供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建超介紹,基地主要為(wei) 西藏乃至全國寒冷地區城鄉(xiang) 供水工作提供數據支持、產(chan) 品技術驗證、研發創新支撐,持續為(wei) 那曲市農(nong) 村飲水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自治區水利廳編製《冬季農(nong) 牧區供水工程防凍保暖辦法》,積極探索高海拔地區冬季防凍措施,指導各地引進新技術、新工藝,切實有效解決(jue) 季節性缺水問題。“為(wei) 解決(jue) 極高海拔凍土區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用水難題,我們(men) 在聶榮縣試點運作了永久凍土區水井解凍防凍係統。經過不斷實驗改進,這套係統在唐古拉山麓進行了成果運用,並對多處冰凍水井實施了解凍防凍改造。曆經三年的時間檢驗,所有試點全年正常供水,運行良好,讓唐古拉山一帶用水困難的問題徹底成為(wei) 過去式,填補了高海拔永久凍土地區冰凍水井解凍防凍技術的空白。”自治區水利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說。
科學謀劃未來發展
2024年6月13日,自治區水利廳召開專(zhuan) 題會(hui) 議,研究審議《西藏農(nong) 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作為(wei) 今後一段時間全區農(nong) 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性文件,《規劃》按照“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即城鄉(xiang) 供水一體(ti) 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規範化、縣域統一管理和專(zhuan) 業(ye) 化管護,建立健全從(cong) “源頭”到“龍頭”農(nong) 村供水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保障體(ti) 係。
《規劃》以2022年為(wei) 現狀基準年,明確到2030年,全區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8%、萬(wan) 人以上規模化供水工程服務農(nong) 村人口比例達到5%、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服務農(nong) 村人口比例達19%。到2035年,全區農(nong) 村供水工程體(ti) 係、良性運行的管護機製全麵建立,供水保障程度和抗風險能力明顯提升,基本實現農(nong) 村供水現代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