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men) 現在看到的這件展品是卡若遺址出土的雙體(ti) 陶罐,據初步推測,這是當時人們(men) 在祭祀活動中使用的禮器……”雖已進入寒冬,可西藏博物館依舊遊人如潮,展廳內(nei) ,身著藍色誌願馬甲的講解員正以生動的語言,為(wei) 遊客講述著千年前的故事。
自2022年新館建成開館以來,西藏博物館積極打造誌願者人才隊伍,麵向社會(hui) 各界文博愛好者展開招募。經過選拔、培訓後,誌願者上崗開展義(yi) 務講解、義(yi) 務谘詢、義(yi) 務宣教、義(yi) 務翻譯等工作,成為(wei) 了一支熟悉西藏曆史文化、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高素質誌願者隊伍,贏得了廣泛好評。
聚才匯智,博物館熱力升級
近年來,參觀博物館成為(wei) 了人們(men) 的一種生活方式,博物館已成為(wei) 社會(hui) 文化休閑的重要場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印記。
為(wei) 更好地推介西藏博物館、講好西藏故事,西藏博物館將誌願者工作作為(wei) 一項重要任務大力推進。
2022年4月,第一批誌願者招募信息一經發布,便迅速得到了社會(hui) 各界的積極響應。經過嚴(yan) 格考核,20名來自不同行業(ye) 的誌願者脫穎而出,成為(wei) 西藏博物館的第一批誌願者講解員。
“第一次成功招募極大地振奮了我們(men) 進一步做好工作的信心,我們(men) 發現有很多社會(hui) 人士很樂(le) 意投入博物館的事業(ye) 當中,各大高校的在校學生熱情也很高。”西藏博物館宣教部主任馬永會(hui) 已經在博物館工作了二十多年,長期致力於(yu) 博物館宣傳(chuan) 教育工作,有著豐(feng) 富的博物館管理工作經驗。她認為(wei) ,誌願者提供的專(zhuan) 業(ye) 講解服務會(hui) 讓收藏陳列在博物館裏的文物和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也會(hui) 影響更多人加入到誌願服務當中,提升自我、服務社會(hui) 。
2022年7月8日,西藏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新館占地麵積6.5萬(wan) 平方米,館藏藏品52萬(wan) 餘(yu) 件(套),其中珍貴文物4萬(wan) 餘(yu) 件(套)。完善的硬件設施、豐(feng) 富的館藏文物、極具特色的展陳和有趣的社教活動,加上優(you) 質的誌願服務,讓西藏博物館成為(wei) 了市民和遊客的熱門打卡地。
“西藏旅遊現在很火熱,國慶節我就帶孩子來博物館轉轉,正好遇見誌願講解員,很詳細地向我們(men) 介紹了博物館館藏文物的曆史以及古往今來的典故,體(ti) 驗非常好。”來自陝西的遊客王飛說。
2024年5月,西藏博物館再次啟動了誌願者招募工作。與(yu) 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招募的誌願者中不乏在英語、藝術設計、攝影攝像等方麵有一技之長的專(zhuan) 業(ye) 人士,他們(men) 將更好地滿足博物館多元化的發展需求。
“接下來,我們(men) 將建立誌願者之家,成立博物館的誌願者組織,更加優(you) 化對誌願者的服務保障。我們(men) 相信西藏博物館的誌願者道路會(hui) 越走越寬。”暢想未來,馬永會(hui) 充滿期待。
愛心奉獻,讓文物故事流傳(chuan)
作為(wei) 一名資深的“博物館迷”,大學教師李穎輝精通法語和英語,對曆史文化有著深厚情感。用她自己的話說,非常享受漫步於(yu) 曆史長廊中的感覺。2024年6月,她報名成為(wei) 了西藏博物館的誌願者。
“我希望可以把自己了解的西藏講出來,講給全國全世界的遊客聽。”說到做誌願者的初衷,李穎輝說。
為(wei) 做好展覽講解工作,她隨身攜帶五萬(wan) 多字的講解詞,一有空就背一會(hui) 兒(er) 。“這個(ge) 過程確實很辛苦,但我還在努力,我對自己很有信心。”
李穎輝發現講解員不能隻做展陳展品的介紹,更要把每件藏品融入西藏發展的宏大敘事中,生動而凝練地“分裝”在不同的故事情節裏。為(wei) 此,她從(cong) 圖書(shu) 館借來了數十本關(guan) 於(yu) 西藏曆史文化的專(zhuan) 業(ye) 書(shu) 籍,每天苦讀,擴充自己的知識儲(chu) 備。
強久是西藏大學的一名學生,在西藏博物館從(cong) 事誌願服務是她課餘(yu) 生活的重要內(nei) 容,主要承擔觀眾(zhong) 引導、秩序維護等工作。如今的她已成為(wei) 博物館的“活地圖”“百事通”,身穿藍馬甲的她,忙碌於(yu) 博物館的各個(ge) 角落,發票處、安檢處、寄存處、服務中心、展廳、社教活動區……
作為(wei) 國家一級博物館,西藏博物館公共區域所有文字都是漢藏英三種文字,隨著展覽和社教活動的推陳出新,博物館對翻譯工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這為(wei) 從(cong) 事英語翻譯工作的劉孟丹提供了用武之地。
與(yu) 其他誌願者不同,劉孟丹是一位幕後誌願者。她通常是在線上開展誌願服務,將稿件翻譯完畢後,在線提交給博物館宣教部門,“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努力,讓全世界來西藏博物館參觀的遊客,更好地了解西藏的曆史文化。”劉孟丹說。
“下一步,我們(men) 要為(wei) 誌願者搭建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多外出學習(xi) 交流的機會(hui) ,讓他們(men) 能夠在博物館這個(ge) 平台上更好發揮自己的價(jia) 值。”西藏博物館負責人表示。
貼心服務,讓遊客溫暖如春
“你好,我谘詢一下4D影院的觀影安排。”
“我們(men) 剛到拉薩,有些高原反應,請問有沒有醫療方麵的服務?”
……
每逢旅遊旺季,西藏博物館每天的遊客接待量在5000人次以上,在參觀過程中,博物館的誌願者們(men) 始終盡全力滿足遊客的各方麵需求。
“你好,問一下博物館都有哪些展覽呢……”來自廣東(dong) 的陳女士利用年底休假來西藏旅遊,這天來到博物館參觀,向前台谘詢參觀事宜。
正在前台服務的誌願者拉姆為(wei) 陳女士作了周到細致的解答,同時,在交流過程中,拉姆了解到了陳女士的當天行程規劃,特意結合博物館的講解安排,以及陳女士的興(xing) 趣愛好,提出參觀建議。
參觀結束後,在出口處陳女士見到了拉姆,特意向她表示感謝,“謝謝你的幫助,按照你的建議,我在展覽中找到了我感興(xing) 趣的內(nei) 容,時間安排也非常合理,這次參觀非常開心。”
“未來我們(men) 將持續拓展誌願服務領域、壯大誌願服務隊伍,提高誌願服務專(zhuan) 業(ye) 水平,讓大家能有更好的參觀體(ti) 驗。”談及未來西藏博物館的誌願者工作,馬永會(hui) 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