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2024年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工作新聞發布會(hui) 召開。記者從(cong) 會(hui) 上了解到,2024年,西藏檢察機關(guan) 依法履行生態環境領域檢察監督職責,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共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30件66人;辦理涉嫌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行刑反向銜接案件19件;收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線索542件,立案479件。2024年,西藏檢察公益訴訟高質效辦案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得到了最高檢的充分肯定。
重拳出擊
嚴(yan) 打破壞生態環境犯罪
2024年,西藏檢察機關(guan) 依法履行生態環境領域檢察監督職責,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刑事檢察工作,加大對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打擊力度。2024年,受理審查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41件109人,審結處理42件96人,提起公訴30件66人,不起訴12件30人。提起公訴案件中,涉嫌非法獵捕、收購、運輸、出售陸生野生動物罪1件1人,涉嫌非法占用農(nong) 用地罪2件3人,涉嫌盜伐林木罪3件3人,涉嫌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4件16人,涉嫌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20件43人。
同時,與(yu) 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聯合開展“嚴(yan) 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汙染源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zhuan) 項行動,對涉生態環境領域違法犯罪形成有效震懾。
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普通犯罪檢察部主任王旭東(dong) 介紹,2024年,西藏檢察機關(guan) 加大行刑反向銜接和行政違法行為(wei) 監督力度,共辦理涉嫌破壞環境資源犯罪行刑反向銜接案件19件,對涉嫌犯罪的被不起訴人依法移送行政機關(guan) 給予行政處罰。嚴(yan) 守耕地紅線,辦理土地執法查處領域怠於(yu) 申請強製執行、不規範執行等行政非訴執行監督案件9件。
公益訴訟
生態修複與(yu) 治理並進
2024年,全區檢察機關(guan) 主動作為(wei) ,共收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線索542件,立案479件。聯合自治區公安廳、水利廳開展“河道非法采砂專(zhuan) 項整治”行動,關(guan) 停砂場50處,對相關(guan) 問題依法督促相關(guan) 部門加強監管。加大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力度,依法提起涉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民事公益訴訟1件,以司法手段體(ti) 現了對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保護。
持續開展水資源保護專(zhuan) 項活動,自2022年12月啟動該專(zhuan) 項活動至今,共摸排線索999件,立案796件。通過辦案督促治理河道2073公裏,清理水域岸線垃圾6230噸,拆除河內(nei) 垃圾填埋場5個(ge) ,督促修複被破壞的濕地和草地麵積3萬(wan) 餘(yu) 畝(mu) 。與(yu) 生態環境部門聯合開展國道317、國道318沿線垃圾專(zhuan) 項整治活動,督促相關(guan) 部門累計清理垃圾2500餘(yu) 噸。
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副主任匡淩介紹,持續開展水資源保護專(zhuan) 項活動,對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yi) 。長期以來,西藏檢察機關(guan) 以該專(zhuan) 項活動為(wei) 抓手,推進西藏生態環境有效修複與(yu) 治理,促進行政機關(guan) 依法規範履職,為(wei) 有效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質效辦案
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長期以來,西藏檢察機關(guan) 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加大檢察監督辦案力度,推動西藏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走深走實。2024年,西藏檢察公益訴訟高質效辦案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得到了最高檢的充分肯定。
西藏檢察機關(guan) 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把保護生態係統平衡、物種多樣性作為(wei) 重點方向。針對嘎朗湖大量放生魚種打破生態平衡的情形,林芝市波密縣人民檢察院督促相關(guan) 行政機關(guan) 通過規範放生活動等方式保護當地魚類資源的多樣性,45萬(wan) 尾本地魚苗增殖放流帕隆藏布。林芝市墨脫縣人民檢察院協同相關(guan) 部門加大蜂群放養(yang) 規範整治力度,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
自治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hui) 專(zhuan) 職委員沈小丁表示,下一步,全區檢察機關(guan) 將在自治區黨(dang) 委和最高檢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hui) 各界的有力支持下,堅持依法監督、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和檢察自覺發揮檢察職能作用,在凝聚社會(hui) 共識、健全內(nei) 外部協作、加強辦案質效等方麵不斷努力,持續提升檢察工作服務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的能力水平,為(wei)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助力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檢察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