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晚,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6.8級地震後的第一個(ge) 夜晚。如何確保受災群眾(zhong) 吃上熱飯、喝上熱水、住上帳篷、溫暖過夜是重中之重。
帶著問題,記者連夜走訪定日縣長所鄉(xiang) 、措果鄉(xiang) ,了解受災地區黨(dang) 政軍(jun) 警民如何眾(zhong) 誌成城,度過這不同尋常的一夜。
1月7日晚8時,長所鄉(xiang) 雜村臨(lin) 近國道219安置點,兩(liang) 輛滿載帳篷、被褥、毛毯等應急物資的貨車緩緩駛入。待車停穩,黨(dang) 員幹部、移民管理警察等救援人員立即上前,卸車拆包,搭建帳篷,不少群眾(zhong) 也自發前來幫忙。
1月8日淩晨12時左右,長所鄉(xiang) 古榮村的氣溫已經達到零下9攝氏度,外麵天寒地凍,帳篷裏溫暖舒適。村民次仁多布傑蓋著厚厚的棉被和羊毛被,與(yu) 家人在一起聊天。
地震後,次仁多布傑一家自救成功後又幫忙救出許多同村人。“感謝黨(dang) 和國家,感謝這麽(me) 多的救援人員,沒有他們(men) ,我們(men) 今晚就要挨餓受凍了。”看著自家孫子恢複往日的活潑,次仁多布傑鬆了口氣。
路過茶江村,一堆篝火燃燒正旺。篝火不遠處,十多位幹部群眾(zhong) 正在合力搭建救災帳篷,此時已接近淩晨2點。
“這裏是村中臨(lin) 時安置點之一。這個(ge) 點,大部分村裏的老人婦女兒(er) 童都睡下了。我們(men) 睡不著,就想著趕緊把剩下的帳篷搭完,好讓大家早點入住。”茶江村黨(dang) 員尼瑪紮西說。
一個(ge) 支部就是一個(ge) 堡壘,一名黨(dang) 員就是一麵旗幟。地震發生後,茶江村“兩(liang) 委”班子、駐村工作隊在第一時間帶領群眾(zhong) 開展自救。尼瑪紮西得知家鄉(xiang) 受災的消息後,顧不上為(wei) 孩子看病,迅速從(cong) 日喀則市區回鄉(xiang) 參與(yu) 抗震救災。
“救援完成後,我們(men) 又陸續領到了礦泉水、方便麵等食品和棉衣、棉被等物資。”尼瑪紮西說,“等白天帳篷搭完,爐子裝好,再鋪上卡墊,蓋上棉被毛毯,大家就可以在帳篷裏溫暖過夜啦。”
夜深了,結束緊張危險的一天,森嘎村安置點內(nei) ,大多群眾(zhong) 已經入睡。救災帳篷外燈火通明,當地黨(dang) 員幹部、人民解放軍(jun) 、公安民警、移民管理警察、消防指戰員等救援力量各司其職,全力守護群眾(zhong) 安全度過災後第一晚。
西藏藍天救援隊協調中心主任張東(dong) 旭為(wei) 一位老奶奶送來被子後,又與(yu) 其他隊員一起,打著手電筒,挨個(ge) 帳篷檢查群眾(zhong) 是否缺少被褥,還有沒有其他需求。震後,西藏藍天救援隊黨(dang) 支部第一時間響應,挑選18名持有國家應急救援員資格證書(shu) 的隊員組成突擊隊,攜救援專(zhuan) 業(ye) 裝備,前往森嘎村開展應急救援、群眾(zhong) 安撫、安置點巡視等工作。
西藏藍天救援隊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趙誌春告訴記者:“震後第一晚非常重要,群眾(zhong) 心理、生理上都遭受了重大打擊,對他們(men) 的生活保障工作一定要做好。”
在安置點的另一邊,日喀則消防救援支隊特勤站副站長王強剛結束安置點防火巡查工作。消防救援隊伍是此次抗震救災的主要力量,在災區沿線隨處可見消防救援車輛和各種設備,他們(men) 也是最早到達現場的隊伍。王強介紹說,入夜後,他們(men) 主要側(ce) 重於(yu) 安置點的防火巡查和用電安全,各個(ge) 隊伍根據工作安排定時不定時進行排查。
早晨9點過,天半亮,此時正是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候。定日縣措果鄉(xiang) 塘日村,村民阿旺多傑正在幫著卸物資,看著一車一車的帳篷、棉衣、棉被,他說:“感謝黨(dang) 和國家,感謝各界社會(hui) 愛心人士給予我們(men) 的溫暖,讓我們(men) 心裏暖洋洋的。”
在措果鄉(xiang) 中心小學門口,愛心企業(ye) 支起攤位,熱水、花卷、泡麵任群眾(zhong) 取用,煮著麵條的大鍋,騰騰熱氣給災區群眾(zhong) 帶來實實在在的溫暖。日喀則安泊爾餐廳老板牟小華說:“我們(men) 準備了麵粉、蔬菜等,等氣溫再升高一些,就可以給大家做蘭(lan) 州拉麵了。”雖然現場仍然餘(yu) 震不斷,但有關(guan) 懷、有溫暖,定能共克時艱,度過寒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