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地震發生後,這三段對話,很溫暖!

發布時間: 2025-01-10 09:21:00 來源: 人民日報


1月9日,在定日縣長所鄉(xiang) 古榮村安置點,施工人員抓緊搭建移動板房。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6.8級地震發生後的3天裏,記者記錄下參與(yu) 抗震救災的黨(dang) 員與(yu) 受災群眾(zhong) 間的三段溫暖對話。

  第一段對話,發生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的產(chan) 房,時間是1月8日7時40分左右。

  產(chan) 房裏,一聲嬰兒(er) 的啼哭,清脆響亮。

  這名嬰兒(er) 和母親(qin) 都來自震中長所鄉(xiang) 雜村,是地震後首個(ge) 順利降生的新生兒(er) 。

  7日,產(chan) 婦一家正打算到定日縣人民醫院就診,突如其來的地震打亂(luan) 了原本的安排。當晚,這家人才到達定日縣人民醫院,後又轉到日喀則市人民醫院。

  “看病曆,產(chan) 婦的血壓很高,還有很多指標異常。”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急診室裏,婦產(chan) 科主任、黨(dang) 員普尺焦急等待,“這條路上,千萬(wan) 別出什麽(me) 狀況。”

  8日1時30分,載著產(chan) 婦的救護車駛進急診,普尺隨即聯係多個(ge) 科室開展會(hui) 診。經過一夜努力,產(chan) 婦的狀況穩定下來。

  8日7時40分,嬰兒(er) 順利降生。

  “孩子有6斤,各項指標都很健康。”普尺走出病房,長舒一口氣,把好消息分享給了產(chan) 婦家屬。

  “謝謝您!”望著馬上又要走進另一間病房的普尺,家屬趕緊感謝,“這孩子給我們(men) 全家帶來了希望,多虧(kui) 您了。”

  第二段對話,發生在長所鄉(xiang) 古榮村安置點,時間是9日下午5時。

  這段對話,說的是關(guan) 於(yu) 移動板房搭建的事。

  對話的雙方,分別是受災村民旺加和來到一線支援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普布紮西。

  古榮村村頭,掛著抗震救災橫幅的大卡車緩緩停下,綠色的吊車將一塊塊堅固、結實的板材卸下。遠處,已有幾幢板房搭出了雛形。

  “新搭建的板房是給我們(men) 住的嗎?”旺加問。震後這幾天,他們(men) 全家9口人住在臨(lin) 時搭建的帳篷裏,夜間為(wei) 了禦寒,需要用到烤火爐和厚被子。

  長所鄉(xiang) 古榮村安置點,海拔在4300米以上,入夜氣溫會(hui) 低至零下20攝氏度。移動板房相比於(yu) 普通帳篷,會(hui) 更防風更保暖,更有助於(yu) 保障安置群眾(zhong) 溫暖過冬。

  “那當然,新搭建的這些板房,就是為(wei) 了給咱們(men) 村受災群眾(zhong) 用的。”普布紮西說。

  為(wei) 保障受災群眾(zhong) 從(cong) 應急性臨(lin) 時安置轉為(wei) 固定性過渡安置,震後第二天,首批新式折疊板房就運抵定日縣。

  “一二三!一二三……”吊車將板房一抖,折疊的回形板房隨即“立正”,現場工程技術人員、村幹部合力將前後兩(liang) 麵從(cong) 地上推起,不到10分鍾,一間板房就能搭建完成。

  “一間板房有18平方米,裏麵配備了鋼架床。”走進板房,普布紮西向旺加介紹,“今晚我們(men) 就試著通電,到時候你和家人可以領取電暖氣,比現在住的帳篷更暖和。”

  目前,古榮村已完成搭建34間板房,預計可以安置200多名群眾(zhong) 。

  看到結實的新“家”,旺加握緊了普布紮西的手,“感謝你們(men) 給我們(men) 帶來溫暖。”

  第三段對話,發生在9日晚上8時,地點在曲洛鄉(xiang) 吉雄村安置點。

  正值晚餐時間,受災群眾(zhong) 巴旦家住的帳篷,爐火搖曳,柴火燃燒的聲音,劈啪作響。

  帳篷裏,新鮮的蔬菜擺得很整齊。“這是趙樹鋒警官給我們(men) 送來的。”望著紅彤彤的西紅柿,巴旦的臉龐也被爐火映得紅紅的。

  巴旦口中的趙樹鋒,是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在薩嘎縣公安局加加鎮派出所任教導員,這次趕來曲洛鄉(xiang) 支援抗震救災。

  冬季的高原,新鮮的蔬菜本就匱乏,但在這裏,54戶人家都領到了。

  “這麽(me) 冷的天,公安幹警不容易,挨家挨戶給我們(men) 送蔬菜。”巴旦指了指帳篷一角碼放著的大白菜,“這就是昨天趙警官給我們(men) 家送來的,今天上午還有解放軍(jun) 戰士來給我們(men) 送肉罐頭。”

  說話間,趙樹鋒撩開了帳篷的門簾,“吃了嗎,今天家裏做了哪些飯菜?”剛進屋的趙樹鋒焐了焐凍得通紅的雙耳,坐在火爐邊伸出雙手烤起了火。

  “今天家裏炒了青椒肉絲(si) ,還做了罐頭燒白菜。”巴旦回答道,“你要不要坐下吃點。”

  “我們(men) 單位有飯,後麵幾家我還要去瞅瞅,看完再吃。”趙樹鋒站起身,邊走邊回頭說,“你們(men) 還缺什麽(me) ,和我說,我給你們(men) 送。”

  帳篷裏,剛剛出鍋的菜擺到了爐子上,一家人圍爐而坐。屋子裏暖暖的,巴旦的心裏也暖暖的,“這麽(me) 冷的天,感謝黨(dang) ,讓我們(men) 吃到新鮮的蔬菜,真的特別感謝。”

  地震發生後,受災群眾(zhong) 收到了糧油、肉類、蔬菜等生活必需品74.3萬(wan) 噸,大部分安置點裏都吃上了新鮮幹淨的蔬菜。(記者徐馭堯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