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發生時我在其他省區,知道地震後第一時間趕回日喀則。”1月7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地震發生後,該市退役軍(jun) 人在第一時間趕赴震區展開救援,日喀則市退伍軍(jun) 人就業(ye) 創業(ye) 服務協會(hui) (珠峰老兵誌願隊)會(hui) 長雲(yun) 丹平措說,他們(men) 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退役不褪色”的精神。
雲(yun) 丹平措介紹,地震發生當日,該協會(hui) 第一時間召開災區工作安排會(hui) 議,積極組織招募退役軍(jun) 人誌願者。“老兵們(men) 紛紛響應號召,迅速集結,投身到抗震救災的各項工作中。”
圖為(wei) 組織退役軍(jun) 人誌願者開展救援工作。雲(yun) 丹平措 供圖
雲(yun) 丹平措介紹,救災工作啟動以後,協會(hui) 42名老兵全部投入救援工作,他們(men) 四處奔波,籌備物資、裝卸物資,為(wei) 災區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資保障。“老兵們(men) 還不忘關(guan) 心災區的退役老兵及老兵家屬,為(wei) 他們(men) 送去溫暖和關(guan) 懷。”
在1月8日晚上,物資籌備完畢後,退役軍(jun) 人誌願者們(men) 馬不停蹄地趕往災區,迅速投入到緊張的救援工作中。他們(men) 與(yu) 當地救災人員緊密合作,將籌集到的物資一一發放到受災民眾(zhong) 手中。
據悉,在搭建臨(lin) 時安置點時,雖然遇到地麵不平整,工具不齊全等困難,但老兵們(men) 憑借著過硬的身體(ti) 素質和頑強的意誌,為(wei) 災區民眾(zhong) 搭建一頂頂帳篷,一直忙到深夜,即便那時的天氣寒風淩冽,寒氣逼人,但老兵們(men) 無一人停下手中工作。
圖為(wei) 退役軍(jun) 人誌願者幫助災民清理倒塌的雜物。雲(yun) 丹平措 供圖
此外,部分老兵憑借曾經在部隊掌握的急救知識,積極協助醫療救治工作,為(wei) 災區民眾(zhong) 的救援和安置貢獻著退役老兵們(men) 的力量。
參加救援的老兵們(men) 紛紛表示,雖然他們(men) 已經退役,但軍(jun) 人的使命和擔當從(cong) 未忘記。“看到災區民眾(zhong) 無助的眼神和破敗的家園,我們(men) 不能坐視不管。隻要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們(men) 隨時都會(hui) 挺身而出。”
圖為(wei) 退役軍(jun) 人誌願者幫助災民救助埋在廢墟下的牲畜。雲(yun) 丹平措 供圖
“身為(wei) 軍(jun) 人,我們(men) 就像一顆顆永不生鏽的螺絲(si) 釘,將堅守在最需要我們(men) 的地方。”雲(yun) 丹平措說,在這最艱難的時刻,希望退役軍(jun) 人的援助與(yu) 堅守,為(wei) 災區民眾(zhong) 帶去希望和力量。“相信在國家的支持和各界人士的幫助下,災區人民一定能夠挺起胸膛,擦幹眼淚,重建家園,共創美好未來。”
“‘若有戰,召必回。’這是我們(men) 退役軍(jun) 人的莊嚴(yan) 承諾。”雲(yun) 丹平措認為(wei) ,退役軍(jun) 人在抗震救災中的積極表現,充分展現了他們(men) “退役不褪色”的精神風貌和對人民的深厚情懷,希望他們(men) 的綿薄之力,能夠幫助災區民眾(zhong) 早日迎來新的曙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