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民政係統:織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

發布時間: 2025-02-19 09:15: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今年59歲的米瑪,是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羊達街道羊達社區居民。作為(wei) 一名電工,他勤勉勞動,收入尚可;妻子加略勤儉(jian) 持家、兒(er) 子旦增聽話懂事,生活雖說不上有多寬裕,但也其樂(le) 融融。

  2018年11月18日,厄運突然降臨(lin) ——米瑪作業(ye) 期間,不幸從(cong) 電線杆上摔倒,造成雙腿殘疾,成為(wei) 肢體(ti) 一級殘疾人。加略沒有工作,家中又無耕地,沉重的負擔,一下子壓在米瑪的雙肩。

  一向要強的米瑪,思來想去、猶豫再三,最終還是向社區伸出了求援之手。羊達社區工作人員及時上門,講解社會(hui) 救助製度有關(guan) 細則;堆龍德慶區民政局將米瑪家納入農(nong) 村低保保障範圍,按照最高救濟額度,每人每月提供445元低保金,還定期安排米瑪到殘疾人康複中心,接受免費的理療服務。

  米瑪說:“低保金足以維持生計,逢年過節還有慰問金,生活又有盼頭啦!”說著,臉上重新掛上了笑容。

  米瑪家的故事,是西藏發揮社會(hui) 救助托底性作用的典型案例。近年來,西藏民政係統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踐行“民政為(wei) 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紮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職責。

  “臨(lin) 時救助對象有哪些?是否受戶籍限製?”“臨(lin) 時救助的方式和標準是多少?”對此,自治區政府吸納以往實踐經驗,研究製定《西藏自治區臨(lin) 時救助辦法》,進一步優(you) 化調整了相關(guan) 政策,規範對象認定,取消戶籍地、居住地申請限製,加快依法依規審核辦理程序,做到“應救盡救”。

  “在他鄉(xiang) 最無助的時候,臨(lin) 時救助給了我們(men) 希望,讓我們(men) 感受到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懷,感受到了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的溫暖。”見到記者,內(nei) 蒙古籍外來務工人員李哈飛索女士感慨地說。

  李哈飛索一家來城關(guan) 區務工多年,其丈夫幾年前離家後失去聯係,全家人的生活僅(jin) 靠她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維持。更不幸的是,大兒(er) 子今年查出重大疾病,小兒(er) 子又正在上學,高額醫療費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正當李哈飛索一籌莫展之際,經辦人員在走訪摸排中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向她宣傳(chuan) 臨(lin) 時救助相關(guan) 政策,並幫忙提交了臨(lin) 時救助申請。根據臨(lin) 時救助備用金製度流程,吉日街道及時向李哈飛索送來5000元救助金,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如今,大兒(er) 子的病情已得到緩解,李哈飛索也重拾對生活的信心,更加努力奮鬥,為(wei) 三口之家打拚。

  據了解,自2011年西藏探索建立臨(lin) 時救助製度以來,全區累計實施臨(lin) 時救助32萬(wan) 餘(yu) 人次,發放臨(lin) 時救助資金5億(yi) 餘(yu) 元。其中2024年以來,累計實施臨(lin) 時救助26801人次,發放臨(lin) 時救助資金6067萬(wan) 元,困難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極大增強。

  2024年,自治區民政廳等12家單位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 做好分層分類社會(hui) 救助幫扶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製,明確低收入人口範圍、認定程序及分類救助方式,進一步織密紮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全區在認定低保邊緣家庭和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時,還將外來常住本地生活困難人員200戶799人納入監測範圍。馬黑麥家就是其中之一。

  馬黑麥是甘肅省積石山縣人,一家6口租住在城關(guan) 區城北出租房。由於(yu) 既無技能、也無資金,夫妻倆(lia) 和長子隻能在附近餐廳打工謀生。對馬黑麥來說,2023年是他人生的至暗時刻——妻子遭遇車禍,臥病在床;長子因一氧化碳中毒去世;老家房屋受地震影響破損嚴(yan) 重,無法居住。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an) 情。考慮到該家庭為(wei) 外來戶,且連遭橫禍、急需救濟,拉薩市民政局采取“一事一議”“一案一策”,製定精準施救方案。拿著10000元現金,看著3個(ge) 年幼的孩子,馬黑麥連連點頭道謝。

  自治區民政廳有關(guan) 部門負責人表示,全區各級民政部門將繼續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wei)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立足兜底線、提時效、建機製,紮實開展社會(hui) 救助工作,讓各族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