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耗時六年,由蘭(lan) 州廣播電視台出品的紀錄片《西北花兒(er) 王朱仲祿》於(yu) 9月20日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並獲得第23屆中國紀錄片長片好作品獎。20日,該片的觀片紀念活動在蘭(lan) 州舉(ju) 行,緬懷西北“花兒(er) 王”朱仲祿逝世十周年。
以講述“花兒(er) 王”朱仲祿坎坷精彩的人生故事為(wei) 主線,該紀錄片探尋了“花兒(er) ”產(chan) 生的曆史背景,展現了這項世界性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獨特的藝術魅力。觀眾(zhong) 在片中不僅(jin) 可以體(ti) 驗到西部廣袤的土地、雄奇的山川等不同的風土人情,還能聽到選取的大段朱仲祿本人的珍貴演唱資料,在原汁原味的“原生態”演唱中,領略這種發源於(yu) 田間地頭的藝術帶來的獨特魅力。

廣泛流行於(yu) 青海、甘肅、寧夏、新疆、西藏等西部省區的“花兒(er) ”,是一種獨特的民歌形式。居住在這裏的漢、回、藏、東(dong) 鄉(xiang) 、保安、土、撒拉等各族民眾(zhong) ,在思念家鄉(xiang) 、辛勤勞作等各種生活環境下,即興(xing) 創作演唱。2006年,“花兒(er) ”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並在2009年10月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
出生於(yu) 青海省同仁縣的朱仲祿被稱為(wei) “花兒(er) 王”。自幼受到父親(qin) 的影響,他將這種從(cong) 田埂上學到的民歌一路唱出了大山,唱到了全國。作為(wei) 一名專(zhuan) 業(ye) 的“花兒(er) ”演唱者,朱仲祿用畢生的心血研究“花兒(er) ”,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為(wei) 後期“花兒(er) ”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我們(men) 被朱仲祿先生的事跡感動,他一生為(wei) ‘花兒(er) ’的付出,值得我們(men) 去挖掘、學習(xi) 、懷念和宣傳(chuan) 。”蘭(lan) 州廣播電視傳(chuan) 播中心主任丁如瑋在介紹紀錄片的創作曆程時表示,為(wei) 了能最真實、全麵地將這位集天賦與(yu) 勤奮為(wei) 一身的老藝術家的生平展現給觀眾(zhong) ,攝製組前後耗時六年,拍攝最後變成了尋蹤,采訪也變成了研究。

在踏遍甘肅、青海、陝西、北京等朱仲祿生前所有活動過的地區,采訪了大量他生前的同事、朋友、學生、親(qin) 人之後,他們(men) 積累了海量的素材,並最終將它們(men) 以鏡頭的形式呈現在觀眾(zhong) 麵前。
觀看完紀錄片,甘肅省民委原副主任郭正清忍不住唱一曲“花兒(er) ”,緬懷這位摯友。讓郭正清欣慰的是,朱仲祿終其一生研究和演唱的“花兒(er) ”,已經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了解,有更多的人開始接過傳(chuan) 承的使命,讓它獲得更好的發展。
甘肅省文聯黨(dang) 組書(shu) 記李燕青說,立足本土的影視創作,以影像方式呈現出朱仲祿的藝術人生,是對當下藝術家們(men) 的啟發和鼓勵,也是對“花兒(er) ”這一重要的傳(chuan) 統藝術形式的再傳(chuan) 播、再宣傳(chuan) ,對於(yu) 增強民眾(zhong) 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積極響應和參與自治區“廁所革命”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按照自治區有關部門關於公共廁所建設規劃要求,積極響應、參與建設公共廁所工作。[詳細] -
科技支撐西藏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
2016年以來,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支持非公經濟及特色產品加工項目22個,支持經費3362萬。[詳細] -
自治區科技廳舉辦第八期“科技講堂”
12月13日,自治區科技廳舉辦第八期“科技講堂”開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