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2013年下半年至今,將近4年的時間,一冊(ce) 接一冊(ce) 的“天祿琳琅”藏書(shu) ,陸續擺到國家圖書(shu) 館古籍修複師朱振彬的修複台上。這些昔日的皇家藏書(shu) ,經曆歲月的磨礪,有不少已經糟朽、絮化、粘連,無法展閱。朱振彬和他的同事們(men) 小心翼翼地揭開書(shu) 頁,憑借著一代代傳(chuan) 承下來的“老經驗”和不斷進步的“新科技”,把它們(men) 修補妥當,讓一部部珍貴古籍重獲新生。日前,朱振彬向記者講述了“天祿琳琅”修複的進展。
記者:國圖藏“天祿琳琅”典籍破損情況如何?
朱振彬: 國圖2013年上半年開始整理清宮皇家藏書(shu) “天祿琳琅”,整理過程中發現,館藏的3500餘(yu) 冊(ce) 藏書(shu) 中大概有1/10,即300多冊(ce) ,存在紙張糟朽、絮化、粘連、原裝幀結構解體(ti) 以及裝具嚴(yan) 重破壞等問題,這部分古籍根據文化部《古籍特藏破損定級標準》屬於(yu) 一級破損,而且存在進一步惡化的隱患,急需搶救性修複。2013年8月,國家圖書(shu) 館古籍館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立項,正式啟動館藏“天祿琳琅”珍貴古籍修複項目。4年來,修複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現在已經修複了100冊(ce) 左右,完成了修複總量的1/3。
記者:通過這幾年的工作,你認為(wei) 修複“天祿琳琅”的難點是什麽(me) ?
朱振彬: “天祿琳琅”典籍破損嚴(yan) 重,修複難度很大。好多“天祿琳琅”典籍因為(wei) 過去存藏條件不好而受潮,書(shu) 頁都粘在了一塊,又伴隨著發生了黴變,成了“書(shu) 磚”。這些書(shu) 既打不開,又不知道裏麵的內(nei) 容,也就沒有編目,古籍的文獻價(jia) 值和文物價(jia) 值都打了折扣。在我們(men) 的修複中,一冊(ce) “書(shu) 磚”往往得用三四天的時間才能揭開。首先借助起子,嚐試是否能“幹揭”;如果“幹揭”不行,就稍微噴點水再揭,行話叫“濕揭”;再不行,就需要放在蒸籠屜裏蒸一下,這是“蒸揭”。
記者:除了您和幾位老師傅,好多年輕的修複師也在修複“天祿琳琅”藏書(shu) ,兩(liang) 代人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朱振彬: 我們(men) 修複組老老少少有十幾個(ge) 人在做“天祿琳琅”藏書(shu) 的修複。年輕人有朝氣,老師傅有經驗,人員結構配備還是比較好的。按照“搶救為(wei) 主,治病為(wei) 輔”的原則,要優(you) 先修複那些破損程度嚴(yan) 重的古籍。最難修複的書(shu) 由經驗豐(feng) 富的老師傅來負責,年輕人從(cong) 相對容易的古籍起步,再逐步提高難度。對於(yu) 年輕人來說,有些書(shu) 相對難處理,老師傅會(hui) 手把手地教,也實現了以老帶新、儲(chu) 備人才的“附加值”。從(cong) 總體(ti) 上看,“天祿琳琅”藏書(shu) 修複難度比較大,有利於(yu) 年輕修複人才的成長。
記者:您是1980年進館學習(xi) 古籍修複的,30多年過去了,您覺得如今的古籍修複與(yu) 過去相比有哪些不同?
朱振彬: 科技的發展給古籍修複帶來很多變化。我剛到館的時候經費緊張,修複組連照相機都沒有。現在不僅(jin) 有了照相機,還有了顯微鏡、電腦等新設備,有助於(yu) 製定科學的修複方案,也能夠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修複檔案。以正在修複的《丹淵集》為(wei) 例,以前我們(men) 隻能憑感覺判斷紙張纖維的破損程度,現在可以通過顯微鏡來觀察,這樣一來,修複就有了科學的依據。我們(men) 還會(hui) 把一些紙的纖維情況拍照存檔,未來需要再次修複的時候,就可以拿來參考。這次“天祿琳琅”修複工程,我們(men) 會(hui) 建立詳盡的修複檔案,每一頁修複前後的狀態均有影像記錄,這也是整個(ge) 修複中最為(wei) “高科技”的部分。
記者:有了這些儀(yi) 器設備,過去老師傅積累的很多經驗是不是就沒那麽(me) 重要了?
朱振彬: 手上的經驗和儀(yi) 器的檢測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關(guan) 係。拿紙來說,古書(shu) 常用的紙張有十幾種材質,學習(xi) 古籍修複的新人,必須要熟悉。一看、一摸就知道是什麽(me) 紙,這是古籍修複師必備的技能。古書(shu) 的紙是手工製作的,每張紙薄厚不一樣。一頁破損的紙要用多厚的紙來補,以前全靠手摸,雖然現在有了測厚儀(yi) ,但對於(yu) 有經驗的修複師來說,還是用手摸的效率更高。在老師傅的帶動下,年輕人也願意訓練自己手上的感覺。再比如說補書(shu) ,常常需要把一塊非常小的紙片補到書(shu) 上,用力輕一點,粘不住,用力重一點,這塊紙就破了,輕重全在經驗。隻有不斷摸索,經過漫長的積累,手上才能有準。因此,經驗和儀(yi) 器設備都不應偏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海南州首家博士科研工作站落戶貴德
12月26日,農業部蜂產業技術體係揚州綜合實驗站、揚州大學蜜蜂產業研究所與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青藏蜜蜂良種養殖場合作建立的海南州首家博士科研工作站揭牌儀式在貴德縣文化旅遊產業園區舉行。 [詳細] -
丁業現調研西藏政法係統科技信息化建設情況時強調 大力推進政法係統信息化建設 全麵提升新時代政法工作現代化水平
丁業現調研西藏政法係統科技信息化建設情況時強調:大力推進政法係統信息化建設 全麵提升新時代政法工作現代化水平。[詳細] -
中國啟動十萬人基因組計劃 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我國啟動十萬人基因組計劃繪製我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今天(28日),我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這是我國在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實施的首個重大國家計劃,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科學家們希望通過繪製中國人精...[詳細] -
西藏羌塘布設海拔最高的雪豹監測網絡
雪豹素有“雪山之王”之稱,是一種神秘而美麗的大型貓科動物。作為高原旗艦物種,它們行蹤詭秘,在大地理尺度上針對其數量的科學估計,一直是全球保護界的難點。近年來,雪豹在西藏一些地方時常出沒,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在2008...[詳細]
- 00後新兵軍營生活:戒手遊直播 有人減肥50斤
- 各地高校雙一流方案公布 明確3步走發展目標
- 麵對"泛00後" 《形勢與政策》課如何改革
- 【職通車】成功快速來臨 是團隊最危險的時候
- 各國赴美留學人數12年來首降 留學美國為何不那麽美了
- 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山裏娃上起網絡直播課
- 黑龍江大學:冰雪文化融入課程
- 【考動力】首次赴美國際學生數量12年來首降
- 思考:大學思政課為啥火了?居然可以這麽上!
-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莫斯科大學中國留學生的回信》座談會在京舉行
- 山裏娃上起了網絡直播課
- 上海規範民辦培訓機構 規定最晚授課結束時間
- 民辦教育辟出分類管理新路徑
- 督導創新,"督"出教育新作為
- 大三"創業英雄":最好的創業導師是你的大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