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嫦娥四號”探測器今年著陸月球背麵

倪偉 發布時間:2018-01-04 09:04:00來源: 新京報

我國今年將實施至少36次宇航發射任務,數量創曆史新高;北鬥三號係統年底初步建成

記者昨天從(cong)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2018年,航天科技集團將實施35次宇航發射任務,發射次數創曆史新高。其中廣受關(guan) 注的航天任務包括:“大火箭”長征五號將實施第三次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在月球背麵著陸,北鬥衛星組網高密度進行。

此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已公布了一次快舟十一號火箭發射計劃。這意味著,我國今年將實施至少36次宇航發射任務。

嫦娥四號將執行“全球任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承擔了我國大多數航天任務,該集團2日召開的型號工作會(hui) 透露,2018年將實施35次發射。此前最高紀錄為(wei) 2016年的22次,今年將增加近60%。

較為(wei) 引人關(guan) 注的是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國家航天局探月與(yu) 航天工程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曾介紹,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將抵達月球背麵,是人類探測器首次涉足這一區域。利用月球背麵可屏蔽地球無線電幹擾等優(you) 勢,嫦娥四號將進行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yu) 研究、月球背麵巡視區形貌和礦物組份探測與(yu) 研究、月球背麵巡視區淺層結構探測與(yu) 研究等科學目標。同時,通過發射月-地數據中繼衛星,嫦娥四號將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地月之間的測控和數傳(chuan) 中繼通信。

嫦娥四號曾在研製中麵向全球征集任務需求。記者了解到,目前除了中國探測任務,嫦娥四號還確定將搭載荷蘭(lan) 低射頻電探測儀(yi) 、德國月表中子與(yu) 輻射劑量探測儀(yi) 、瑞典中性原子探測儀(yi) 和沙特月球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儀(yi) 4台國際合作科學載荷。

長征五號遭遇失利後再發射

今年,我國運載能力最強的“大火箭”長征五號將實施第三次發射,此前長征五號第二次發射遭遇失利。根據安排,長征五號成熟後將承擔嫦娥五號、空間站發射等任務。

北鬥三號全球導航係統也將在今年迎來密集發射。中國衛星導航係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鬥三號係統今年年底就將初步建成,為(wei) 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衛星導航服務。

鏈接

去年我國發射量居全球第三

據統計,2017年全球共實施91次航天發射,其中美國29次、俄羅斯20次、中國18次、歐洲航天局9次、日本7次、印度5次,伊朗、烏(wu) 克蘭(lan) 、新西蘭(lan) 各一次。

以導彈研製為(wei) 主業(ye) 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近年來也涉足火箭發射領域,研製了快舟係列運載火箭。記者日前了解到,其自主研製的快舟11號固體(ti) 運載火箭,計劃於(yu) 今年上半年以“一箭六星”方式首飛,這將繼續豐(feng) 富我國運載火箭譜係。

同時,國內(nei) 商業(ye) 公司研製的火箭有望今年麵世。去年3月,民營火箭公司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與(yu) 丹麥GomSpace公司簽署了火箭發射服務協議。根據協議,藍箭公司研發的“藍箭一號”火箭將在今年把GomSpace立方體(ti) 衛星群送入太空。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