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中國的科技崛起並不意外

雷恩海德·沃格勒斯 發布時間:2018-01-05 13:29:00來源: 人民日報

中國的科學技術崛起將給全球科技創新帶來積極影響,歐盟應該進一步加強與(yu) 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合作

在全球化和多極化的趨勢下,科學知識及其在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中的應用正在不斷增加。盡管美歐依然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傳(chuan) 統領導者,但中國正在逐步成長為(wei) 新興(xing) 科技大國。

中國特別注重對研發的投入。在過去的20年,中國在科技研發領域的支出呈現顯著增長態勢。現在,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中國對研發的投入已經占到全球研發經費的20%,其增長速度已經遠超歐盟和美國。

在過去幾年裏,中國的科學出版物快速增長,尤其在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學領域。中國每年培育大量科學和工程學方麵的高等教育人才,獲得科學與(yu) 工程學位的人數約占全球的1/4。自2007年以來,中國在自然科學和工程學方麵授予的博士學位也多於(yu) 其他國家。

中國在科技領域的興(xing) 起並不是意外。一直以來,中國都十分重視科學技術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並已經著力推進與(yu) 之相關(guan) 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在2006年出台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就提出,到2020年,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總體(ti) 目標之一,是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在“十三五”期間,中國科學技術發展與(yu) 創新進步更是尤為(wei) 顯著。當前,中國正在加強知識密集型產(chan) 業(ye) 的全球競爭(zheng) 力。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一係列的支撐措施,研究經費的持續投入是至關(guan) 重要的因素之一。《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國全社會(hui) 研究開發投入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中國正在朝著這個(ge) 目標努力。

中國政府重視培養(yang) 和利用本土科學人才,並不斷將人才輸送到世界各地。其堅定不移加大對高等教育和科技發展投入的努力,也促進了全球科學發展多極化局麵的形成。同時,中國在國內(nei) 也加大培育和吸引人才的力度,推動本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中國的科技發展直接增強了中國企業(ye) 的國際競爭(zheng) 力。中國企業(ye) 華為(wei) 就在很短時間內(nei) 進入全球企業(ye) 研發投入的前十名,近幾年還成為(wei) 向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提交專(zhuan) 利申請最多的企業(ye) 。

相比之下,盡管歐盟有著良好的科學技術研究基礎,但英國“脫歐”帶來的歐洲一體(ti) 化受阻對歐盟推動科學技術發展構成了嚴(yan) 峻挑戰。此外,歐盟對待外來專(zhuan) 家學者的開放態度也不如中國,這直接導致從(cong) 事科學技術的研究人員的流動僵化現象。歐盟應該更加堅定地加入到科學技術全球化中來,這將有益於(yu) 歐盟各個(ge) 成員國。國際合作不僅(jin) 可以促進不同國家科學家間的交流,而且還能幫助歐洲企業(ye) 和相關(guan) 研究機構更好地吸收國際上最新的科學技術。歐洲一體(ti) 化也離不開科學技術的融合發展。目前,歐盟各國都麵臨(lin) 著吸引與(yu) 留住人才困難的問題,這就需要歐盟更加注重維持與(yu) 發展統一的研究市場,為(wei) 歐盟內(nei) 部研究人員的流動掃清障礙。另外,歐盟在深度整合內(nei) 部的同時,還應變得比以前更加開放。

中國的科學技術崛起將給全球科技創新帶來積極影響。歐盟應該進一步加強與(yu) 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合作,以便在未來多極化科技世界中占據一席之地。(作者為(wei) 比利時布呂格爾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