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2017年度“國家三大獎”即將揭曉 曆屆“最高獎”給了誰

發布時間:2018-01-08 10:55:00來源: 人民網

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hui) 即將召開。這是繼2017年5月31日國務院發布《關(guan) 於(yu) 深化科技獎勵製度改革的方案》(簡稱《方案》),獎勵大會(hui) “變臉”後首次與(yu) 公眾(zhong) 見麵。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年評審一次,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即大家習(xi) 慣說的“國家三大獎”。此外,還包括授予外籍科學家或外國組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以及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根據《方案》的有關(guan) 規定,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

其中,最受矚目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2000年以來,共有27名專(zhuan) 家獲此殊榮,他們(men) 在科技領域成就極為(wei) 卓著、貢獻極為(wei) 巨大。

曆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2000年度:

吳文俊院士是著名的數學家,他的研究工作涉及到數學的諸多領域。在多年的研究中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其主要成就表現在拓撲學和數學機械化兩(liang) 個(ge) 領域。他為(wei) 拓撲學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類和示嵌類研究被國際數學界稱為(wei) “吳公式”,“吳示性類”,“吳示嵌類”,至今仍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影響深遠,享譽世界。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zhuan) 家,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為(wei) 我國糧食生產(chan) 和農(nong) 業(ye) 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雜交水稻的研究、應用與(yu) 推廣方麵。

2001年度:

王選院士是著名的計算機應用專(zhuan) 家,主要致力於(yu) 文字、圖形、圖象的計算機處理研究。他的成果結束了我國沿用上百年的鉛字印刷,推動了我國報業(ye) 和印刷出版業(ye) 的發展。他的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占領國內(nei) 報業(ye) 99%和書(shu) 刊(黑白)出版業(ye) 90%的市場,以及80%的海外華文報業(ye) 市場,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

黃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對固體(ti) 物理學作出了許多開拓性的重大貢獻。是我國固體(ti) 物理學和半導體(ti) 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2002年度:

金怡濂院士是我國高性能計算機領域的著名專(zhuan) 家,是我國巨型計算機事業(ye) 的開拓者之一。半個(ge) 世紀以來,金怡濂作為(wei) 技術開發的主要負責人,先後提出多種類型、各個(ge) 時期居國內(nei) 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巨型計算機係統的設計思想和技術方案,並組織科技人員共同刻苦攻關(guan) ,予以實現,取得了一係列創造性、突破性的成果,為(wei) 我國高性能計算機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做出了卓越貢獻。

2003年度:

劉東(dong) 生院士是我國地球環境科學研究領域的專(zhuan) 家。他在中國的古脊椎動物學、第四紀地質學、環境科學和環境地質學、青藏高原與(yu) 極地考察等科學研究領域中,特別是黃土研究方麵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使中國在古全球變化研究領域中躋身世界前列。

王永誌是航天技術專(zhuan) 家,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開創者之一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多年來在我國戰略火箭、地地戰術火箭以及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特別是在載人航天工程中做出了重大貢獻。

2004年度:

空缺。

2005年度:

吳孟超,肝髒外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創立了肝髒外科的關(guan) 鍵理論和技術體(ti) 係,開辟了肝癌基礎與(yu) 臨(lin) 床研究的新領域,創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肝髒疾病研究和診療中心,培養(yang) 了大批高層次專(zhuan) 業(ye) 人才。

葉篤正院士,氣象學家。他開創青藏高原氣象學,創立大氣長波能量頻散理論、東(dong) 亞(ya) 大氣環流和季節突變理論、大氣運動的適應尺度理論,開拓全球變化科學新領域,對我國現代氣象業(ye) 務事業(ye) 發展作出卓越貢獻。

2006年度:

李振聲院士主要從(cong) 事小麥遺傳(chuan) 與(yu) 遠緣雜交育種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科學成就,同時開展了農(nong) 業(ye) 發展戰略研究。

2007年度:

吳征鎰院士是著名植物學家,從(cong) 事植物學研究和教學七十年,是我國植物分類學、植物係統學、植物區係地理學、植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植物資源研究的著名學者。

閔恩澤院士主要從(cong) 事石油煉製催化劑製造技術領域研究,是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在國內(nei) 外石油化工界享有崇高的聲譽。

2008年度:

徐光憲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他基於(yu) 對稀土化學鍵、配位化學和物質結構等基本規律的深刻認識,發現了稀土溶劑萃取體(ti) 係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規律,在20世紀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適性的串級萃取理論。該理論已廣泛應用於(yu) 我國稀土分離工業(ye) 。

王忠誠是新中國培養(yang) 的第一代神經外科專(zhuan) 家,也是我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之一。在半個(ge) 世紀的醫學生涯中,他為(wei) 我國神經外科事業(ye) 的發展壯大、走向世界做出了創新性貢獻。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