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克拉通、凍土、激光釹玻璃、電表智能計量 這些斬獲國家科技大獎的科研成果能幹啥?

陳聽雨 淩紀偉 發布時間:2018-01-09 09:38:00來源: 新華網

中共中央、國務院8日上午在北京舉(ju) 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華北克拉通破壞、凍土與(yu) 寒區工程、激光釹玻璃、電能表智能化計量檢定……這些對普通人而言深奧難懂的科技詞匯頻頻出現在獎勵大會(hui) 現場。獲得2017年國家科技大獎的科研項目究竟在研究啥?取得的研究成果對生產(chan) 和生活又能產(chan) 生哪些影響?

克拉通破壞理論解密地球科學百年難題

克拉通是什麽(me) ?克拉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陸塊,缺乏明顯的火山活動和大地震,因此,傳(chuan) 統上認為(wei) 克拉通是穩定的。

華北克拉通怎麽(me) 了?華北克拉通發生了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和大地震,即喪(sang) 失了穩定性。這是目前經典板塊構造理論所不能解釋的重大地質現象。

克拉通為(wei) 什麽(me) 會(hui) 失去穩定性?這一根本問題一直懸而未決(jue) ,是困擾地球科學家近百年的難題。針對這一難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yu) 地球物理研究所通過“華北克拉通破壞項目”的深入研究發現,造成這一重大地質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克拉通破壞。

“想認識地球的整體(ti) ,需要一個(ge) 切入點,華北就是一個(ge) 切入點。”“克拉通破壞項目”帶頭人、中國科學院地質與(yu) 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朱日祥稱,“我們(men) 的團隊曆經20年的艱苦研究,通過區域性問題,認識到了地球大陸板塊的生死演變過程,了解了大陸演化的過程。”

“華北克拉通破壞”獲得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朱日祥介紹,該項目建立了克拉通破壞理論,發現了全球大陸演化的普遍規律,發展了板塊構造理論。該項目是以區域實例研究全球大陸演化的典範,使“華北克拉通破壞”這一區域性科學問題成為(wei) 全球性的研究熱點,引領了大陸演化研究的方向,提升了中國固體(ti) 地球科學的國際影響力。

立足高原,破解凍土難題

凍土,一種含冰的特殊土體(ti) 。凍結時,它堅固到可以做為(wei) 建築物基礎;融化時,它就像一團稀泥,完全喪(sang) 失承載力。

凍土的這種特性讓寒區工程成為(wei) 一項世界性難題。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被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yu) 工程研究所凍土與(yu) 寒區工程研究創新團隊奪得。團隊學術帶頭人程國棟院士說,中國是世界第三凍土大國,且主要為(wei) 高海拔凍土,溫度接近零度,很不穩定。

作為(wei) 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至今保持著全球在凍土區跑得最快的鐵路紀錄,這背後離不開程國棟團隊持續幾十年的耕耘。

“發揚"犛牛精神",把SCI文章寫(xie) 在祖國的高寒大地上。”程國棟和團隊立足高原,提出的“冷卻路基”築路技術和設計參數,解決(jue) 了青藏鐵路凍土相關(guan) 的關(guan) 鍵技術問題。青藏鐵路安全運營12年來,路基穩定,列車時速達到100公裏。《自然》雜誌評價(jia) 這項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裏程碑意義(yi) ”,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將青藏鐵路列為(wei) 多年凍土區最好的鐵路工程實踐。

另外,程國棟和團隊還解決(jue) 了我國寒區其他重大工程的相關(guan) 科技問題。研發的多年凍土區寬幅瀝青路麵條件下複合冷卻路基調控關(guan) 鍵技術,為(wei) 哈大高鐵、蘭(lan) 新高鐵等重大工程提供了重要理論與(yu) 技術支撐。

“"一帶一路"又一次給凍土和寒區工程提供了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挑戰。”程國棟相信,未來國家的凍土和寒區工程需求依然強勁,相關(guan) 技術研究大有用武之地。

激光釹玻璃 激光器的“心髒”

我們(men) 都聽說過激光和玻璃,可什麽(me) 是激光釹玻璃?激光釹玻璃是一種含有稀土發光離子——釹離子的特殊玻璃,它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產(chan) 生激光或放大激光能量,是激光器的“心髒”,也是目前人類所知的地球上能夠輸出最大能量的激光工作介質。

數千片大口徑激光釹玻璃在特殊裝置中,可以將微不足道的激光能量放大到“小太陽”的量級,而這個(ge) “小太陽”在我國科學家的手中,將為(wei) 保證國家安全,實現清潔聚變能源的長遠目標,推動宇宙起源等前沿科學研究發揮重大作用。

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發的激光釹玻璃項目,獲得了2017年度的發明獎二等獎。經過十多年持續攻關(guan) ,該研究團隊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在大尺寸激光釹玻璃批量製造關(guan) 鍵技術上取得了突破,自主發明並建成了中國首條大尺寸激光釹玻璃連續熔煉線,實現了大尺寸磷酸鹽激光釹玻璃的批量生產(chan) 。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胡麗(li) 麗(li) 稱,“激光釹玻璃是全球不可替代的激光材料,我們(men) 的研究成果積澱了三代團隊、曆時半個(ge) 世紀的不懈努力,是集體(ti) 智慧的結晶。”

該項目的研究成果使激光釹玻璃連續熔煉的生產(chan) 效率提高了十倍,獲得了9項授權發明專(zhuan) 利,製定了3個(ge) 行業(ye) 標準,創新性強,整體(ti) 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滿足了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產(chan) 生了巨大的國際影響。

機器換人,電能表檢定迎智能化

電能表是電力貿易結算的計量儀(yi) 器,其準確性關(guan) 乎百姓家庭支出、企業(ye) 成本核算。

目前,全國運行的電能表超5.13億(yi) 隻,每年檢定量達8000餘(yu) 萬(wan) 隻。傳(chuan) 統人工檢定每天隻能完成80隻,可靠性僅(jin) 98%。麵對人工檢定存在的資源投入大、人為(wei) 誤差影響檢定質量、檢定效率低下等缺陷,此前國內(nei) 外均未找到有效解決(jue) 方案。

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電能表智能化計量檢定技術與(yu) 應用”為(wei) 電能表檢定插上了“智能”翅膀。

來自國網浙江電力公司的黃金娟是該項目完成人。現年50多歲的她是一名生產(chan) 一線的高級技師,30多年的一線實踐,促使她萌生了“機器換人”、用智能技術推動計量檢定騰飛的想法。曆經3年努力,她帶領團隊建成國內(nei) 外首套大規模檢定係統,檢定效率提升至每日4700隻,可靠性達100%。

這項研究成果率先在黃金娟所在的國網浙江公司應用。“年檢定能力達到640萬(wan) 隻,整體(ti) 效率提升58倍,人員精簡90%以上。”她說,近三年成果產(chan) 生的經濟效益達1.9億(yi) 元,累計檢定檢測表計1.8億(yi) 隻,成果以技術標準的形式推廣至全國省級計量中心。

更讓黃金娟自豪的是,通過專(zhuan) 利許可,自動化檢定裝置和係統已銷往9個(ge) 國家、40餘(yu) 家表計製造企業(ye) ,並延伸應用於(yu) 燃氣表、水表檢測,電能表檢定由人工作業(ye) 向智能化變革。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