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guan) 於(yu) “張衡地動儀(yi) ”真偽(wei) 的討論又在網絡上熱起來。
張衡地動儀(yi) 在曆史上真的存在嗎?它能預報地震還是監測地震呢?我們(men) 看到的張衡地動儀(yi) 是真的還是假的?
實際上,每過一年半載的,類似的討論總要在網絡上“卷土重來”。支持者們(men) 從(cong) 不同角度尋找曆史依據,以求為(wei) “張衡地動儀(yi) ”的曆史正本清源——《後漢書(shu) 》的記載被認為(wei) 是鐵證;反對者則堅信,地動儀(yi) 是曆史杜撰,經不起推敲。
張衡地動儀(yi) 是真是假?
《後漢書(shu) ·張衡傳(chuan) 》記載:“嚐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征,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yu) 是皆服其妙。” 史書(shu) 上的簡短記載後來演變為(wei) 流傳(chuan) 甚廣的故事——東(dong) 漢時期,地震災害頻繁,太史令張衡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探究,於(yu) 公元132年創造了地動儀(yi) ,成功監測到了包括隴西大地震在內(nei) 的多次地震。
一千多年前,張衡是否有能力造出如此高科技的地動儀(yi) ?檢驗地動儀(yi) 神奇的“隴西地震”是否屬實?一直以來,各方學者爭(zheng) 議很大。
質疑者認為(wei) 張衡地動儀(yi) 在原理上根本就不可能實現,有的甚至認為(wei) 它根本就不存在。這其中尤以奧地利人雷立柏最為(wei) 尖銳,他曾撰寫(xie) 《張衡:宗教與(yu) 科學》,認為(wei) 中國人對張衡地動儀(yi) 的情緒是一種宗教式的崇拜,在他看來,地動儀(yi) 失傳(chuan) 了,就說明它不科學、無實用性,沒有不失傳(chuan) 的道理。
但更多學者相信地動儀(yi) 真的存在過,因為(wei) “如果明確記載的曆史都不相信的話,一切曆史都會(hui) 變得虛無”。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師陳天嘉博士認為(wei) ,張衡地動儀(yi) 是存在的,而且具有地震監測的功能,但複原工作暫時還沒能完成。
地動儀(yi) 長啥樣?你看到的那個(ge) 是“假貨”
大家關(guan) 於(yu) 張衡地動儀(yi) 的直觀印象大多來自於(yu) 課本中一張形似酒樽,外側(ce) 有龍珠、蟾蜍的圖片,實際上這個(ge) 在曆史教科書(shu) 中和科技館裏頻繁亮相的地動儀(yi) ,隻是20世紀50年代一位叫王振鐸的老先生製作的複原模型。由於(yu) 存在原理性錯誤,這個(ge) 複原模型並不能真正進行地震監測。
“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樽,飾以篆文山龜鳥獸(shou) 之形。中有都柱……”是《後漢書(shu) 》中關(guan) 於(yu) 地動儀(yi) 的全部描述。後世的所有研究都是建立在這段文字的基礎上。多少年來,學界對於(yu) 這段記載逐字逐句都進行深入分析,僅(jin) 其中“都柱”的理解,就產(chan) 生了 “立柱”“倒立擺”“懸垂擺”等多種。
陳天嘉表示,一直以來關(guan) 於(yu) 張衡地動儀(yi) 的研究不少,複原工作也一直在做,但因為(wei) 古文記載太簡略,後人的複原工作麵臨(lin) 很多挑戰,人們(men) 對於(yu) 地動儀(yi) 的爭(zheng) 論也很多。
複原工作進行中,100%複原無法實現
1800年前的地動儀(yi) 什麽(me) 樣?不僅(jin) 是我們(men) 好奇,我們(men) 的前輩也很好奇。從(cong) 100多年前開始,對地動儀(yi) 的研究和複原就開始了。
近代地震學奠基者、英國人米爾恩,曾經用立柱做過實驗。但實驗中立柱在受到輕微的震動後就會(hui) 向四麵亂(luan) 倒,根本不能指示地動方向,後來他提出“懸垂擺理論”。1936年,燕京大學研究生院曆史專(zhuan) 業(ye) 的學生王振鐸畫出了第一套自己複原的地動儀(yi) 模型圖稿,並在1951年根據“直立杆”模型的工作原理進行推斷,做出了張衡地動儀(yi) 的展覽模型,陳列在中國曆史博物館。這一模型廣為(wei) 流傳(chuan) ,但其真實性和工作原理一直受國內(nei) 外科學家質疑。
20世紀初,地球物理所研究員馮(feng) 銳和他的課題組做了大量研究並做出複原模型,但學界對這一版本的模型同樣存在質疑,認為(wei) 其關(guan) 鍵之處與(yu) 原始文獻記載不能密合。陳天嘉表示,100%還原難度比較大,目前確實沒能實現完全的複原。
最近一些年,盡管民眾(zhong) 對地動儀(yi) 的關(guan) 注熱度不減,但學界對張衡地動儀(yi) 的關(guan) 注熱度有所減弱。對許多網友期盼的“複原地震儀(yi) 實現地震監測和預報”,學界並不看好。在陳天嘉看來,科學界對張衡地動儀(yi) 的研究和複原,曆史意義(yi) 多過現實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雲藏”數據庫來了!著眼新時代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
新年伊始,從青海省海南軍分區傳來一個好消息:經過1年半的奮戰,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和軍分區圍繞新時代國防動員信息化建設需要,緊密結合高原牧區藏鄉特點,聯手建成了海南州藏漢雙語國防動員“雲藏”數據庫。這一創新...[詳細]
- 湖南一扶貧幹部自首:一個熱水器回扣三百元,再沒睡過安穩覺
- 成都旅法大熊貓"圓夢"在法首次亮相 民眾熱情高
- 刺骨冷風吹出麵癱患者 年齡最小的隻有3歲
- 68歲依然活躍講壇 授課對象稱他為"行走的精品課"
- 【4G直播】棗莊:冰河刺骨 救人者昏迷送醫
- 土耳其一架飛機降落時衝出跑道 機上162人安全疏散
- 世行預測非洲未來兩年經濟增長率持續上升
- 德國海德堡舉行華人春晚
- 雪天騎馬撞人逃逸 四名年輕人騎馬撞到行人肇事逃逸【圖】
- 雪鄉女導遊:"九個月磨刀,三個月宰羊,對你們就是羊"
- "2018天府仁壽半程馬拉鬆"將於1月21日拉開帷幕
- 山西一高校70名學子不畏嚴寒送600幅手寫春聯
- 小孩書大市場不掩老問題 中國童書原創力不夠
- 青島:"返鄉直通車"5年惠及50萬人次大學生
- 家庭教育支出有多少 調查顯示收入影響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