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這些國際科技大獎首次有了中國印記

張蓋倫 發布時間:2018-01-17 09:30:00來源: 科技日報

國際科技論文總量世界第二,被引量世界第二;發明專(zhuan) 利申請量和授權量世界第一;全社會(hui) R&D支出占GDP比重超過歐盟15國平均水平……在1月9日召開的全國科技工作會(hui) 議上,科技部部長萬(wan) 鋼這樣評點我國科技事業(ye) :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我國已成為(wei)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大國。

除了這些實實在在的指標,更令人驚喜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曆史性地登上國際大獎的領獎台。屠呦呦、潘建偉(wei) 、施一公、姚檀棟、王貽芳……他們(men) 靠著在各自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獲得國際同行認可,為(wei) 中國贏來讚譽。

在時光長廊中往回走,你會(hui) 遇見他、他,還有她……

2012年,我們(men) 遇到了潘建偉(wei) 院士。量子通信、測量與(yu) 計算國際大會(hui) (QCMC)組委會(hui) 將該年度的國際量子通信獎授予給他,以表彰他在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研究領域、特別是在量子通信實驗研究領域的卓越貢獻。潘建偉(wei) 是獲得這一榮譽的首位華人物理學家。

4年後,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2017年8月,《自然》雜誌發表了“墨子號”亮相最新成果。至此,“墨子號”圓滿實現三大既定目標:千公裏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以及地星量子隱形傳(chuan) 態。

2014年,我們(men) 遇到已經從(cong) 普林斯頓大學歸國多年的施一公院士。他獲得了該年度的愛明諾夫獎,成為(wei) 首位獲得此獎的中國科學家。

愛明諾夫獎是瑞典皇家學院於(yu) 1979年設立頒發的國際獎項,獎勵世界範圍內(nei) 在晶體(ti) 學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每年獲獎人數不超過3人。

在斯德哥爾摩音樂(le) 廳,瑞典國王親(qin) 自為(wei) 施一公頒獎,獎勵他過去15年來運用X-射線晶體(ti) 學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

此後,施一公團隊在結構生物學領域的突破,仍屢屢見諸報端:首次捕獲真核細胞剪接體(ti) 三維結構,首次報道人源剪接體(ti) 的高分辨率三維結構,首次報道裂殖酵母剪接體(ti) 3.6埃的高分辨率結構……

2015年,我們(men) 遇到的是王貽芳及其團隊。王貽芳作為(wei) 大亞(ya) 灣中微子項目首席科學家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這也是我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該獎項。

它是對大亞(ya) 灣中微子實驗團隊發現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的嘉獎。《科學》雜誌在線版“科學此刻”欄目評價(jia) 說,此次成果完成了一幅中微子的概念圖,為(wei) “中微子與(yu) 反中微子行為(wei) 間不對稱”的實驗鋪平了道路。

目前,大亞(ya) 灣中微子實驗的後續實驗——江門中微子實驗已經啟動,正處於(yu) 建設階段。建成後,它將是世界上能量“精度最高”“規模最大”液體(ti) 閃爍體(ti) 探測器。

2016年5月,出現在我們(men) 眼前的是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博士鄭永春。因為(wei) 在行星科學研究和科學傳(chuan) 播方麵作出的重要貢獻,他獲得2016年卡爾·薩根獎。這也是華人科學家首次獲得此獎。

鄭永春是科普戰線上的活躍分子,他寫(xie) 文章,錄節目,作報告,將行星科學的火種,盡力播撒給更多人。“科普是每一位科研人員的責任和義(yi) 務。”鄭永春說。他不怕被嘲笑“不務正業(ye) ”,隻要有人聽了他的介紹,能夠感興(xing) 趣、受啟發、有收獲,他就覺得有樂(le) 趣。

2016年10月,這是中國科研界的“高光時刻”。我們(men) 看到屠呦呦。這位耄耋老人幾十年前在艱難條件下發現抗瘧有效單體(ti) 青蒿素,從(cong) 而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這是我國本土科學家首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

獲獎之後,屠呦呦團隊仍在研究青蒿素。她說了,要把青蒿素“做透”。團隊已經發現雙氫青蒿素對紅斑狼瘡有獨特效果。老太太2018年的新年願望,是能建成一個(ge) 中醫藥國家級實驗室,吸引高層次人才。

時間再走到2017年4月,這回從(cong) 瑞典國王手中拿到獎項的是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姚檀棟。他獲得了由瑞典人類學和地理學會(hui) 授予的2017年維加獎,該獎被稱為(wei) 地理學界的諾貝爾獎。

“這個(ge) 獎自建立以來一直頒給西方人……我從(cong) 未想過自己也能得這個(ge) 獎。”姚檀棟說。盡管獎頒給了他個(ge) 人,但他覺得,這是我國青藏高原研究群體(ti) 效應的體(ti) 現,代表著國際地理學界對中國青藏高原整體(ti) 研究水平的認可。

當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之後,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曾在一次座談會(hui) 上說,諾獎的大門已經打開了,還關(guan) 得上嗎?

國際大獎的大門已經打開,第一批中國科學家已經走了進去。在他們(men) 身後,相關(guan) 領域的研究隊伍正在崛起。未來,會(hui) 有更多人,叩開國際大獎的大門。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科技部對青海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開展績效評價工作

    近日,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抽查工作組一行來到青海省開展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工作。蘇海紅副廳長代表青海省科學技術廳向工作組介紹了青海省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詳細]
  • 督在要處 查在細處 幹在實處

    2015年底,高原現代科技生態園(高原之家)項目啟動實施以來,青海省科技廳認真履行高原之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職責,開展項目督查工作,對項目重大事項進行協調和部署,有力推動各州和有關縣政府抓好項目落實。目前,全省6...[詳細]
  • 手機如何擁抱人工智能

    市場就在那裏,能否找到打開市場大門的鑰匙,關鍵在於能否真正擁抱前沿技術、瞄準需求痛點近日,第五十一屆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全球眾多人工智能成果再次齊聚亮相,令人眼花繚亂。隨著全球科技變革的不...[詳細]
  • 網絡創新,一窩蜂可不行

    互聯網江湖,永遠不缺風口。2018年伊始,直播全民答題迅速成為全民娛樂,一批“撞臉”的APP幾乎同時出現,參與人數與專場獎金均進入百萬量級。可以想見,在真金白銀的刺激下,新玩家還會不斷入場;投資者“我撒幣,我樂意”,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