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下午,由中國主導研製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裏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首台天線(SKA-P)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簡稱54所)啟動。
“它的成功研製,標誌著中國在SKA核心設備研發中發揮引領和主導作用,在國際大科學工程中,為(wei) 世界成功提供‘天線解決(jue) 方案’。”中國電科總經理劉烈宏說。
SKA是國際天文界計劃建造的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也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龐大天文設備,由全球多個(ge) 國家出資建造。作為(wei) 參與(yu) SKA項目的創始國之一,中國自2013年以來,曆時5年,通過國際大協作共同完成了SKA天線的研發工作。SKA項目也是繼中國參與(yu) 熱核聚變項目之後,參與(yu) 的第二個(ge) 國際大科學工程。
SKA將為(wei) 人類認識宇宙提供重要機遇,開啟人類探測宇宙的新紀元。54所SKA反射麵天線總設計師杜彪說,它將探測宇宙、星係的起源和演化,尋找更多的星係,探尋孕育生命的新搖籃、搜索外星生命等。同時,致力於(yu) 揭示和回答關(guan) 於(yu) “基本力”問題。比如,檢驗愛因斯坦的廣義(yi) 相對論正確與(yu) 否、探尋宇宙磁場從(cong) 哪裏來。
據介紹,未來將有2500麵這樣的反射麵天線分布在澳大利亞(ya) 、南非及非洲南部8個(ge) 國家約3000公裏的荒野中,它們(men) 的總接收麵積達1平方公裏,相當於(yu) 140個(ge) 足球場大小。
中國電科SKA辦公室副主任、54所專(zhuan) 家王楓表示,建成後,SKA將成為(wei) 地球上最大、最先進的科學設施,比目前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陣列——美國JVLA的靈敏度提高50倍,巡天速度提高10000倍。據專(zhuan) 家估計,建成後的SKA,其性能在本世紀至少保持30-50年的領先地位。
對於(yu) 接下來發展,王楓表示,SKA工程將進入建設階段。SKA建設包括SKA1和SKA2兩(liang) 個(ge) 階段,SKA1建設階段項目總投入約6.74億(yi) 歐元,預計在三年左右建成130台天線,該階段為(wei) 試觀測階段,為(wei) SKA2大批量生產(chan) 奠定工程技術、經費和科學觀測基礎。
目前,SKA各成員國正在協商出台SKA天文台公約。據了解,SKA1建成後,各成員國可以按照出資情況和貢獻度按比例獲得一定的觀測時間,可以共享SKA獲得的各項原始數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