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分鍾”總導演張藝謀擅長使用“人海戰術”表現宏大的藝術場麵,這次他摒棄了這種創作方式,而是精簡演員數量,大量采用科技手段呈獻。世界上最大卻又最輕的熊貓木偶、可以與(yu) 人共舞的機器人……這些新技術,成就了平昌冬奧會(hui) 閉幕式上驚豔的“北京8分鍾”。新京報記者為(wei) 大家一一細數“北京8分鍾”上的高科技,這其中蘊涵著“中國智慧”和“中國製造”。
2.35米熊貓木偶僅(jin) 重20斤
表演中貫穿始終的兩(liang) 隻滑冰熊貓木偶讓人印象深刻。熊貓木偶高達2.35米,重量僅(jin) 有20斤,比初期版本輕了幾十斤。為(wei) 了達到預期效果,製作團隊在原有的工藝基礎上不斷改良和創新。他們(men) 在選材上先後嚐試了人造紙藤、天然白藤、竹篾條、鋁合金絲(si) 、碳纖維條、PVC仿真藤條等多種材料,反複對比,進行了上百次測試,才最終確定了用鋁合金管材和碳纖維條相結合,配合LED燈的製作工藝。舞台上,演員要穿著目前國內(nei) 最大尺寸的熊貓木偶進行輪滑表演,所以重量需要控製到非常輕。
【解讀】
這兩(liang) 隻“大熊貓”,是我們(men) 劇院創作過的最高的熊貓木偶,同時也是最輕的。我們(men) 初選的(熊貓木偶)材料做出來的有七八十斤,遠達不到標準,後來不斷地嚐試新材料,才把大木偶的體(ti) 重慢慢降了下來。此外,為(wei) 了克服四川和平昌的“水土不服”,我們(men) 一次次地調試、升級,爭(zheng) 分奪秒地改良工藝、製作道具,確保萬(wan) 無一失。——四川南充大木偶劇院院長唐國良
智能機器人與(yu) 演員共舞
位於(yu) “冰屏”底部的機器人與(yu) 輪滑舞者互動,他們(men) 攜手從(cong) 平昌穿越到2022年的北京。這是中國新一代智能機器人第一次在國際賽事上表演高難度舞蹈動作,機器人不但要完成動作編排,更要與(yu) 演員、地麵投影聯動表演,同樣實現了技術領域的升級創新。
【解讀】
我們(men) 主要實現了技術方麵兩(liang) 點突破。首先是機器人導航更加精準,演員和機器人之間有頻繁的穿梭互動,演出場地內(nei) 的燈光幹擾多,這就要求機器人要看得遠、看得清,同時用最短的時間做出判斷,並迅速做出適應和調整。其次,相比常用的工業(ye) 機器人,此次的演員機器人動作更複雜靈活,包括完成行進中旋轉、擺動,配合演員做出花哨的動作等。
——機器人研發團隊負責人張雷
打造“冰屏”細致到微米
機器人身上裝載的大屏幕使表演十分炫酷,移動的機器人,流動的畫麵形成多層次,遞進式現場效果。為(wei) 了體(ti) 現冰雪主題,24塊大屏幕打造成了像冰雪一樣效果的“冰屏”(雪花潔白、冰花透明),實現透明圖像顯示,效果更逼真,更靈動。每塊“冰屏”長3米,中間沒有橫梁,背後卡槽與(yu) 屏幕之間的距離,可以用微米計算。此外,所有屏幕經過了風洞和冷庫測試,達到風速每秒15米的要求。
【解讀】
單屏幕尺寸達到1.5米的跨度,兩(liang) 塊屏長3米,如果中間沒有支柱,很難穩定。此外,LED屏越長,顏色的一致性越不好,到後麵的燈顏色就不一樣了。我們(men) 團隊進行技術攻關(guan) ,不僅(jin) 生產(chan) 出了規格更高、工藝更完善的產(chan) 品,也同步實現了工藝的升級更新。目前的“冰屏”技術,我們(men) 處於(yu) 世界領先水平。——“冰屏”研發團隊負責人黃慶生
石墨烯智能發熱服幫演員抗寒
“北京8分鍾”北京時間昨日20時19分進行,現場氣溫為(wei) -3℃。為(wei) 了做好72名演員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創團隊采用了石墨烯智能發熱服飾,來確保他們(men) 在穿著較薄的演出服時不會(hui) 被凍傷(shang) ,還可以保證動作舒展。石墨烯是一種超級新型納米材料,具有超高強度、超高導熱係數,被業(ye) 界譽為(wei) “新材料之王”。利用石墨烯的特性,我國科研人員研製出了超薄透明的石墨烯電熱薄膜技術,用於(yu) 智能裝備製造,並在國外申請了專(zhuan) 利保護。
【解讀】
演員的服裝要求輕薄,能讓他們(men) 靈活地做動作,同時,無論是排練場地還是平昌閉幕式現場,天氣都很寒冷,石墨烯服飾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溫、發熱效果。最初對我們(men) 的設計要求是在-5℃的環境中,持續發熱8分鍾,後來考慮到候場等因素,調整到在-20℃的條件下,發熱4小時。——石墨烯團隊負責人李月秋
“冬奧有我”參與(yu) 人次超1億(yi)
春節期間,北京冬奧組委邀請億(yi) 萬(wan) 中國網友參與(yu) “冬奧有我”全民線上邀請活動,向全世界發出誠摯邀請。昨日20時28分,記者打開這款小程序發現,該活動參與(yu) 人數已經超過1億(yi) 人次。
“親(qin) 愛的朋友:誠摯邀請您2022年來北京看冬奧,過大年!”來自中國的“熊貓信使”,從(cong) 韓國平昌穿越回北京,收集起所有中國網友的邀請,在“北京8分鍾”表演現場向世界展示這些來自中國人民的邀請。
視覺仿真係統成導演“眼睛”
在整個(ge) 排練過程中,有兩(liang) 套視覺仿真係統充當導演的“眼睛”和“指揮棒”。這是由北京理工大學與(yu) 北京電影學院組建的虛擬視覺團隊設計的“OpenGL表演輔助訓練係統”和“北京8分鍾文藝表演預演係統”。
兩(liang) 套係統可以根據導演的創意方案將文藝表演過程全部仿真,以可視化的界麵和圖紙、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現演員的運動軌跡、位置信息、隊形變化、運動速度等,幫助導演把控、決(jue) 策及完善表演方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