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加速邁向國際第一方陣,進入了‘三跑並存’,並跑領跑日益增多的曆史性新階段。”2月26日,科技部部長萬(wan) 鋼在國新辦舉(ju) 行的發布會(hui) 上表示,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實現了曆史性、整體(ti) 性、格局性的重大變化,我國已成為(wei) 一個(ge)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
科技成果轉化 急需打破政策和體(ti) 製壁壘
科技成果轉化、基礎研究等公眾(zhong) 關(guan) 注的熱點問題,成為(wei) 現場討論焦點。
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hui) (WFEO)候任主席龔克說,互聯網不僅(jin) 連起了網絡,也連接了研發、應用、需求、投資,眾(zhong) 創空間的發展可能形成了研發和經濟應用深度融合的新平台。他透露,最近在調研人工智能發展時也看到這樣一種新的創新業(ye) 態,對將來實現深度融合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啟示。“但是這裏麵行業(ye) 壁壘比較多,還需要進一步打破。”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ge) 動態過程,需要提供更優(you) 質的創新源頭的支持,更全麵的技術轉移機構的服務。在落實的過程中,還有政策不銜接、不配套的問題。”萬(wan) 鋼坦言,下一步要著力解決(jue) 四個(ge) 問題:第一,進一步加強各類政策的協同;第二,國有民營機構尤其是大學的知識創造要納入國有資產(chan) 管理,科技成果評價(jia) 問題還需要研究;第三,如何讓大學的創新資源開放,特別是基礎研究、前沿探索的成果能向市場和企業(ye) 轉移;第四,完善分類評價(jia) 體(ti) 製。
基礎科學研究 從(cong) 不確定性中另辟蹊徑
中國原始創新能力依然較弱,基礎研究短板該怎麽(me) 補?
“要從(cong) 政策上、國家層麵保證對基礎研究的持續穩定支持。前沿基礎研究也是實現原始創新的主要或者最重要的途徑之一。越基礎的東(dong) 西,往往是越共性的問題,盡管原創性非常強,但是存在著不確定性。”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表示,近日出台的《全麵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幹意見》,抓住了原始創新的牛鼻子。
如何改進現在的學術評價(jia) ,使從(cong) 事原創研究、基礎研究的人潛心研究?“評價(jia) 一個(ge) 成果的時候,不可避免會(hui) 對潛心做研究、致力於(yu) 不確定性的原創科研形成很大壓力。”薛其坤直言,原創研究也可能失敗,我們(men) 應該允許它失敗,但是評價(jia) 體(ti) 係上怎麽(me) 保證?
“在基礎研究領域,有一類需要國家給予更多重視,就是更進一步加強由政府主導、有組織的定向基礎研究。”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吳季建議對此進一步加強投入和統籌考慮。
擁抱人工智能 但要拒絕盲目和泡沫
2017年7月,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劃發布,下一步將如何推動落實?萬(wan) 鋼在回答記者問時表示,第一,要夯實人工智能發展的科技基礎,部署重大前沿理論和關(guan) 鍵技術的研究;第二,加快人工智能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第三,強化政策法規方麵的研究,畢竟人工智能會(hui) 涉及現有的一些倫(lun) 理、法規,包括個(ge) 人隱私保護等;第四是深化人工智能的國際合作交流。
龔克提醒,發展人工智能要注意兩(liang) 點:一是避免盲目性,包括盲目的樂(le) 觀和悲觀;二是泡沫,不能因為(wei) 政府有資金了就都跟風。“要把智能科學的自然科學基礎、社會(hui) 科學基礎都打得紮紮實實,這樣才能使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解析《紅海行動》裝備|除了航母,中國的作戰艦艇我隻服它!
- 解析《紅海行動》裝備|中國"野馬" 掠海搶灘突擊利器
- 共享單車新信用係統上線 信用機製能否成治病良藥?
- 重水設施被炸 毀了納粹核計劃
- MWC2018:三星Bixby音箱將於2018下半年麵市
- 中國平民體內發現美國轉基因SCoAL純屬謠言
- 國際太空探索論壇將於3月3日在日本東京召開
- 科技部支撐 中科院技術首創可視化製作與出版
- 第三代半導體是怎麽變"燈"的?
- 人工智能仍處於較初始發展階段 技術仍待突破
- 探訪我國境內最北科研台站:極寒之地"逐日"記
- AI賦能驚豔巴塞羅那 百度國際組團登場MWC
- 立方體衛星示意圖
- 限時進食法:不考慮吃什麽、吃多少 隻考慮什麽時候吃
- 兒童發燒並不可怕 但有些情況需要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