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yu) 以往不同,平昌冬奧會(hui) 閉幕式上,由張藝謀執導的“北京八分鍾”中,以“人工智能”為(wei) 代表的中國新科技元素驚豔世界。24台移動機器人“冰屏”與(yu) 26名輪滑舞蹈演員傾(qing) 情演出,變幻的燈光,美侖(lun) 美幻的場景,傳(chuan) 統而富有底蘊的中華文化與(yu) 人工智能完美融合,為(wei) 世人展示了國家文化的重要承載力量,一個(ge) 科技擔當、海納百川、快速發展的中國形象。
同一時刻,沈陽新鬆智慧園裏,新鬆員工也在電視機前觀看現場直播。當“北京八分鍾”現場出現新鬆移動機器人與(yu) 演員結束表演時,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哪怕其中的一台機器人有一秒的延遲或動作偏差,都將導致整個(ge) 演出的失敗。”參與(yu) 該機器人研發和組裝的技術人員介紹,在平昌冬奧會(hui) 閉幕式表演現場,新鬆機器人生產(chan) 的移動機器人需要與(yu) 舞蹈演員完成一係列曼妙而複雜的舞美動作,不允許移動機器人有一絲(si) 一毫的誤差。
90秒的換場準備時間,16套複雜的機器人動作規劃,移動機器人與(yu) 舞蹈演員的精準互動……如此規模的人機表演、如此複雜的舞台表演在全球尚屬首次。“冰屏”做為(wei) “人工智能”的主角,完美呈現出中國科技發展的新形象。
突破了以往工業(ye) 機器人動作比較簡單比較直線化,這個(ge) 表演中,機器人要做非常複雜而有藝術特點的動作,包括行進中的旋轉,行進中的扭曲,這最大的難題是運動姿態的多樣性和與(yu) 演員表演、演出音樂(le) 、地麵投影、場地燈光等的高度統一。
以往,傳(chuan) 統生產(chan) 的移動機器人側(ce) 重於(yu) 效率、精度和速度,這就決(jue) 定了機器人的運轉路徑多以直線、圓弧為(wei) 主,機器人的加減速度規劃曲線呈現的也是一個(ge) 規則的梯形。而表演機器人僅(jin) 靠直線和圓弧轉彎的動作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完整地呈現出舞美創意,需要能像芭蕾舞演員一樣一邊旋轉,一邊畫出完美的弧形,而且還需多台機器人的協調運轉。
此外,室外演出的移動機器人還麵臨(lin) 著複雜的自然環境。冬奧會(hui) 閉幕式期間恰逢平昌地區大風降溫天氣,加上活動場地並非水平狀態,這給機器人的正常運行增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而“冰屏”的“眼睛”——激光導航係統對現場也有更加嚴(yan) 苛的應用條件:機器人距離舞台周圍的環境參照直線距離近百米,演出場地人流多,如何讓機器人看得見、看得準、走得美則是新鬆技術團隊麵臨(lin) 的重要問題,稍有偏差就有可能迷失表演的方向。現場上,由於(yu) 閉幕式現場有部分國家政要出席,現場屏蔽了絕大部分的無線網頻段,其中包含機器人通常使用的若幹頻段。
針對可能出現的種種特殊情況,新鬆的移動機器人團隊專(zhuan) 門製定了各種可能出現問題的解決(jue) 方案。他們(men) 研製了全新的導航控製算法,以確保所有移動機器人在演員移動頻繁、場地光照複雜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精準定位和運動。此外,技術人員迅速升級機器人通訊係統,以確保所有機器人可以正常接收指令。為(wei) 了避免機器人“感冒”,他們(men) 增大電池容量,對電池進行加熱,所有電控部件,幾乎都進行了加溫處理。
其實,最初的“北京8分鍾表演”創意中並沒有機器人的參與(yu) 。半年前,張藝謀導演團隊通過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找到新鬆公司了解情況,隨後確定了由新鬆移動機器人參與(yu) 平昌冬奧會(hui) 表演的全新方案。
“能在短短的4個(ge) 月時間完成這麽(me) 多的技術突破,除了團隊的創造力和責任感,更多的是為(wei) 國爭(zheng) 光的這一無上榮譽的激勵。”移動機器人項目負責人張雷說,新鬆機器人的每一次創新和技術攻關(guan) ,都代表著中國機器人向世界科技前沿發起的新的衝(chong) 擊。
無數個(ge) 不眠之夜,年輕的新鬆技術研發團隊從(cong) 項目規劃到技術研發,從(cong) 技術攻關(guan) 到第一台原型機下線,再到全部演出設備聯調,圓滿完成了“北京八分鍾”的“人工智能”精采亮相。
“代表中國出場,就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從(cong) 接到任務的那一刻起,新鬆移動機器人團隊就猶如簽下了榮譽的生死狀。”新鬆機器人董事長曲道奎在“冰屏”演出結束後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解析《紅海行動》裝備|除了航母,中國的作戰艦艇我隻服它!
- 解析《紅海行動》裝備|中國"野馬" 掠海搶灘突擊利器
- 共享單車新信用係統上線 信用機製能否成治病良藥?
- 重水設施被炸 毀了納粹核計劃
- MWC2018:三星Bixby音箱將於2018下半年麵市
- 中國平民體內發現美國轉基因SCoAL純屬謠言
- 國際太空探索論壇將於3月3日在日本東京召開
- 科技部支撐 中科院技術首創可視化製作與出版
- 第三代半導體是怎麽變"燈"的?
- 人工智能仍處於較初始發展階段 技術仍待突破
- 探訪我國境內最北科研台站:極寒之地"逐日"記
- AI賦能驚豔巴塞羅那 百度國際組團登場MWC
- 立方體衛星示意圖
- 限時進食法:不考慮吃什麽、吃多少 隻考慮什麽時候吃
- 兒童發燒並不可怕 但有些情況需要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