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科技創新要有新作為(wei) 。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明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戰略支撐”。
站在新的曆史方位上,創新驅動的第一動力在海南如何體(ti) 現?怎樣更好地發揮創新的戰略支撐作用,服務海南經濟社會(hui) 發展?3月2日,科技日報記者為(wei) 此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政協副主席、省科技廳廳長史貽雲(yun) 。
創新是戰略之舉(ju)
創新,邁向現代化強國的有力支撐。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創新在引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標誌著創新驅動作為(wei) 一項基本國策,在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征程上,將發揮越來越顯著的戰略支撐作用。
“創新是戰略之舉(ju) 、強國之路。黨(dang) 的十九大把科技創新擺在了黨(dang) 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將科技創新全麵融入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各個(ge) 方麵,也為(wei) 海南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史貽雲(yun) 說。
近年來,海南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科技強省戰略,加強創新體(ti) 係建設,組織實施五大科技計劃,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促進科技與(yu) 經濟融合,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科技創新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在熱帶現代農(nong) 業(ye) 、海洋、生物醫藥、航天、電子信息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成果推廣取得顯著成效。
2017年,海南省級財政科技計劃專(zhuan) 項達到5.2億(yi) 元,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數達到100家,全省高新技術企業(ye) 總數達269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超過200億(yi) 元。
“但是,海南是一個(ge) 科技小省,底子薄、機構弱、人才缺、成果少。”史貽雲(yun) 說,當前,海南仍然麵臨(lin) 科技創新基礎薄弱,創新人才匱乏,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低,高新技術企業(ye) 量少等問題,需要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知識產(chan) 權強省戰略力度,圍繞“陸海空”科技創新主題,積極組織開展研發項目、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大力引才、引企、引智、引資,推動科技工作上新台階。
向“陸海空”進軍(jun)
長征七號、長征五號火箭在文昌成功發射,“探索一號”科考船完成萬(wan) 米深淵科考任務,遙感衛星在三亞(ya) 推廣使用……近年來,以國家級科研機構入駐和科研項目落地為(wei) 契機,海南在深海、熱帶高效農(nong) 業(ye) 和航天等“陸海空”領域不斷發力,努力打造領跑全國的科技創新高地。
“推進‘陸海空’科技創新發展,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戰略部署。”史貽雲(yun) 表示,海南將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在服務國家戰略、具有海南特色的重點領域取得突破。通過聚焦南繁育種、深海科技、航天科技“陸海空”等領域,推動海南具有優(you) 勢的重點領域創新能力全國領先、走在世界前列。
今年2月,科技部與(yu) 海南省簽署了《科學技術部 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工作會(hui) 商製度議定書(shu) (2018—2022年)》,明確以國家級科研機構入駐和科研項目落地為(wei) 契機,發揮優(you) 勢、突出特色,圍繞“陸海空”,著力推動海南在南繁、深海、航天等比較優(you) 勢明顯的技術領域創新,促進科技與(yu) 經濟的深度融合,服務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建設。
史貽雲(yun) 表示,圍繞“陸海空”,海南將抓好文昌航天科技城建設,爭(zheng) 取火箭總裝總測項目落地;抓好三亞(ya) 深海科技城建設,培育深海技術國家實驗室,探索深層海水開發利用,努力打造全國唯一的國家深海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yang) 基地;抓好南繁育種科技城建設,培育南繁育種國家實驗室,建成集科研、生產(chan) 、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wei) 一體(ti) 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矽穀”。
提升支撐引領水平
當前,海南正行進在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征程中,正處在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的關(guan) 鍵節點上。對於(yu) 海南來說,加快科技創新應該從(cong) 何入手?
“海南要結合自身特色和優(you) 勢,做好科技創新文章。”史貽雲(yun) 說,2018年,海南將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知識產(chan) 權強省戰略,推進“陸海空”科技創新發展,提升支撐服務經濟發展的水平。
圍繞加強科技創新統籌協調,海南將推進深化省級財政科技計劃改革,全麵開展科技計劃監督工作;按照科技創新“陸海空”總體(ti) 布局,實施重大科技核心技術攻關(guan) ,聚集熱帶高效農(nong) 業(ye) 、海洋、醫藥產(chan) 業(ye) 等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組織實施五大科技計劃,支撐做大做強特色產(chan) 業(ye) 。
圍繞推進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海南將推進深海技術國家實驗室建設,推動深海空間站落地實施,推動國家(三亞(ya) )深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繼續抓好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型儀(yi) 器共享等平台建設,推進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工作;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建設。
圍繞加快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海南將支持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良好成長性的科技型企業(ye) ,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ye) 隊伍;充分發揮技術創新引導計劃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專(zhuan) 項資金的扶持和引導作用,促進科技園區加快發展;舉(ju) 辦創新創業(ye) 大賽,為(wei) 創新創業(ye) 營造良好的氛圍。
此外,史貽雲(yun) 表示,海南還將推進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聚焦打造熱帶特色高效“王牌”產(chan) 業(ye) 需求,著力提升南繁科技服務水平;深化科技扶貧工作,實現農(nong) 業(ye) 科技特派員對全省整村推進貧困村的結對幫扶全覆蓋;加快推進人才工作,釋放人才創新創業(ye) 活力和動能,補好科技人才短板;加快推進知識產(chan) 權強省建設,實現專(zhuan) 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年增長25%。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委員通道"傳遞科技自信
3月3日下午2時,人民大會堂中廳。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會前,首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在此舉行。專門開設通道,讓記者與委員麵對麵,這在政協會議中,尚屬首次。航天員楊利偉、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詳細] -
政府科技管理改革的四大關鍵詞
《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在全球期盼,全民熱望中終於公布。此項重大決定對中國黨和國家治理結構的影響將是全方位、持久的。從《決定》觀察政府科技管理變革,有四個關鍵詞尤其要注意。第一,“宏觀管理部門...[詳細]
- 專家解讀京津冀沙塵天氣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 全國政協委員傅軍:應將共享單車納入公共交通
- 郭明錤:蘋果今年將發布低價款MacBook Air
- 十萬個為什麽|天空中下有色的雨,是喜悅是害怕?
- 上上簽電子簽約B輪融資1億元 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 互聯網時代的就業呈現3個新趨勢
- 景馳科技加入百度Apollo平台
- 日本石垣市長選舉發布公告 自衛隊部署成為焦點
- 北鬥:讓世界感知中國導航力
- 阿裏巴巴:製假售假假應入刑 讓假貨在中國絕跡
-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李彥宏:人工智能 我們世界第二
- 明納拉斯31分助上海勝北京 弗雷戴特:勝利是絕佳生日禮物
- 嫦娥四號今年探月分兩步走 我國未來或建月球基地
- 中國冰球學院試水"新舉國體製" 學員出落多
- 意大利今日迎議會選舉:競爭激烈成三強鼎足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