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在斯德哥爾摩音樂(le) 廳領取諾貝爾獎和證書(shu)
張彌曼(右一)等“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合影
安塞姆·佩恩獎得主、中科院院士張俐娜
幹練的短發、慈祥的麵容、深灰色的中式盤扣上衣搭配同色長裙,這就是近日被刷屏的張彌曼女士。近日,這位82歲的中國科學家就是以這樣優(you) 雅的形象出現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並被授予“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以表彰“她開創性的工作為(wei) 水生脊椎動物向陸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證據”。
張彌曼隨後發表了獲獎感言。她在感言中穿插使用法語、英語等5種語言,回顧了自己的科研曆程。其60多年如一日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超強的外語能力、真誠感人又輕鬆幽默的語言風格,不僅(jin) 征服了現場觀眾(zhong) ,而且通過媒體(ti) 的傳(chuan) 播,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讓世界再次領略中國優(you) 秀女科學家的風采。
巾幗不讓須眉。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社會(hui) 的快速發展,科技實力顯著增強,湧現出一批傑出的女科學家,她們(men) 成為(wei) 國際科技界一支令人尊敬的力量。
“傑出女科學家獎”
巾幗花開六度
張彌曼剛剛捧得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歐萊雅集團聯合設立於(yu) 1998年。該獎每年評選出5位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傑出女科學家,表彰她們(men) 通過開創性工作,為(wei) 解決(jue) 重要科學問題所作的貢獻。由此可見,張彌曼科研成果對全人類的重大價(jia) 值。
張彌曼是當今世界最受推崇的古魚類學家之一,她對這個(ge) 領域的持續深入研究可謂“獨步天下”。從(cong) 時間上來看,如果從(cong) 1960年她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yu) 古人類研究所工作開始算起,張彌曼對古魚類潛心研究的生涯已有約1個(ge) 甲子。從(cong) 研究成果上來看,張彌曼以豐(feng) 富紮實的野外化石考察和研究為(wei) 基礎,創造性地提出並嚴(yan) 格證明了楊氏魚和奇異魚都是一種原始的肺魚,而它們(men) 作為(wei) 肉鰭魚類正是在約4.3億(yi) 年前到4億(yi) 年前,從(cong) 當時中國雲(yun) 南東(dong) 部的熱帶淺海開始走向陸地。張彌曼的研究成果實際上動搖了傳(chuan) 統瑞典學派的權威,提出進化論上魚類登陸這一關(guan) 鍵角色的肉鰭魚類,其起源的中心地區不是歐洲,也不是北美,而是中國雲(yun) 南,她也因此而成為(wei) 這一偉(wei) 大發現的開拓者,為(wei) 人類認識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曆史作出了突出貢獻。
像張彌曼一樣,因突出貢獻而捧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的中國科學家還有5位,她們(men) 是中科院院士李方華教授(2003年)、香港科技大學葉玉如教授(2004年)、香港大學任詠華教授(2011年)、中科大謝毅教授(2015年)、中國農(nong) 科院哈爾濱獸(shou) 醫研究所陳化蘭(lan) 教授(2016年)。
屠呦呦領銜
問鼎“諾貝爾獎”
2015年10月5日17時30分,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學家及一名愛爾蘭(lan) 科學家分享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men) 在瘧疾治療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為(wei) 迄今為(wei) 止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本土中國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實現了中國人在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零的突破。
2015年12月10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le) 廳,身著一襲紫色禮服的屠呦呦從(cong)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手中接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證書(shu) 、獎章。隨後,她在萬(wan) 眾(zhong) 矚目之下發表獲獎演說,回顧了艱辛的科研曆程,激勵全球科學家探索中國文化寶庫,造福全人類。通過各類傳(chuan) 播媒介,屠呦呦所代表的中國女科學家樸實無華、勇於(yu) 拚搏、開拓奮進的形象給億(yi) 萬(wan) 全球受眾(zhong) 留下深刻印象。
正如屠呦呦在獲獎後接受采訪時一再強調的那樣,其獲得諾貝爾獎是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科研團隊集體(ti) 智慧的結晶,屠呦呦作為(wei) 當時研究小組的組長,其提出的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對於(yu) 發現青蒿的抗瘧作用和進一步研究青蒿發揮了關(guan) 鍵作用,由其作為(wei) 團隊代表獲得諾貝爾獎實至名歸,而她所領導的小組成員如鍾裕蓉等女性科學家也功不可沒。科學史專(zhuan) 家饒毅在研究青蒿素發現史的文章中指出,屠呦呦研究小組成員鍾裕蓉最先成功地獲得結晶“青蒿素II”,就是後來被稱為(wei) 抗瘧疾良藥的青蒿素。鍾裕蓉當時在提純工藝上另辟蹊徑,使用矽膠作為(wei) 填充物,讓青蒿提取液緩緩通過矽膠進行過濾,去除雜質,最終獲得了青蒿抗瘧疾的有效成分,為(wei) 實驗成功作出了突出貢獻。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由於(yu) 實驗設備設備簡陋,通風設備落後,屠呦呦及其研究小組成員都因成天泡在有毒的乙醚充斥的實驗室裏工作而付出健康代價(jia) ,屠呦呦本人得了中毒性肝炎,鍾裕蓉的氣管上誘發無名腫瘤,不得不手術切除,甚至有人因此而早早地離世。可以說,正是包括屠呦呦、鍾裕蓉等在內(nei) 的科學家不怕犧牲和忘我奮鬥,才成就了造福人類的青蒿素。
頻摘專(zhuan) 項獎
科技新秀露潛力
“能獲此獎,不僅(jin) 是我個(ge) 人的榮譽,也是武漢大學的光榮,更是對中國化學界的肯定……”
2012年3月27日,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張俐娜通過視頻向正在美國聖地亞(ya) 哥專(zhuan) 門為(wei) 其舉(ju) 行的安塞姆·佩恩獎頒獎儀(yi) 式發表致辭。這位身著酒紅色天鵝絨旗袍、乳白色西式上裝的中國科學家雖然因病未能親(qin) 自領獎,但通過遠程視頻呈現出的風采引起了現場一片讚歎聲和掌聲。安塞姆·佩恩獎是國際纖維素與(yu) 可再生資源材料領域的最高獎,每年隻頒發給一位在這方麵做出卓越貢獻的專(zhuan) 業(ye) 人士,而張俐娜憑借世界首創的一種神奇低溫水溶劑“秘方”成為(wei) 獲得該獎的第一位中國科學家。
近年來,中國的一些青年女性科學家逐漸嶄露頭角,引起了國際科技界的關(guan) 注,並獲評一些科技獎項的激勵。
2015年11月17日,來自中國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副教授莊曉瑩捧得年度索菲婭獎。該獎項由德國聯邦教研部資助,每兩(liang) 年頒發一次,旨在獎勵在德從(cong) 事科研工作的各國傑出青年科學家,讓他們(men) 實現自己的創造性想法。洪堡基金會(hui) 主席施瓦茨表示,莊曉瑩在科研方麵表現非常出色,先後在中國、英國、挪威的學習(xi) 研究經曆讓她成為(wei) 索菲婭獎的理想獲得者。
2017年3月23日,在巴黎舉(ju) 行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上,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29歲女博士龍冉摘得“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從(cong) 2015年開始設立的獎項,每年評選15名最有前途的年輕研究員,並提供學術獎金,資助其開展學術研究。龍冉利用同步輻射光源,進行太陽能驅動碳循環的高效催化劑設計,在二氧化碳轉化領域作出了可喜研究成果,從(cong) 眾(zhong) 多青年科研人員中脫穎而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小行星27日晚與地球擦肩而過 與地球最近距離0.014天文單位 大小目前不能確定
小行星27日晚與地球擦肩而過與地球最近距離0.014天文單位大小目前不能確定本報記者張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科研人員驚出一身冷汗——一顆小行星27日傍晚與地球擦肩而過!與地球的最近軌道距離僅有0.014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詳細]
- 滴滴:感謝美團大力補貼用戶 但希望不是短暫狂歡
- 聚焦共享經濟押金安全 街電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 NASA再次宣布延遲發射全球最大天文望遠鏡
- 榮耀攜三款智能手機宣布正式進軍印尼市場
- 沙塵暴的危害 如何預防沙塵暴
- 京津冀區域遇沙塵侵襲 預計將維持至29日
- 用匠人精神打造精品 銳捷賦予網絡新能力
- 穀歌自駕車公司CEO:欲維護人類駕車的自由
- OPPO複製小米印度線上戰略 小米:我更關注線下
- Uber放棄加州自動駕駛汽車測試 不再申請許可證
- 雪上加霜 Facebook將麵臨2萬億美元罰款
- 新一代Apple Watch即將發布 屏幕更大續航更久
- 一切為了下一代!蘋果新ipads強調教育屬性
- 蘋果低價版ipads目前僅針對美國學生
- 微軟監管升級:在線說髒話者將被強行關閉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