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青海鉀肥已成為世界鉀肥價格窪地

孫睿 發布時間:2018-04-12 09:5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圖為(wei) 察爾汗鹽湖。 孫睿 攝

 

圖文采鹽船在湖中采鹽。 孫睿 攝

 

“目前,我們(men) 獨特開發創立的鉀資源‘固液轉化、驅動開采、貧富兼采、循環回收’模式使中國鉀肥資源保障由每年100萬(wan) 噸開采30年提高到每年500萬(wan) 噸可開采50年,實現了鹽湖再造。”青海鹽湖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謝康民10日向中新網記者表示。

中國是個(ge) 缺鉀的國家,鉀是糧食的糧食,是糧食作物所需氮磷鉀三大營養(yang) 元素之一,而糧食安全又關(guan) 係到國家安全。青海鹽湖股份公司所在的察爾汗位於(yu) 素有“聚寶盆”之稱的柴達木盆地中東(dong) 部,是中國最大的鉀鹽礦,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內(nei) 陸鹽湖之一,這裏蘊藏的鹽類礦物總量達600多億(yi) 噸。

謝康民介紹,中國作為(wei) 一個(ge) 鉀肥消費大國,雖然國內(nei) 鉀肥產(chan) 量大幅提升,但國內(nei) 鉀肥長期需要進口的局麵仍無法改變。

“據統計,公司從(cong) 建廠至今已累計生產(chan) 鉀肥4540萬(wan) 噸,近15年利潤約255億(yi) 元人民幣,為(wei) 國家節約外匯151.1億(yi) 美元,增產(chan) 糧食2億(yi) 多噸。”謝康民說。

謝康民說:“目前我們(men) 鉀肥貿易全球價(jia) 格最低,比其它國家每噸低10至50美元不等,真正形成了價(jia) 格窪地,國內(nei) 鉀肥自給率達到了50%以上,提高了國際鉀肥價(jia) 格談判的主動權。”

“通過多年來的發展,公司突破了國外鉀肥生產(chan) 技術的封鎖。”青海鹽湖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地質師王石軍(jun) 說,由此使察爾汗鉀資源總利用率由初期的不足30%提高至70%以上,鉀肥品種從(cong) 單一粉狀氯化鉀產(chan) 品發展到晶體(ti) 氯化鉀、大顆粒氯化鉀、氫氧化鉀、硝酸鉀等係列產(chan) 品。

此外,2017年底,青海鹽湖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青海鹽湖硝酸鹽業(ye) 股份有限公司向西班牙賽能(Sener)集團出口了18106噸硝酸鉀和1000噸硝酸鈉,標誌著中國熔鹽產(chan) 品首次進入國際市場。

“中國鉀資源僅(jin) 占世界總儲(chu) 量的百分之幾,青海鹽湖鉀資源占中國目前可利用總鉀資源的97%。目前中國鉀肥年需求量約1200萬(wan) 噸,利用青海鹽湖鉀資源生產(chan) 的鉀肥年產(chan) 量約600萬(wan) 噸,滿足中國半數需求。”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副所長吳誌堅此前表示,隨著資源能源的日益緊缺和生態環境壓力的日益加重,在國際上具有綜合優(you) 勢的中國鹽湖資源的戰略價(jia) 值日益凸顯。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國家重點支持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科技創新工作

    青海鹽湖從資源儲量、產業基礎等方麵都具有典型性和不可替代性,利用已有資源開發條件和工程化設計理念,從科技創新、管理模式和產業集聚等方麵予以政策支持和引導,必將為我國鹽湖產業可持續發展和國家重點礦產資源高效利用提供...[詳細]
  • 為貧困地區插上“扶智”的翅膀

    再次踏上歸鄉路,透過車窗,海春喜難掩激動之情,一邊感慨家鄉的變化、一邊熱情地向同事們介紹這方腳下的熱土——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被同事們稱為“海博士”的海春喜,是一名地道青海人,一名80後工學博士,也是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