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一鍵注銷”應成互聯網基本配備

東原 發布時間:2018-04-18 10:22: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注冊(ce) 了多餘(yu) 賬號很久不用,擔心信息泄露卻發現注銷不了?可能很多人都被這個(ge) 問題困擾過。據報道,近日多款APP推出了注銷功能,網友紛紛留言點讚,但媒體(ti) 實測發現,一些APP的注銷功能隻是“看上去很美”,用戶要達到注銷條件十分困難。更令人不解的是,有的APP注冊(ce) 時隻需要手機號,注銷時卻需要用戶提供身份證照片等實名信息。

注銷功能一直是輿論關(guan) 注的話題。今年1月,工信部曾就此回複中國政府網的網友留言,強調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嚴(yan) 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在用戶終止使用服務後,為(wei) 用戶提供注銷賬號的服務。當時有輿論把此稱為(wei) 是“工信部正麵硬扛”,以為(wei) 從(cong) 此以後用戶就擁有“注銷權”了。沒想到,結果卻是“想多了”。

真相雖然殘酷,但後果可能更可怕。測評結果顯示,容易注銷的僅(jin) 有微信一款,淘寶網、航旅縱橫、新浪微博等3款APP注銷難度中等,ofo、高德地圖等12款APP注銷困難,快手、抖音等4款注銷則暫時不可能。這裏列舉(ju) 的是一些知名APP,放眼整個(ge) 市場,問題之嚴(yan) 重可想而知。

無論是沒有推出注銷功能,還是故意製造障礙,不想讓用戶輕鬆注銷,其目的都是為(wei) 了盡量“把根留住”。從(cong) 實用主義(yi) 出發,這種做法確實對留客有用,不排除很多人會(hui) 因為(wei) 無法注銷或者難以注銷從(cong) 而放棄了注銷。但在事實上,這隻是“僵屍粉”,而且從(cong) 長遠看,也給APP自身的發展埋下了隱患的種子。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賬號其實是一個(ge) 節點,是一個(ge) “區塊”。很多賬號包含著詳細的用戶信息,不僅(jin) 有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還有一些個(ge) 人隱私以及理財信息。賬號信息如果泄露的話,將有可能帶來災難級的損失。也正是因為(wei) 出於(yu) 信息保護的考慮,《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ge) 人信息保護規定》規定:“電信業(ye) 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用戶終止使用電信服務或者互聯網信息服務後,應當停止對用戶個(ge) 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並為(wei) 用戶提供注銷號碼或賬號的服務。”保障措施的規定很到位,執行的情況卻不妙。

一些APP之所以無視用戶的“注銷權”,從(cong) 根本上講,還是覺得這麽(me) 做不會(hui) 給自己帶來多大風險。此前有人講,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加開放,相對來說也沒那麽(me) 敏感,願意用隱私換取便利。這一觀點很有市場,可事實上忽視了所謂“不在乎”更多是“沒辦法”,現在“沒辦法”不代表以後“沒辦法”。最近,美國臉書(shu) 信息泄露事件引起了世界性關(guan) 注,也表明在新經濟背景下,“發展體(ti) 驗經濟”、“提升用戶體(ti) 驗”,對企業(ye) 應當更具有根本性的價(jia) 值,今天埋下的是未來的種子,再不重視信息保護,終有一天會(hui) 付出沉痛的代價(jia) 。

一個(ge) 美好的市場,應該洋溢著向上向善的價(jia) 值傾(qing) 向,而不是比下比濫。講道理隻對“講道理的人”有用,麵對沉重的市場實際,更應該達成共識,通過製度來保證共識。就當下來看,應該強製APP推出注銷功能,而且不能再玩“注冊(ce) 1分鍾,注銷2小時”這一套,“一鍵注銷”應成為(wei) 互聯網基本配備,不僅(jin) 可輕鬆注銷而且要確保刪除數據。那些無視用戶權益一再玩火的,那就讓其玩火自焚吧。

沒有安全感就沒有幸福感,信息安全也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互聯網的開放帶來了便利性,也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風險,互聯網必須重視和落實用戶的“注銷權”,注銷功能不能隻是“看上去很美”。在信息保護中,這其實是相對容易解決(jue) 的,連這個(ge) 問題都解決(jue) 不好,就更談不上其他方麵的信息保護了。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