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破解人體另一半生命密碼

劉垠 發布時間:2018-04-25 10:23:00來源: 科技日報

“繼‘人類基因組計劃’後,‘人類表型組計劃’成為(wei) 生命科學領域又一戰略製高點。‘人類表型組計劃’的開展,將全麵解讀人類生命密碼所需的關(guan) 鍵信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一期)”項目首席科學家、複旦大學副校長金力說,“人類表型組計劃”將係統解答基因與(yu) 表型之間的具體(ti) 關(guan) 係和內(nei) 在機製,將有助於(yu) 實現疾病預防,並提出針對性的健康維護方案。

近日,“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一期)”項目在上海啟動。該項目是上海首批市級科技重大專(zhuan) 項,也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舉(ju) 措,由複旦大學牽頭,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專(zhuan) 家共同承擔,國內(nei) 外百餘(yu) 名科學家投身其中。

相比於(yu) 人們(men) 熟知的基因,表型顯得比較陌生。那麽(me) ,表型研究對於(yu) 人類意義(yi) 幾何?基因和表型是什麽(me) 關(guan) 係?中國是否具備組織發起“人類表型組”國際大科學計劃的能力,我們(men) 的自信和底氣來自於(yu) 哪裏?記者請項目一期首席科學家金力院士答疑解惑。

構建健康人群表型圖譜及數據庫

2001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後,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進入“後基因組時代”。對於(yu) 高度濃縮的基因信息如何演化為(wei) 最終複雜表現形式(即表型),目前科學家們(men) 正在積極探究。

那麽(me) ,何為(wei) 表型?“指生物體(ti) 從(cong) 胚胎發育到出生、成長、衰老甚至死亡過程中,由基因與(yu) 環境以及二者互作產(chan) 生的形態特征、功能、行為(wei) 、分子組成規律等生物學性狀的具體(ti) 表現。”金力說,“人類表型組是人體(ti) 中除了基因組外的另一半生命密碼,其研究被《自然》雜誌評為(wei) 新方向,發展前景非常光明,在醫療健康領域將發揮‘點石成金’的作用。”

“人類基因組計劃”破解了人體(ti) 基因“天書(shu) ”,但疾病不僅(jin) 僅(jin) 由基因單一因素導致。“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一期)”將通過對人類表型組在物理、化學和生物層麵進行跨尺度多維度研究,首次建立國際人類表型組學研究平台,全麵製定我國人群健康表型組標準化技術體(ti) 係,構建中國首例健康人群表型圖譜及數據庫。

現實的情況是,由於(yu) 成本較高、采樣要求嚴(yan) 格、標準尚未統一等原因,人類表型組學研究目前處於(yu) 各自為(wei) 營、逐步積累的階段。為(wei) 了改變這一局麵,組織“人類表型組計劃”已在科研團體(ti) 中醞釀。

“特有的人群遺傳(chuan) 結構與(yu) 環境因素,共同塑造了每個(ge) 人獨特的表型特征,這造就了豐(feng) 富的表型特征多樣性。”金力說,由於(yu) 表型組學自身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建立全方位、多功能的表型組學測量和分析技術體(ti) 係顯得尤為(wei) 重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表示,中國人群基數大、樣本多、表型廣,建立健康人群的表型數據測量標準及技術體(ti) 係,對精準醫學發展意義(yi) 重大。

相關(guan) 人才和技術已有儲(chu) 備

大量表型組數據的獲得、標準化、整合及“歸因”分析,是解析單基因遺傳(chuan) 疾病,甚至複雜疾病致病原因的關(guan) 鍵。

“‘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一期)’得到上海市市級科技重大專(zhuan) 項批準支持,但還不是真正意義(yi) 上的國際大科學計劃。當然,我們(men) 已具備了實力和基礎,有望通過進一步努力,組織發起‘人類表型組’國際大科學計劃。”金力說,複旦大學10年前就在泰州建立了20萬(wan) 人的大型健康人群隊列並持續跟蹤研究,建立了係列人類表型測量方法,獲得了大量人群體(ti) 質表型測量數據,發展了國際領先的高通量、高靈敏、高特異分子表型檢測技術,研發了全表型譜數據整合與(yu) 分析技術。

無論從(cong) 關(guan) 鍵技術、數據收集,還是高端人才、組織經驗來說,都為(wei) 中國組織發起“人類表型組”國際大科學計劃構建支撐平台。

“我們(men) 擁有一支卓越的、多學科交叉的人類遺傳(chuan) 學和表型組研究團隊,並吸引了一批國外著名專(zhuan) 家參與(yu) ,包括‘代謝組學之父’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傑裏米·尼科爾森。”金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國內(nei) 的協同網絡也已構建,集聚了20餘(yu) 家國內(nei) 優(you) 勢單位的60多名院士、傑青、長江等高端人才;並與(yu) 7個(ge) 國家14家著名的研究機構的專(zhuan) 家進行溝通,基本完成國際布局的前期協調工作。

值得關(guan) 注的是,金力曾任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委員,為(wei) 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積累了豐(feng) 富的經驗。作為(wei) 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參與(yu) 者和國際人類單倍型計劃的推動者,他還參與(yu) 了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後基因組時代”戰略路線圖的製定等。

牽頭國際大科學計劃尚需“內(nei) 外兼修”

“我們(men) 初步設計了大科學計劃的實施機製,確定了‘分布式’國際大科學計劃模式,統一技術標準並且共享數據資源。”金力說,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的順利開展,還得益於(yu) 從(cong) 上海到國家的政策支持。早在2015年,複旦大學承擔科技部先發布局的“中國各民族體(ti) 質人類學表型特征調查”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zhuan) 項項目,構建係統反映中華民族從(cong) 個(ge) 體(ti) 到群體(ti) 表型多樣性的數據庫和數字化樣本庫。

2016年4月,國務院批準《上海係統推進全麵創新改革試驗 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方案》中,“國際人類表型組”被列入需布局的重大科學基礎工程;2016年8月,上海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將“國際人類表型組”列為(wei) 推進原始創新重大突破的戰略方向。

開展人類表型組研究已成為(wei) 學術界的共識。傑裏米·尼科爾森公開表示,人類表型組研究不僅(jin) 需要集成多學科的優(you) 勢力量,更需要全球科學家的大協同。該專(zhuan) 項有望將人類表型組研究打造成為(wei) 國際性科研高地,助推中國生命科學走向世界領軍(jun) 地位。

前不久,國務院印發《積極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意在為(wei) 解決(jue) 世界性重大科學難題貢獻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

製定戰略規劃、確定優(you) 先領域,成為(wei) 《方案》的重點任務之一,將圍繞物質科學、宇宙演化、生命起源、地球係統、環境和氣候變化、健康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優(you) 先方向、潛在項目等,製定發展路線圖。

“掌握了關(guan) 鍵技術、豐(feng) 富的組織經驗、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但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成長’為(wei) 真正的國際大科學計劃,依然離不開國家層麵的支持。”金力透露,“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一期)”得到上海市政府近5.6億(yi) 元資助,係統的表型測量工作將於(yu) 今年7月正式啟動。至於(yu) 全球行動,則將通過國際合作項目來推動,目標就是組織發起“人類表型組”國際大科學計劃。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年後我將建成第五個南極考察站

    曆時165天,總航程達3.8萬餘海裏,執行我國第34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號21日返回上海。本次考察圍繞羅斯海地區恩克斯堡島新站建設、南極環境業務化調查評估和南極大西洋扇區海洋環境綜合考察三大任務,組織實施並圓滿完成了78...[詳細]
  • “月宮一號”實驗基地開門迎客

    黃瓜掛在藤上,青青的麥苗露出頭,紫色的茄子花開得正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實驗基地裏的場景讓10歲的航天迷杜卓遠驚歎不已。4月21日至22日,除杜卓遠外,還有近600名公眾走進“月宮一號”實驗基地。據了解,開放“...[詳細]
  • 信息化發展大廈要建在自己的地基上

    中國電子的“PK”自主可控生態體係、紫光集團的3DNAND存儲器芯片、維信諾的AMOLED柔性屏、曙光的深度學習智能服務器、國家超算中心的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在4月22日開幕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一大批來自中國數字經濟領軍...[詳細]
  • 網絡安全護航中國夢行穩致遠

    201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網絡盛世,安全為基。24年彈指一揮,一張網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