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洪家光:二十年磨一枚航發葉片

李豔 發布時間:2018-05-02 13:47:00來源: 科技日報

數不清這是洪家光第幾次來北京了,每次來這裏都是他的高光時刻——2016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4月28日,他作為(wei) 2018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站上了人民大會(hui) 堂的領獎台。

這許多高光時刻的背後是他20多年對一件事情的極致追求。

洪家光是中國航發黎明公司的首席技師,他的工作是為(wei) 我國新型戰機的發動機研發精密鑄造裝備,20年來,經他之手打造的數千件產(chan) 品無一瑕疵。

1998年剛進廠的時候,洪家光隻是一個(ge) 普通的技校畢業(ye) 生,廠裏分配給他的都是最基礎的活兒(er) 。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那時候因為(wei) 羨慕老師傅們(men) 的手藝,趁晚上加班的時候,他經常偷偷用老師傅的刀具練手。後來他自告奮勇,利用業(ye) 務時間研究起了航空發動機葉片滾輪精密磨削技術。“研究航空發動機葉片滾輪精密磨削技術需要空氣動力學、力學、化學等各個(ge) 方麵係統豐(feng) 富的理論知識,再把這些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洪家光說起當時麵臨(lin) 的困難至今印象深刻。

發動機是飛機的心髒,由於(yu) 涉及領域廣、技術含量高,被譽為(wei) 現代工業(ye) “皇冠上的明珠”。而葉片是發動機的關(guan) 鍵承載部件,一萬(wan) 多個(ge) 零部件中,葉片就有近千片。在大推力牽引下,葉片承受著巨大的離心力,一旦與(yu) 葉盤的連接不夠嚴(yan) 密牢靠,可能會(hui) 導致葉片出現裂紋或斷裂,甚至造成機毀人亡的慘劇。所以葉片的精度決(jue) 定發動機的性能、使用壽命和安全性。以往,隻有少數國家掌握航空發動機葉片的精密磨削技術,如今,通過自主研發,洪家光團隊也掌握了一套核心技術。

說起來,洪家光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的技術成果——葉片磨削用高精度超厚金剛石滾輪製造技術的突破過程還真有點“逞匹夫之勇”。當時洪家光已是粗加工領域的技術能手,獲得“遼寧工匠”的美譽。得知精密磨削技術麵臨(lin) 技術瓶頸,洪家光主動請纓,立項攻關(guan) 。

他利用多年積累的加工經驗,大膽開展一係列的技術創新,通過多年潛心探索、科研實踐,使超厚滾輪精度超過西方國家、滾輪使用壽命提升兩(liang) 倍。成果應用後,使我國航空發動機葉片加工質量、加工合格率大幅度提升,結束了公司金剛石滾輪大型麵無法加工的曆史,新增葉片銷售額達3.05億(yi) 元,為(wei) 我國新型戰機、大飛機上天提供了技術支撐。楊鳳田院士、聞邦椿院士對他的成績予以高度評價(jia) 。

洪家光表示,科技進步獎頒獎的時候他特別激動。“當時有一位院士問我,你是做什麽(me) 的?我說我是一線工人。他非常驚訝,他說我們(men) 得科技進步獎的都是專(zhuan) 家、學者和院士,產(chan) 業(ye) 工人是鳳毛麟角。”他回憶道。

洪家光的同事們(men) 認為(wei) 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思路開闊,能從(cong) 小處著手,用巧勁兒(er) 實現“大”技術。為(wei) 了解決(jue) 航空發動機核心部件——渦輪葉盤加工震動的難題,洪家光自行研製設計精密夾具,有效的避免了加工震動,使原來的震動故障率從(cong) 85%降低至5%,大幅度縮短了生產(chan) 周期,年節約排除故障成本數百萬(wan) 元。

在對重點航空發動機葉片進行加工時,由於(yu) 切削力嚴(yan) 重超出機床主軸功率範圍,間斷切削加工容易造成刀具磨損而產(chan) 生“啃刀”現象。洪家光通過自製裝備在普通臥式車床上實現了“轉車為(wei) 磨”。同時利用該項方法先後攻克了多項高硬度材料的精度加工,使該零件的合格率由70%提高到100%。

十幾年裏,洪家光用國內(nei) 外先進的加工方法,充分發揮設備、刀具的加工能力,共完成了160多項技術革新,解決(jue) 了300多個(ge) 技術難題。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