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AI出品,版權歸誰

唐芳 發布時間:2018-05-03 14:09:00來源: 科技日報

人工智能發展迅猛,高效征戰內(nei) 容創作領域,使得人們(men) 不得不將人工智能創作的“作品”與(yu) 人類作品放在一起比較,結論通常是“難以分辨”。

在近日舉(ju) 辦的2018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大會(hui) 上,有演講者亮出三首題為(wei) “西湖”的詩問台下:哪一首是人工智能“創作”的?現場沒人能把握十足地給出答案。而被展示的一幅繪畫作品,如果不說是人工智能生成,也幾乎可以“以假亂(luan) 真”。

如今,大量詩歌、報道和畫作等文創內(nei) 容出自人工智能之“手”,AI似乎從(cong) 最初冷冰冰的棋手進化為(wei) 人情味十足的“創作者”。那麽(me) ,人工智能生成內(nei) 容的水平到底如何?這些內(nei) 容有無版權,由誰來掌握呢?

與(yu) 人類創作存在本質區別

機器人“小冰”2017年出版原創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遞歸神經網絡“本傑明”撰寫(xie) 的9分鍾科幻電影被拍攝出來;騰訊Dreamwriter寫(xie) 稿機器人如今每天寫(xie) 超3000篇稿件……人工智能近年在內(nei) 容創作領域十分活躍,但似乎還未獲得廣泛認可。

“已經有些不錯的作品,小部分領域接近人類水平。”打造國內(nei) 第一個(ge) 寫(xie) 稿機器人的騰訊網AI項目總監劉康表示。中國自動化學會(hui) 混合智能專(zhuan) 委會(hui) 副主任、複旦大學計算機學院張軍(jun) 平教授也指出:“人工智能的‘作品’挺多,可能還在嚐試的階段,真正被認可的‘作品’還比較少。”

華東(dong) 政法大學知識產(chan) 權學院教授王遷認為(wei) ,“至少在現階段,人工智能生成的內(nei) 容與(yu) 人類體(ti) 現個(ge) 性化的智力創作存在根本區別”。

AI作品版權仍存爭(zheng) 議

人工智能生成內(nei) 容是真正意義(yi) 上的作品嗎?能否納入版權法的保護範圍?業(ye) 界觀點至今未達成廣泛一致。

我國《著作權法》將享有著作權的主體(ti) 限定為(wei) 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機器不是人,因此無法獲得版權。”張軍(jun) 平說。

對此,王遷持同樣觀點。他認為(wei) ,人工智能生成內(nei) 容不屬於(yu) 《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一方麵,機器不可能因著作權法而受到鼓勵,產(chan) 生創作的動力,因此保護由機器生成的內(nei) 容不符合著作權法的目的。另一方麵,人工智能生成內(nei) 容不符合可版權性的核心要件:獨創性。王遷指出,機器人能繪畫本質上是執行算法和計算機程序,無法體(ti) 現個(ge) 性化的智力創作。

不過,也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獨創性原則是用於(yu) 防止文學藝術創作的簡單重複,人工智能生成內(nei) 容與(yu) 已有作品相比較,如果不是複製和重複,隻要具有最低程度的創新性,就應當給予保護。

AI程序受版權法保護

英國《版權法》指出,對計算機生成作品的創作進行必要安排的人被視為(wei) “作者”。有專(zhuan) 家指出,算法背後的代碼呈現可作為(wei) 計算機軟件獲得版權保護。

王遷解釋說,獨立編寫(xie) 的、用於(yu) 生成內(nei) 容的計算機程序屬於(yu) 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此外,人工智能的相關(guan) 技術還可能被授予專(zhuan) 利權,比如“寫(xie) 稿機器人”可能是產(chan) 品發明,讓機器人繪圖的獨特方法可能成為(wei) 方法發明。

“他人如果未經許可複製了計算機程序以生成相同內(nei) 容,或未經許可製造了受專(zhuan) 利法保護的專(zhuan) 利產(chan) 品,或使用了受專(zhuan) 利法保護的專(zhuan) 利方法用於(yu) 生成相同內(nei) 容,有可能分別構成對計算機程序著作權的侵害和對專(zhuan) 利權的侵害。”王遷說。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金蝶精鬥雲登陸拉薩

    圍繞新技術帶來的經營衝擊,日前金蝶精鬥雲V5產品發布會在拉薩舉行。本次發布會以“智慧經營,無限可能”為主題,匯聚拉薩知名企業,共話中小企業新零售轉型、創新方案,激活智慧經營。據介紹,金蝶精鬥雲V5將打通線上與線下的銷...[詳細]
  • 拉薩市民繳電費搭上 “互聯網 +”便車

    近日,記者從國網拉薩供電公司獲悉,該公司“微信”繳納電費通道已經正式投入運行,市民繳電費又多了一種渠道,足不出戶就可以繳納電費了。據悉,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近年來,拉薩市供電公司積極拓展開通“互聯網+線上”...[詳細]
  • “洞察”號探測器整裝待發火星有多少未解之謎

    如果要在浩瀚的宇宙中尋找一顆與地球最相近的行星,恐怕人們首先想到的都會是火星。這兄弟倆長得太像了——同樣有高山、峽穀,同樣是四季分明,甚至連一天的長短都差不多。因此,人們探測火星的腳步從未停止。目前,美國國家航空...[詳細]
  • “潛龍三號” 你是一個怎樣的“深潛明星”

    “蛟龍”“海龍”“潛龍”三龍潛水器協同作業模式圖4月30日,在完成深海最後一潛後,“潛龍三號”跟隨“大洋一號”船開始返航。4月20日開始,這個中國最先進自主無人潛水器,先後進行了包括兩次海試和兩次試驗性應用在內的四次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