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試管嬰兒30年:能阻斷遺傳病 可凍卵凍胚胎

王君平 發布時間:2018-05-22 15:42: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目前,每年試管嬰兒(er) 數量逾20萬(wan) 例次,我國的輔助生殖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新的基因檢測技術幫助下,不好的基因可以被剔除,杜絕父母的帶病基因遺傳(chuan) 給下一代;還可以通過冰凍保存技術,將精子、卵子、胚胎甚至是成熟卵母細胞、卵巢組織等保存起來,達到儲(chu) 存生育能力的目的,臨(lin) 床妊娠率可達30%。但輔助生殖技術並不適用所有人,適齡女性應珍惜生育機會(hui) ,盡量在35歲前完成生育。

“生日快樂(le)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醫護人員們(men) 在為(wei) 自己的同事、大陸第一例試管嬰兒(er) 鄭萌珠慶祝30周歲生日。

30多年前,鄭萌珠還是一簇微小的細胞團,在顯微鏡下和北醫三院教授張麗(li) 珠第一次“見麵”;30年後,她已成為(wei) 北醫三院生殖中心的一名員工,幫助更多嬰兒(er) 誕育人間。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大陸輔助生殖技術成功應用30年慶典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qiao) 傑介紹,如今,我國輔助生殖技術臨(lin) 床妊娠率約40%,活嬰分娩率達30%—35%,全國有近300家的醫院可以開展輔助生殖技術,每年試管嬰兒(er) 數量逾20萬(wan) 例次,已成為(wei) 世界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第一大國。我國輔助生殖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平,甚至在某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當年試管女嬰

今天醫院助產(chan)

“女孩,體(ti) 重3900克、身長52厘米!”1988年3月10日8時56分,當張麗(li) 珠手托嬰兒(er) 頭取出嬰兒(er) 時,響亮的啼哭讓產(chan) 婦喜極而泣。

“我家三輩單傳(chuan) ,88歲的爺爺說見不到孩子眼都閉不上,現在可好了!”激動的夫妻倆(lia) 決(jue) 定,給孩子取名“萌珠”,“萌”是萌芽,“珠”則是為(wei) 了紀念賦予孩子生命的張麗(li) 珠奶奶。

1987年5月,當見到北醫三院婦產(chan) 科教授張麗(li) 珠時,已38歲、婚後20年不孕的甘肅禮縣鹽關(guan) 鎮鄭桂珍難掩絕望和期盼。“雙側(ce) 輸卵管不通”,這幾乎為(wei) 她想成為(wei) 一個(ge) 母親(qin) 判了“死刑”。

眼見來華外國專(zhuan) 家的幾十例試管嬰兒(er) 手術全部失敗,張麗(li) 珠提出一個(ge) 大膽想法:“中國不孕病人多數因結核病造成,盆腔粘連,卵巢不能暴露,外國專(zhuan) 家的腹腔鏡根本看不見!我決(jue) 定開刀修複卵巢的同時,開腹探察、取卵。”

做試管嬰兒(er) ,那時的中國真是“一窮二白”。教科書(shu) 上畫的是豬卵,要認識人卵得查外國文獻;全醫院隻有一根取卵針,針頭鈍了就拿到鍾表鋪磨一磨;沒有專(zhuan) 業(ye) 保溫設備,就把存放卵泡液的試管裝保溫杯裏;沒有培養(yang) 液,就自己照著方子配……

“刀耕火種”一般,張麗(li) 珠團隊居然真的找到了卵,並順利完成體(ti) 外受精。鄭桂珍的4個(ge) 成熟卵子在試管中和丈夫的精子結合,2天後,受精卵開始分裂,張麗(li) 珠用一根特製塑料管將受精卵植入鄭桂珍子宮內(nei) 。又過了7周,通過B超,醫護人員欣喜地發現,胎兒(er) 原始心髒正在有力地搏動,臨(lin) 床妊娠真的成功了!

鄭萌珠感慨:“我和其他孩子沒區別,隻是‘產(chan) 生’方法不同,在試管裏呆了幾天罷了。”

從(cong) 小到大,健康活潑的鄭萌珠都是父母捧在手心裏的寶貝。母親(qin) 鄭桂珍一直專(zhuan) 門在家帶她,直到她4歲才去上班。鄭萌珠上了中學,父親(qin) 又一直親(qin) 自接送。“張奶奶經常跟我通電話,鼓勵我好好學習(xi) ,將來考大學。”2007年,鄭萌珠考入西京大學英語專(zhuan) 業(ye) ,“一拿到錄取通知書(shu) 就給張奶奶打電話,她特別高興(xing) !”

鄭萌珠的出生,開啟了我國大陸輔助生殖技術新的征程。“現在抽取卵泡液手術已不用開刀,目前的試管嬰兒(er) 技術和上世紀80年代有天壤之別。”北醫三院生殖醫學中心實驗室的廉穎介紹。近10年來,在取卵體(ti) 外授精、“單精子注射”等方法基礎上,既可以“凍融胚胎”、還可以“三凍(凍精子、凍卵、凍胚)”,我國試管嬰兒(er) 手術輔助技術發展迅速,臨(lin) 床妊娠成功率從(cong) 早期的6.4%提高到現在的32%。

父母有遺傳(chuan) 病

也能生健康娃

“懷不上、保不住、生不好”是很多育齡夫婦麵臨(lin) 的極大困擾,我國不孕不育率超過10%,預計有2000多萬(wan) 夫妻承受著不孕不育的痛苦。從(cong) 解決(jue) “生不出”難題,到致力於(yu) 化解“生不好”的困擾,我國現代的輔助生殖技術在不斷升級換代。

如果父母有遺傳(chuan) 病,如何生出健康寶寶?

出路在於(yu) 基因檢測。傳(chuan) 統的基因測序技術不容易檢測單獨細胞的特性,少數細胞中的突變基本上被掩藏。因此,通過研究單個(ge) 細胞內(nei) 的遺傳(chuan) 物質,有望理解生殖細胞發育的分子機製。也就是說,剔除掉不好的基因,杜絕父母帶病基因遺傳(chuan) 給下一代。

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的突破,使一切成為(wei) 可能。2014年9月19日,世界首例經MALBAC基因組擴增高通量測序同時篩查單基因遺傳(chuan) 病和染色體(ti) 異常的試管嬰兒(er) 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誕生。隨後的臍血基因檢測再次證實,嬰兒(er) 不含致病位點,這標誌著我國胚胎植入前遺傳(chuan) 診斷技術已處於(yu) 世界領先水平。

到目前為(wei) 止,已經有40多個(ge) 健康的寶寶通過這個(ge) 技術誕生在北醫三院。這一研究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國外專(zhuan) 家在《自然》雜誌發表述評,稱此項工作“為(wei) 研究人類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chuan) 調控奠定了基礎,有助於(yu) 評估輔助生殖技術對人類健康的長期影響”。

今年1月,由北醫三院和北京大學共同完成的“配子胚胎發育研究與(yu) 生育力改善新方法的應用”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該課題不僅(jin) 成功創建植入前胚胎遺傳(chuan) 學診斷新方法並實現臨(lin) 床應用,還構建了世界首個(ge) 高精度重組定位女性個(ge) 人遺傳(chuan) 圖譜,建立了女性生育力維持和生殖儲(chu) 備研究平台。

提倡適齡生育

發展冰凍技術

不孕不育,是很多家庭的心頭之痛。生孩子,怎麽(me) 就成了一個(ge) 難題?

“20歲至35歲,是生兒(er) 育女的‘黃金15年’,女性38歲之後卵子就會(hui) 變得數量少、質量差,但現在晚婚、晚育成為(wei) 潮流。此外,反複人工流產(chan) 引起的輸卵管梗阻、子宮內(nei) 膜過薄等也是重要原因。”北醫三院生殖中心常務副主任劉平介紹,就拿做試管嬰兒(er) 為(wei) 例,20多歲時成功率為(wei) 50%—60%,等到40歲以上成功率就低於(yu) 20%。

過度熬夜、工作壓力大也造成不孕不育率迅速上升。“現在有不少職場女性忙於(yu) 打拚事業(ye) ,身體(ti) 透支勞損,容易出現內(nei) 分泌失調、多囊卵巢綜合征及閉經、潮熱等早衰症狀。”喬(qiao) 傑說。此外,近年來男性不育增高趨勢明顯,工作和生活壓力幹擾身體(ti) 內(nei) 分泌,導致精子數量下降、精子運動能力降低和精子形態異常,從(cong) 而降低生育能力。

“輔助生殖技術確實給很多家庭帶來了希望,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用。”喬(qiao) 傑介紹,北醫三院生殖醫學中心年門診量達到50餘(yu) 萬(wan) 人次,但2016年和2017年,真正在該院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隻有3萬(wan) 多人次,很多患者隻需有針對性地進行簡單治療,或隻需常規輔助生殖技術即可生育。喬(qiao) 傑提醒適齡女性,要珍惜生育的機會(hui) ,盡量在35歲前完成生育。

如果生育條件還不具備,有沒有可能提前“儲(chu) 存”生育力呢?

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發展“冰凍保存技術”。2006年1月,我國首例、國際第二例“三凍(凍精子、凍卵、凍胚)”試管嬰兒(er) 在北醫三院誕生,這意味著,我國現階段的冰凍技術,不僅(jin) 可以冷凍囊胚、胚胎,還可以冰凍成熟卵母細胞、卵巢組織、睾丸組織、精子。據悉,目前我國可完成這一高難度技術的中心有幾十餘(yu) 家,成功例數數百例,臨(lin) 床妊娠率可達30%。

“當患者患有一些疾病需要治療,如腫瘤患者需要進行化療、放療等,會(hui) 損害其生育能力,在疾病治療前,把生育力保存起來,是需要倡導的。”喬(qiao) 傑表示,生育力保存技術還有很大提升空間,輔助生殖領域未來另一個(ge) 重點方向是診斷各種遺傳(chuan) 病,使罕見病不再遺傳(chuan) 給下一代,從(cong) 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輕家庭和社會(hui) 負擔。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