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中國藏學研究生機勃勃

葉曉楠 發布時間:2018-05-23 14:55: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wei) 學者們(men) 在閱讀新出版的藏學文獻。丹增羅布攝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簽訂了《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開啟了西藏曆史發展的新紀元,這同時也開啟了當代中國藏學發展的新紀元。

日前,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黨(dang) 組書(shu) 記安七一表示,“如今,中國已創立了較為(wei) 完備的藏學研究學科體(ti) 係,擁有藏學專(zhuan) 業(ye) 研究人員5000餘(yu) 人,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學術成果,中國藏學研究已成為(wei) 中國綜合性學科研究領域一顆閃耀的‘寶石’。”

已有各類藏學機構100多個(ge)

5月19日上午,《西藏通史》的總主編拉巴平措同其他5位專(zhuan) 家一道,獲得了第四屆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榮譽獎。

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是中國藏學界的最高獎,該獎由全國藏學界共同評審,至今已完成四屆。於(yu) 道泉、東(dong) 噶·洛桑赤列等藏學家都曾獲得珠峰獎榮譽獎。

“中國是藏學的故鄉(xiang) ,藏學研究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曆史。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一批藏學研究機構、教學機構、出版機構、展示機構和各類文化機構先後成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各類藏學機構100多個(ge) ,藏學學術團體(ti) 數十個(ge) 。”安七一說。

從(cong) 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中央民族學院等一些民族院校陸續開設了藏學專(zhuan) 業(ye) ,招收培養(yang) 本科生,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招收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1998年,西藏大學第一次招收碩士研究生。2013年,西藏大學成為(wei) 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從(cong) 1987年至2017年,全國培養(yang) 了一大批藏學研究人才,形成了老、中、青結合,各民族學者團結協作的藏學研究隊伍的新格局。”安七一說。

《中華大藏經》可在電腦上閱讀

5月20日,《中華大藏經》(藏文部分)電子版首發式在北京舉(ju) 行,實現了在計算機上對《中華大藏經》所收經典的原版閱讀。

據介紹,《中華大藏經》(藏文部分)電子版是根據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的紙質版《甘珠爾》《丹珠爾》以及《寧瑪密續集》《阿毗達磨發智論》《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等編輯製作而成的。

“該電子版采用的藏文顯示字庫字形美觀大方,為(wei) 目前市麵上藏文整體(ti) 排版效果最優(you) 美的藏文字庫。”中國藏學出版社藏編部副主任聰博編審介紹說。

這隻是近年來中國藏學研究取得令人矚目學術成果的一個(ge) 縮影。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藏學取得了大批學術成果,用紮實的史料、充分的證據,雄辯地說明藏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安七一介紹說,“漢文文獻的發掘,整理和出版,是改革開放以來藏學研究中引人注目的領域。”據不完全統計,《元以來西藏地方與(yu) 中央政府關(guan) 係檔案史料匯編》《西藏曆史檔案薈萃》《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所存西藏和藏事檔案》等重要成果約200餘(yu) 種出版,其中不少孤本、珍本或首次刊布。

(責編: 央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