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FAST重點實驗室成立
隨著19波束裝置即將投入使用,FAST在超級計算方麵有何“秘籍”?29日,中國科學院FAST重點實驗室在FAST現場舉(ju) 行揭牌儀(yi) 式。依托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重點實驗室旨在麵向國際天文前沿問題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致力於(yu) 低頻射電天文研究與(yu) 技術方法發展,探索科研與(yu) 技術有機結合新模式。
據重點實驗室主任彭勃介紹,中國科學院FAST重點實驗室擁有國際一流的射電觀測設備FAST及相關(guan) 技術研發平台、實驗場地和科研設備,形成了一支基礎紮實、技術儲(chu) 備雄厚、學緣與(yu) 知識結構合理的優(you) 秀團隊,並已在天文學研究和相關(guan) 技術研發領域取得了一係列的成果。下一步,重點實驗室的研究領域包括調試和運行世界最大單口徑望遠鏡FAST、參與(yu) 平方公裏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國際合作、推動和建造百米級全可動射電望遠鏡、發展高性能射電天文接收機等,同時,將對射電天文觀測方法及相關(guan) 應用,以及脈衝(chong) 星、中性氫等低頻射電天文科學展開研究。未來,重點實驗室將基於(yu) 大科學裝置,聚集國內(nei) 外創新資源,力求在低頻射電天文領域產(chan) 生原創性成果,形成國際重要影響,最終實現中國射電天文研究跨越式發展。
目前,FAST19波束裝置正在調試階段,預計6月初可投入使用,屆時,FAST巡天速度將提高5—6倍,同時,也將拓展更多的科學觀測目標。為(wei) 了應對隨之產(chan) 生的超級數據,由中科院國家天文台與(yu) 貴州師範大學共建的FAST早期數據中心正在進行擴容。19波束裝置正式投用後,預計每天處理數據計算分析量達40T以上。
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副主任劉誌傑說,一般情況下,計算1G的單個(ge) 數據觀測文件,單台計算機耗時3小時以上,係統在引入了GPU等一係列並行計算技術後,可以做到單台服務器單個(ge) 文件3分鍾內(nei) 完成計算,提速近百倍。由於(yu) 計算架構采用自主開發的分布式架構,可以通過增加服務器而增強計算性能線性,計算速度處於(yu) 國際先進水平。其次,19波束裝置每天計算會(hui) 產(chan) 生百萬(wan) 張候選體(ti) 圖,真正有價(jia) 值的隻有幾張,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創新性地開發智能數據庫,可以通過條件檢索出天文學家想查找的脈衝(chong) 星計算結果圖型,此項技術為(wei) 國際首創。FAST新近發現的毫秒脈衝(chong) 星,就是由該係統計算協助發現,美國阿雷希伯望遠鏡在相同位置3次觀測均未成功,這反映了FAST的靈敏度,但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也反映了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的係統計算能力達到世界級水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天眼”FAST首次發現毫秒脈衝星 引力波探測又添新可能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獲悉,“天眼”FAST(500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毫秒脈衝星並於近日得到國際認證,這是FAST繼發現脈衝星之後的另一重要成果。新發現的脈衝星J0318+0253自轉周期5.[詳細] -
“天眼”再添“利刃”, FAST巡天能力將大大增強
“觀天利器”再添利刃。3月25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天眼”FAST(500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早期科學數據中心獲悉,隨著19波束接收機投入使用,FAST的巡天能力將大大增強,隨之產生的超級數據,將給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帶來嚴峻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