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首次用於治療股骨頭壞死
近日,空軍(jun) 軍(jun) 醫大學西京醫院骨科郭征教授團隊,成功將具有漸變仿人體(ti) 骨骼結構的鈦合金支撐棒植入股骨頭壞死患者體(ti) 內(nei) ,有效緩解疼痛症狀,改善關(guan) 節功能。根據檢索,臨(lin) 床采用3D打印的仿生多孔支撐棒治療股骨頭壞死尚屬全球首例。
股骨頭壞死發病率高 早中期幹預很關(guan) 鍵
股骨頭壞死是骨科臨(lin) 床常見而又難治的慢性疾病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股骨頭壞死患者約有3000萬(wan) 人,中國約有400萬(wan) 人。該疾病早期多表現為(wei) 髖關(guan) 節周圍隱痛、活動後加重,進一步發展可導致股骨頭塌陷,最終隻能更換人工關(guan) 節。在股骨頭壞死早中期進行臨(lin) 床幹預,延緩或阻止股骨頭塌陷是保髖的重要措施。
以往對早中期患者主要幹預方法為(wei) 對股骨頭進行鑽孔減壓,單純減壓雖能緩解疼痛症狀,但由於(yu) 壞死區缺乏力學支撐,可能會(hui) 加快股骨頭塌陷。目前國際上采用多孔鉭棒進行支撐,但多孔鉭棒治療效果有一定局限。
8年創新攻關(guan) 研發股骨頭支撐棒
針對股骨頭壞死早中期幹預極其關(guan) 鍵的治療特點,2010年開始,郭征教授團隊即開展股骨頭壞死早中期治療研究,在1項國家重點研發、2項國家863計劃和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成功建立穩定的股骨頭壞死大動物模型,並研發十餘(yu) 種不同構型和不同材料的支撐棒,獲國家發明專(zhuan) 利4項,在國際權威雜誌發表多孔支撐棒相關(guan) 研究11篇。
郭征教授團隊研發的支撐棒,創新性采用漸變仿人體(ti) 骨骼結構和中心管道設計,漸變仿人體(ti) 骨骼結構設計可代替或分擔股骨頭承重功能,使患者在正常行走的情況下,避免股骨頭塌陷,有利於(yu) 骨組織長入,與(yu) 周圍骨骼緊密結合增加力學性能。中心管道設計既可作為(wei) 維持髓芯減壓的通道,也可作為(wei) 注射人工骨或其他骨誘導活性物質的通道,使注射的人工骨或骨誘導藥物向股骨頭壞死區域集中分布,促進新骨形成,修複壞死區域。
體(ti) 內(nei) 植入3D打印支撐棒 微創精準治療股骨頭壞死
來自陝西榆林的42歲李偉(wei) (化名),6個(ge) 月前出現左髖關(guan) 節疼痛,下蹲或勞累時明顯加重。來到西京醫院後,檢查後確診為(wei) 雙側(ce) 股骨頭壞死,專(zhuan) 家團隊會(hui) 診後,決(jue) 定應用係列創新成果,為(wei) 其植入仿人體(ti) 骨骼結構鈦合金股骨頭支撐棒。
術前,西京醫院骨科與(yu) 西安維度生物科技、陝西東(dong) 望科技聯合設計,根據股骨頭壞死區域影像資料,通過數字個(ge) 體(ti) 化設計,3D打印仿人體(ti) 骨骼結構鈦合金股骨頭支撐棒。根據本次手術的主刀醫生範宏斌教授介紹,手術全程微創,植入過程順利,僅(jin) 用時30分鍾,避免了關(guan) 節置換,實現了微創精準操作,節省手術費用。手術當天,患者髖關(guan) 節周圍疼痛症狀明顯緩解,術後一周關(guan) 節功能恢複滿意。
據悉,該3D打印仿人體(ti) 骨骼鈦合金股骨頭支撐棒已獲國家發明專(zhuan) 利,為(wei) 股骨頭壞死治療提供了新方案,有望在不久的將來造福於(yu) 更多股骨頭壞死患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3D打印發展:材料創新是關鍵
“製造業要轉型,必須借助新的工具。要做到製造創新,哪些是重要的?其中有一塊就是材料。”6月17日,第五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在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開幕,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SeeramRamakrisnna會上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