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從大數據中掘出軍事情報

唐芳 發布時間:2018-07-18 08:34:00來源: 科技日報

情報分析一直是重大軍(jun) 事決(jue) 策的“耳目和尖兵”。在大數據時代,軍(jun) 事情報分析將迎來怎樣的變革?

近日,全軍(jun) 第一屆軍(jun) 事大數據論壇在北京舉(ju) 行,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黃河燕在論壇上表示:“通過互聯網搜集挖掘情報大數據信息,已成為(wei) 各國軍(jun) 事情報數據分析的重要手段,這就是軍(jun) 事情報大數據。”在此背景下,情報的信息采集、儲(chu) 存和管理以及分析方法等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在海量數據中提煉出有價(jia) 值的軍(jun) 事情報,成為(wei) 軍(jun) 事決(jue) 策者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

情報學經曆了四個(ge) 階段的演進,從(cong) 基於(yu) 信息的事實型,到基於(yu) 信息管理的綜述型,再到基於(yu) 智能的智慧型,從(cong) 2010年起,開始進入基於(yu) 大數據的情報學。

黃河燕表示:“相比於(yu) 本就複雜的民用大數據,軍(jun) 事大數據要複雜的多,所需數據容量更大,結構需要更加合理,要求數據處理高效,同時基於(yu) 軍(jun) 事任務進行數據融合,還要注意信息防禦和數據安全管理。”

從(cong) 信息源上,大數據時代的情報獲取手段逐步增多,軍(jun) 事數據的來源渠道也大大拓寬。一方麵戰場環境檢測手段不斷豐(feng) 富,可從(cong) 空間、空中、地麵等獲取多維度、多角度的遠程、近程信息。另一方麵,情報研究對象拓展,可能包含微博等社會(hui) 化媒體(ti) 信息,比如圖片、新聞等。黃河燕認為(wei) ,“雖然當前獲取數據的渠道極大拓寬了,但複雜多樣數據聚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數據流,同時也帶來數據數量龐雜、冗餘(yu) 增大、分析不足等新問題。圖片、新聞等大量非結構或半結構化數據湧入,就需要技術將這些數據轉化為(wei) 結構化數據,以供後續分析。”

那麽(me) ,麵對大量快速流動的軍(jun) 事信息資源,該如何儲(chu) 存和管理數據?黃河燕提醒應注意通過數據加密技術確保所獲數據安全,研究如何對於(yu) 不同層麵用戶設置數據的讀取權限。

“情報學的分析方法將會(hui) 從(cong) 原來的計算機輔助分析為(wei) 主,轉變為(wei) 計算機認知為(wei) 主的智能分析,形成類似於(yu) IBM Watson的大數據情報認知計算及分析平台。”黃河燕還表示,可視化數據分析平台也將輔助人工操作,自動化實現預測分析,對數據加以可視化解釋。

目前,軍(jun) 事情報分析的關(guan) 鍵技術已經包括知識圖譜與(yu) 推理、信息抽取與(yu) 挖掘、文本分析技術、篇章理解與(yu) 機器閱讀、自動問答和機器翻譯。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樹立科技是核心戰鬥力的思想

    習近平同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樹立科技是核心戰鬥力的思想,推進重大技術創新、自主創新,加強軍事人才培養體係建設,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樹立科技是核心戰鬥力的思想,要求我們全麵實施科技興軍戰略,堅持自主創新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