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有些人更怕疼
在求醫問診時,患者訴說最多的症狀是疼痛。但人們(men) 感受疼痛、忍耐疼痛以及對疼痛作出的反應各不相同,這使醫生很難知道,該如何有效治療每個(ge) 患者。
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每個(ge) 人的痛感不一樣?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道,我們(men) 一生中經曆的所有疼痛,都源於(yu) 使我們(men) 對疼痛較敏感或較不敏感的那些基因。不過,我們(men) 的心理和身體(ti) 狀態、過去的疼痛和創傷(shang) 經曆以及環境,都會(hui) 調整我們(men) 的反應。
如果能更好了解各種情況下,是什麽(me) 讓個(ge) 體(ti) 對疼痛較敏感或較不敏感,就能更容易研製出個(ge) 性化疼痛治療手段,來減輕人們(men) 的痛苦。而且,這種個(ge) 性化治療手段能降低藥物濫用、誤用和耐受風險。
不同人疼痛基因各異
借助人類基因組測序技術,我們(men) 對構成人類DNA代碼的基因數量和位置有了很多了解,並發現了這些基因中存在的數以百萬(wan) 計的微小變異。這些變異具有多種形式,但最常見的是單核苷酸多態性(SNP),它代表了構成DNA的每個(ge) 單位中的單個(ge) 差異。
人類基因組中約有1000萬(wan) 個(ge) 已知SNP:一個(ge) 人的SNP組合構成其DNA代碼,且與(yu) 他人的不同。當某個(ge) SNP很常見時,被稱為(wei) 變異;當某個(ge) SNP很罕見,即隻存在於(yu) 總人口中不足1%的人體(ti) 內(nei) 時,則被稱為(wei) 突變。
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幾十種基因和變體(ti) 決(jue) 定著我們(men) 的疼痛敏感度、鴉片類藥物等鎮痛劑減輕疼痛的程度、甚至我們(men) 罹患慢性疼痛的風險。
上世紀60年代就有報道稱,一些忍痛能力強的人的家族在基因上有聯係。當時並不存在能確定這種疾病病因的技術,但從(cong) 這些罕見的家族我們(men) 知道,先天性疼痛不敏感是由於(yu) 傳(chuan) 輸疼痛信號所需的單個(ge) 基因發生特定突變或缺失。最常見是SCN9A基因內(nei) 為(wei) 數不多的SNP中的一個(ge) ,SCN9A是一種為(wei) 發送疼痛信號所必需的蛋白質通道進行編碼的基因。
這種情況很罕見:在美國,隻有數個(ge) 案例記錄在案。感受不到疼痛似乎是一件幸事,但這些家庭必須時刻警惕嚴(yan) 重傷(shang) 害或致命疾病。通常情況下,孩子摔倒後會(hui) 哭,但患有這種疾病的人感受不到疼痛,區分不了膝蓋擦傷(shang) 和髕骨骨折產(chan) 生的疼痛差異。對疼痛不敏感意味著感受不到預示著心髒病發作的胸痛、作為(wei) 闌尾炎征兆的右下腹疼痛等,因此,在發覺問題前,可能已經產(chan) 生致命後果。
SCN9A基因變異不僅(jin) 導致人對疼痛不敏感,而且還會(hui) 引發兩(liang) 種以極度疼痛為(wei) 特征的嚴(yan) 重疾病:原發性紅斑和陣發性極度疼痛症。在這些情況下,SCN9A基因的突變會(hui) 比正常情況引起更多疼痛信號,但這些類型的遺傳(chuan) 性疼痛狀況非常罕見。
然而,隨著公眾(zhong) 越來越接受基因組醫學,並要求更精確的個(ge) 性化醫療保健策略,研究人員正在將這些發現轉化為(wei) 與(yu) 患者基因相匹配的個(ge) 性化疼痛治療方案。
遺傳(chuan) 變異會(hui) 影響痛感差異
我們(men) 知道,科學家們(men) 一直在盡力“揪出”那些影響疼痛感知的主要基因和新基因。
SCN9A基因是通過激活或沉默鈉通道來控製身體(ti) 對疼痛反應的主要參與(yu) 者,但它是否會(hui) 放大或減輕疼痛,取決(jue) 於(yu) 個(ge) 體(ti) 攜帶的突變。
據科學家估計,高達60%的疼痛差異是遺傳(chuan) 因素的結果,這意味著疼痛敏感性通過正常的遺傳(chuan) 繼承在家庭中傳(chuan) 遞,就像身高、頭發顏色或皮膚顏色一樣。
事實證明,SCN9A在正常人群的疼痛中也起重要作用。如SCN9A中相對更常見的SNP“3312G>T”,出現在5%的人群中,它可以確定患者術後對疼痛的敏感性,以及控製這種疼痛需要多少阿片類藥物。SCN9A基因中的另一個(ge) SNP則對由骨關(guan) 節炎、腰椎間盤移除手術、截肢肢體(ti) 和胰腺炎引起的疼痛更敏感。
需要更好的止痛方法
在治療上,我們(men) 一直在使用局部麻醉劑(包括利多卡因等),通過誘導通道的短期阻滯來治療疼痛以阻止疼痛傳(chuan) 遞。一個(ge) 多世紀以來,這些藥物一直被用於(yu) 安全有效地阻止疼痛。
但現在,科學家決(jue) 定另辟蹊徑,尋找其他止痛方法。有趣的是,研究人員正在評估河豚毒素。這是一種由河豚和章魚等海洋生物產(chan) 生的強效神經毒素,通過阻止疼痛信號傳(chuan) 播起作用,是一種潛在的止痛藥。這些毒素已經顯示出治療癌症疼痛和偏頭痛的早期療效。
我們(men) 現在已經認識到,除了阿片類藥物,我們(men) 需要更精確的治療疼痛的工具,從(cong) 源頭治療疼痛並減少副作用和風險。通過了解疼痛敏感性以及對慢性疼痛甚至鎮痛反應的易感性的遺傳(chuan) 原因,我們(men) 可以設計更好的療法,更好地解決(jue) “為(wei) 什麽(me) 疼痛”的問題?隻有當我們(men) 更多地了解疼痛因人而異時,才會(hui) 讓人類大大受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2017年食藥辟謠分析報告:女性對謠言敏感程度更高
1日下午,北京市網信辦發布《2017年度食品藥品辟謠分析報告》(簡稱《報告》)。該《報告》基於騰訊、百度、新浪微博大數據,分析了食品藥品謠言易感人群畫像,總結食品藥品謠言作惡伎倆並發布了2017年食品藥品十大辟謠榜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