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智一號”升空 開啟衛星智能紀元
11月20日7時40分,位於(yu) 大西北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還黑黢黢的,呼嘯騰空的火箭瞬間劃破夜空,搭載“天智一號”衛星發射升空。7時52分55秒,衛星與(yu) 火箭分離,進入預定軌道。
“‘天智一號’是一顆可以不斷更新軟件的衛星,人們(men) 可以通過手機訪問它,給它下任務。”衛星項目牽頭單位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軟件定義(yi) 衛星技術聯盟秘書(shu) 長趙軍(jun) 鎖說,“天智”的名字來自於(yu) 天基智能,微小應用衛星將從(cong) 此“智能”起來,實現即插即用、在天處理數據、更新軟件等越來越多的功能,就像傳(chuan) 統手機迭代為(wei) 智能手機。
數據無需傳(chuan) 回地麵再計算,可在“天端”直接運算
“目前,衛星的運行和數據的下載再分析等環節耗費大量時間,難以適用於(yu) 有實時要求的場景。”趙軍(jun) 鎖說,傳(chuan) 統情況下,衛星采集數據後,要下載到地麵站,然後才能分析給出可使用的結果,大量的數據在天地之間上行、下行是非常耗費時間的。
“天智一號”是全球首顆實際開展工程研製並發射的軟件定義(yi) 衛星,它的主要載荷包括雲(yun) 計算平台、一台超分相機和4部大視場相機。而其中的雲(yun) 計算平台,是“天智一號”能夠“智能”的關(guan) 鍵。
搭載雲(yun) 計算平台之後,“天智一號”可以在“天端”運算數據,省去了大量不必要的數據傳(chuan) 輸,直接傳(chuan) 輸給地麵需要的結果。趙軍(jun) 鎖說:“通過智能調配計算節點,‘天智一號’可以在軌完成大部分數據處理工作,不但可以根據成像場景自動選擇最佳的工作模式和參數,還可以檢測和識別拍到的是什麽(me) ,並根據需要將處理結果下傳(chuan) 地麵。”
太空的環境對雲(yun) 計算平台提出了嚴(yan) 苛的要求:沒有地麵那樣充足的能源,雲(yun) 計算平台需要能耗低;處理衛星采集的數據,雲(yun) 計算平台需要強的計算能力;受搭載限製,不能攜帶很多硬件,雲(yun) 計算平台需要學會(hui) “統籌”計算資源。
換句話說:要低耗能、夠聰明、會(hui) 協調。此外還得是應付得了太空殘酷環境的“硬漢”。
開放式平台,搭載可用手機訪問的APP
“公眾(zhong) 可以通過‘追星APP’查看衛星狀態,與(yu) 衛星互動。”趙軍(jun) 鎖表示,甚至在“天智一號”衛星空閑的時候,可以通過APP指揮“天智一號”衛星執行不同空間任務。
“天智一號”對采集數據進行智能計算後,可啟動執行星載應用程序,響應地麵的需求,對相機和手機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並傳(chuan) 輸到地麵的測控站點或應用端。
與(yu) 安卓的開放式平台相似,雲(yun) 計算平台需要高性能的軟件在其上運行,以完成不同的任務。例如,漂浮物等目標識別軟件、三維重構軟件等軟件的上注,可以幫助“天智一號”執行多種功能。
與(yu) 傳(chuan) 統衛星麵向單一任務定製開發、自成封閉體(ti) 係不同,“天智一號”采用開放係統架構。“開發者可以為(wei) 衛星開發軟件,並可根據一定流程將開發的軟件上注衛星,開展在軌試驗。”趙軍(jun) 鎖介紹,為(wei) 了引來創新程度高的應用,中科院軟件所2017年曾主辦“軟件定義(yi) 衛星應用軟件創新設計大賽”,在接下來開展的一係列科學技術試驗中,將擇機安排上注部分軟件定義(yi) 衛星應用大賽中的優(you) 秀作品,開展在軌試驗驗證。
據介紹,“天智一號”由中科院軟件所牽頭,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航天九院771所、中科院光電院、中科院西光所等單位參與(yu) 研製,整星重約27公斤,運行在500公裏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是“天智”係列的首顆技術驗證星。目前“天智二號”到“天智十號”共17顆星(部分為(wei) 衛星星座)已在規劃中,“天智二號”預計將於(yu) 2019年下半年擇機發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北鬥雙星海上測控:成功處置衛星信號閃斷
“長江三號發現目標!”伴隨著伺服主操作手張博沉穩而洪亮的報告聲,控製天線轉動的兩個碼盤,在他手中轉動著,無論船舶如何晃動,代表目標的紅點始終被牢牢釘在顯示器中心,這表示目標早已是他的囊中之物。[詳細] -
國產衛星終端實現零的突破
日前,工信部頒發了首張衛星移動終端電信設備進網試用批文暨中國首張國產衛星移動通信終端牌照,實現了國產衛星終端零的突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