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上演攻“芯”計
深藍色T恤、普通工鞋,一位老人提著一個(ge) 稍大點的公文包一進屋就說:“對不起遲到了5分鍾,今天有點兒(er) 堵車。”
這位老人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鄒世昌。作為(wei) 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ti) 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虹宏力)院士專(zhuan) 家工作站首批引進專(zhuan) 家,雖已87歲高齡,老人還是堅持每周至少來公司兩(liang) 天,了解實際問題、培養(yang) 團隊年輕人。
業(ye) 界都知道,要想驅動芯片的發展,設計、製造、封裝等環節固然重要,但更關(guan) 鍵的還是人,如果沒有實踐中的經驗積累,芯片“自主”就無從(cong) 談起。
啟用雙導師製,在生產(chan) 線上做研究
“廠房可以請人造,設備可以從(cong) 外麵買(mai) ,但是人才一定要自己培養(yang) 。”鄒世昌一直強調,國外專(zhuan) 家不可能致力於(yu) 幫助我國發展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他們(men) 在中國基本都有利益考量,而且技術上對我們(men) 多有保留。
集成電路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數據顯示,按照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達到1萬(wan) 億(yi) 元產(chan) 值來算,至少需要70萬(wan) 個(ge) 相關(guan) 人才,但現在隻有不到30萬(wan) ,缺口超過40萬(wan) 。“因此,我們(men) 的院士專(zhuan) 家工作站自2014年成立以來,始終把人才培養(yang) 作為(wei) 首要任務。”華虹宏力副總裁、院士專(zhuan) 家工作站負責人陳瑛說。
事實上,早在2003年,當時的宏力半導體(ti) (後與(yu) “華虹NEC”合並成立“華虹宏力”)就與(yu)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係統與(yu) 信息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微係統所)開展了所企合作聯合培養(yang) 博士研究生項目。這些企業(ye) 博士在5年學製內(nei) ,除第一年需要在學校進行基礎課程學習(xi) ,後4年都將在企業(ye) 中度過。他們(men) 不僅(jin) 要了解理論知識,更要明白工廠到底是什麽(me) 樣子的。而企業(ye) 會(hui) 根據需要將這些學生放在生產(chan) 線上,讓他們(men) 在工程師崗位學習(xi) 工作,在企業(ye) 生產(chan) 實踐中選擇博士論文研究題目。
陳瑛介紹,對人才的培養(yang) ,采用雙導師製,除了研究所本身的導師,企業(ye) 會(hui) 再指定一名技術骨幹做職業(ye) 導師。十多年來,華虹宏力采用產(chan) 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培養(yang) 了近30名博士研究生。這些畢業(ye) 生到了工作崗位以後,上手快、動手和獨立工作能力強,許多已經成為(wei) 國內(nei) 大型集成電路製造企業(ye) 或設計公司的核心技術骨幹。
值得一提的是,當這些博士生畢業(ye) 時,華虹宏力並不會(hui) 強硬地要求他們(men) 留下。“畢業(ye) 生們(men) 能留在企業(ye) 生根發展固然好,若去其他公司發揮作用一樣很棒。培養(yang) 人才的初衷或許是為(wei) 了企業(ye) 發展,但更重要的是,能看到大量人才從(cong) 這裏走出去,為(wei) 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作出貢獻。”陳瑛說。
產(chan) 學研合作,讓“芯”項目遍地開花
如今,手機已經成為(wei) 人們(men) 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鮮有人知道的是,早些年進口芯片價(jia) 格居高不下,辦一張手機SIM卡大約要花費100元。而當時華虹NEC推出首顆國產(chan) SIM卡芯片,立即使海外芯片廠商降價(jia) 九成。
除此之外,第一張交通卡、二代居民身份證芯片、金融TC卡芯片、世博會(hui) 門票……這些都出自華虹宏力。通過自主創新,僅(jin) 這一係列芯片的國產(chan) 化,就相當於(yu) 給我國省下數千億(yi) 元,並為(wei) 芯片領域的自主可控作出了貢獻。
“這都是開放合作的結果,離開開放合作,就無從(cong) 談創新。”陳瑛說,院士專(zhuan) 家工作站始終為(wei) 企業(ye) 的合作項目提供戰略指導。
目前,在華虹宏力承擔的國家和市級重大科研項目中,不少是和院士、專(zhuan) 家所在單位進行的合作項目。工作站不僅(jin) 成功開發了多種集成電路製造工藝、研製出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科技產(chan) 品,更引領了國內(nei) 嵌入式閃存、SOI工藝等先進特色工藝的技術突破。比如,進站專(zhuan) 家、複旦大學教授張衛曾指導的嵌入式閃存工藝項目,該項目成果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成果應用累計銷售額突破50億(yi)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華大“超級生命計算機”來了
“超級生命計算機”來了!10月25日,華大集團子公司華大智造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最新超高通量基因測序儀。[詳細] -
嚴懲偽創新才是尊重創新
我技術不夠牛,但我自主創新了,不支持我你還是不是中國人?這不,紅芯瀏覽器就是自主創新營銷的翹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