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根治手機號碼標記亂象 亟待運營商積極作為

眉間尺 發布時間:2018-12-21 09:51:00來源: 科技日報

“正因為(wei) 騙子藏在手機裏來勢洶洶,運營商對此又視而不見,手機號碼標記和攔截才作為(wei) 補救和自救之道應運而生。俗話說,‘解鈴還須係鈴人’。根治手機號碼標記亂(luan) 象,有待於(yu) 運營商在打擊電信詐騙和騷擾方麵積極作為(wei) 。”

近來,有報道稱,有些地方政府部門、醫療機構、社區居委會(hui) 等的電話,在手機上竟被打上了“詐騙”或“騷擾”的標記。而在網上,取消電話標記竟然形成了一條產(chan) 業(ye) 鏈。據報道,湖南某女士的手機被標注為(wei) “推銷”,與(yu) 某平台交涉後,花了80元才得以取消標注。清白還要花錢買(mai) ,真是咄咄怪事。

現在,對來電號碼進行標記,幾乎已成智能手機的標配。應該說,這本是有助於(yu) 信息安全的好事。當我們(men) 看到陌生來電帶有“推銷”“廣告”“騷擾”“詐騙”等負麵標簽時,一般都會(hui) 拒接,有時還會(hui) 再加一次標記,“坐實”其“壞號碼”的身份。這樣,依托於(yu) 互聯網搭建的共享平台,大家的經驗被匯集和積累起來,確實有望把“壞號碼”消滅在網民智慧的汪洋大海之中。

但正所謂“三人成虎”,假話說一百遍就可能被當成真的。有的提供標記服務的網絡平台,把標記權完全放開給網民,卻不在後台開展核實和甄別的工作。當然,從(cong) 理論上講,就像大海能清除汙染一樣,網絡也有信息自潔的功能。如果有人惡意對正常號碼進行不實標注,終將會(hui) 被正確的標注所驅逐。但是,目前的標記功能實質上對陌生號碼奉行“有罪推定”,除了“快遞”“送餐”之外,剩下的“推銷”“廣告”“騷擾”等標簽,都暗示著拒接。而且,這種標記是單向的,當一個(ge) 手機號碼被多次標記之後,即便它是個(ge) 正常號碼,也很難洗清自己的冤屈。如果買(mai) 到了有過“前科”的號碼,就更容易張冠李戴,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正因為(wei) 如此,消除標記的生意才會(hui) 興(xing) 盛起來,從(cong) 標記到查詢標記來源,再到取消標記,就成了有些人的生財之道。

筆者以為(wei) ,消除這種亂(luan) 象有治本與(yu) 治標兩(liang) 個(ge) 層麵的方法。治標之法是加強標記的真實性,一方麵應加強對信息安全的宣傳(chuan) ,每個(ge) 手機用戶在給號碼打“標記”時,應多一份社會(hui) 責任感,杜絕惡意,避免隨意。另一方麵,則是進一步規範相關(guan) 軟件的開發和運營,運營者應健全後台核實和篩查機製,對被標記的號碼進行核驗,還應置入糾正功能,把標記擦除和修改流程變得準確和簡潔,從(cong) 而為(wei) 信息的真實性提供保障。

更重要的治本之道則是督促運營商真正以用戶為(wei) 中心,提供更加優(you) 質的服務。試想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對手機號碼進行標記?根本上是因為(wei) 電話騷擾和詐騙就像一塊頑固的牛皮癬,多年來屢治不絕。據報道,2016年至2017年,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量呈上升趨勢,而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詐騙方式即為(wei) 電話和短信,二者合計站到總數的86.9%。正因為(wei) 騙子藏在手機裏來勢洶洶,運營商對此又視而不見,手機號碼標記和攔截才作為(wei) 補救和自救之道應運而生。俗話說,“解鈴還須係鈴人”。根治手機號碼標記亂(luan) 象,有待於(yu) 運營商在打擊電信詐騙和騷擾方麵積極作為(wei) 。這在技術上並不存在“卡脖子”的難題,真正卡脖子的可能還是經營理念和心態。此外,還應該借鑒國外的一些有益做法,比如對營銷電話進行分類和強製標記,推出電話偏好設定服務等,真正把安全、放心的通訊環境還給用戶。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