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科學精神照亮逐夢之路

胡一峰 發布時間:2018-12-28 10:48:00來源: 科技日報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2019年馬上就要到了。一百年前,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文章說,隻有兩(liang) 位先生可以救中國。其中之一,便是“賽先生”,也就是科學。這聲振聾發聵的呐喊在神州大地回蕩了一個(ge) 世紀。

  一百年過去了,科學精神對於(yu) 今天而言依然十分重要,而且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的進步、經濟社會(hui) 發展對科技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以及國際環境風雲(yun) 激蕩中科技競爭(zheng) 比重的加大,科學精神對於(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重要性進一步彰顯,科學精神與(yu) 每個(ge) 中國人福祉的密切關(guan) 係也進一步得到體(ti) 現。

  就在2018年,科學精神成為(wei) 科技、教育乃至社會(hui) 各界矚目的焦點。無論是“2018世界科技創新論壇”上《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ya) 東(dong) 發表“用科學精神引領創新”的主旨演講,深刻闡發科學精神之於(yu) 創新的意義(yi) ,還是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開學典禮上激勵新生用一生去追尋科學精神,抑或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2018大國匠心致敬禮”活動上對工匠精神與(yu) 科學精神關(guan) 係的闡釋,都代表了社會(hui) 發展對科學精神的熱切呼籲。潘建偉(wei) 、周忠和、倪光南等科學家則在多個(ge) 場合,暢談科學精神對我國攀登自主創新高峰、掌握核心技術之路的重要作用,剖析傳(chuan) 統文化中某些因素對科學發展的阻礙作用,進一步廓清了對科學精神的某些誤讀和迷思。

  一年來,人們(men) 進一步認識到科學精神既包含著求真務實、理性質疑、包容創新等價(jia) 值因子,也表現為(wei) 學以致用的態度,敢於(yu) 認錯的勇氣,以及不造謠不信謠不傳(chuan) 謠的處世準則。科學精神的內(nei) 涵更加清晰,弘揚科學精神的行動也更加自覺。一年來,人們(men) 發掘和思考嚴(yan) 複、任鴻雋、竺可楨、李四光等關(guan) 於(yu) 科學精神的精辟論述,梳理科學精神在近代中國的提出和演變過程,在近代中國科學發展進程中勾勒科學精神的曆史脈絡,縱觀科學救國的時代思潮,從(cong) 前賢“黜偽(wei) 而存真”“隻問是非,不計利害”等不刊之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一年來,科學精神在科技領域得到進一步張揚,全球首例人類自體(ti) 肺幹細胞移植再生、“張衡一號”發射、“沙漠海水稻”在迪拜成功試種、克隆猴“中中”和“華華”的誕生等科技成果,以生動的實踐雄辯地詮釋了科學精神在當代中國結出的碩果。國家出台一係列政策文件,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專(zhuan) 項行動,則為(wei) 科學精神在科學研究、成果轉化、人才評價(jia) 等各環節的貫徹落實夯實了製度保障。同時,各大主流媒體(ti) 旗幟鮮明地批評科研領域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一些科研工作者的功利主義(yi) 和沽名釣譽,以及科技成果誇大報道“自嗨文”等不良現象和錯誤做法;韓春雨事件、梁瑩論文404、基因編輯嬰兒(er) 等引起輿論熱議的現象也被置放於(yu) 科學精神的天平接受倫(lun) 理和文化的考量,明辨是非,激濁揚清,我國的科研空氣更加潔淨,科研氛圍和生態逐步改善。

  更有長遠意義(yi) 的是,一年來,社會(hui) 各界逐漸凝聚起一個(ge) 共識:弘揚科學精神絕不隻是科學共同體(ti) 的“內(nei) 部事務”,它關(guan) 乎一個(ge) 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麵發展。這一年,科學精神在全社會(hui) 逐漸普及並滲透到人們(men) 日常生活之中,借助科學精神這麵照妖鏡,60萬(wan) 元“土豪保鮮針”光鮮亮麗(li) 的外皮被揭開,無知和愚昧的內(nei) 瓤暴露在世人麵前;偽(wei) 科學“酸堿體(ti) 質理論”的海外老祖宗被揭穿,國內(nei) 的徒子徒孫也遭到了充分批判。“神秘”民間偏方、博物館展品前祈福等荒唐事被揭破,給一些缺乏科學素養(yang) 的民眾(zhong) 敲響了警鍾。於(yu) 是,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每個(ge) 人都應該過科學的生活,弘揚和踐行科學精神是眾(zhong) 人之事。

  如果說,一百年前陳獨秀們(men) 解決(jue) 的是科學精神“要不要”的問題,一百年後的我們(men) 必須時刻自問科學精神“夠不夠”的問題。曆史和現實表明,科學精神是一個(ge) 理論命題更是一種實踐要求,是激蕩在古老中國轉型進步過程中的曆史回音,也是中華民族在新時代邁向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前進號角。隻有讓科學精神的旗幟在我國科技創新和社會(hui) 發展之路上高高飄揚,當代中國人追逐夢想的腳步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穩。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