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基礎研究為產業升級提供源頭活水
不開刀,不流血,從(cong) 體(ti) 外對體(ti) 內(nei) 做手術,實現無創治療,這一人類的共同願望已經實現。目前已有國內(nei) 外2500餘(yu) 家醫療機構應用王智彪及其團隊自主研發的“海扶刀”係列產(chan) 品。從(cong) 一個(ge) 想法開始,30年如一日,堅持走原始創新之路,重慶的科研人員終於(yu) 做到在聚焦超聲無創醫療領域,中國“領跑”世界。
這僅(jin) 是重慶在基礎研究工作上誕生的一項成果。通過緊緊圍繞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學科建設的需求,積極對接國家計劃、多渠道爭(zheng) 取投入、優(you) 化基礎研究環境、完善基礎研究計劃體(ti) 係、加強基地和人才隊伍建設、積極探索創新能力建設的體(ti) 製機製,重慶不斷地推動原始創新成果出現,也為(wei) 當地產(chan) 業(ye) 升級發展提供了“源泉”。
接力支持 重慶無創治療領跑世界
“隻有原始創新才能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梁。”超聲醫療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重慶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王智彪說,原始創新不容易,但回首這30年的研發之路,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wei) 當他萌生出“超聲能否用以治療”的創新想法時就得到了市級科技部門的支持。
1990年就得到了1萬(wan) 元基礎研究基金。“我一下成了‘萬(wan) 元戶’。”王智彪說,這一支持更堅定了他研究的信心。199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給予了重點項目資金支持;1996年,科技部將其研究列為(wei) 國家“九五”攻關(guan) 重點項目,投入了200萬(wan) 元,地方科委給予了1∶1的配套資金支持;1997年,重慶市科委又給予了600萬(wan) 元的科研經費支持臨(lin) 床設備研發。
在不斷的支持下,該團隊全球率先突破了聚焦超聲外科(FUS)治療腫瘤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1999年研製出我國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大型醫療器械海扶刀聚焦超聲腫瘤治療係統;2005年通過歐盟CE認證。現在,重慶海扶醫療產(chan) 品已出口20多個(ge) 國家,擁有多項關(guan) 鍵核心技術,實現了在聚焦超聲無創醫療領域領跑世界。
不過,王智彪的研究並沒有停步。
2011年由重慶醫科大學牽頭申報的國家重大科研儀(yi) 器設備研製專(zhuan) 項——“球形聚焦集聲係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6000萬(wan) 元的資助。該項目將著力開展原創性重大科研儀(yi) 器設備研製工作,提高我國超聲醫學乃至聲學科學研究的原始創新能力。
厚植土壤 基礎研究成果顯著
“基礎研究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多、出成果慢,但往往能產(chan) 生重大原創性成果。”重慶市科技局人才處處長餘(yu) 國勝說,隻有厚植基礎研究培育的土壤,才能培育出重大成果的參天大樹。
2011年以來,重慶市財政基礎研究經費共投入20270萬(wan) 元,占市財政科技經費總投入的3%。重慶市基礎研究工作按照“十二五”科技規劃製定的重點任務,加大財政投入,突出“頂天”目標,培育了人才隊伍,也取得了一批原始創新成果和技術發明。
“2011年我被評為(wei) 重慶市傑青,獲得了60萬(wan) 元的經費支持。”重慶理工大學機械檢測技術與(yu) 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劉小康教授心懷感激地說,這對於(yu) 他研究的精密位移檢測技術“納米時柵”是一個(ge) 重要的支持。
作為(wei) 高端裝備的核心關(guan) 鍵技術,“納米時柵”是一種“通過等效空間域運動來建立空間位移和時間基準之間的關(guan) 係,利用測量基準的時空變換來實現以時間測量空間”的超高精度超高分辨力的位移傳(chuan) 感器,是劉小康堅持研究十幾年取得的一項國際領先的原創性成果。目前已經與(yu) 廣州數控合作,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產(chan) 品已經上市,實現了我國在精密位移檢測技術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餘(yu) 國勝表示,隨著基礎研究投入的增加,重慶市參與(yu) 國家重大基礎研究的能力大幅提升,基礎研究成果顯著。在信息、農(nong) 業(ye) 、生物醫藥、新材料、光電等領域的基礎研究解決(jue) 了一批重大科學問題,取得了一批國內(nei) 外領先的原創性成果,在家蠶基因、轉基因棉花、魚類發育、球形聚焦集聲係統、鎂合金材料、時柵精密位移傳(chuan) 感器等多個(ge) 方麵處於(yu) 國內(nei) 領先水平。
加大投入 基礎研究有“底氣”
做好基礎研究,投入必不可少。2018年9月,重慶市科技局印發了《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麵向科技前沿,聚焦重慶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科學問題,支持科研人員開展創新性基礎研究與(yu) 應用基礎研究。
重慶市科委副主任陳軍(jun) 介紹,《辦法》有“兩(liang) 突出、兩(liang) 探索、一優(you) 化”五大特點。包括突出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人才培養(yang) 功能、突出解決(jue) 重點產(chan) 業(ye) 領域基礎科學問題和培育重點領域重大原創成果、探索變革性和顛覆性創新研究、探索多元化投入機製和穩定支持方式、“減、放、導、信”上著力優(you) 化發展機製和環境。
《辦法》設立了自然科學基金麵上項目(含先鋒科學基金項目)、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創新研究群體(ti) 科學基金項目等5類項目。資助金額至少都有10萬(wan) 元,其中創新群體(ti) 項目資助強度達到了每項200萬(wan) 元。
針對基礎研究周期長、結果難以預期的特點,《辦法》還規定,在傳(chuan) 統競爭(zheng) 立項定額資助的基礎上,賦予科研人員自主權,能根據項目需要組建團隊、技術路線決(jue) 策等。
“下一步,我們(men) 還計劃探索基礎與(yu) 前沿技術研究聯合資助模式,建立優(you) 勢領域基礎研究持續穩定支持機製,引入更多的資源和資助機製,為(wei) 基礎研究打好基礎,支持加快關(guan) 鍵科學問題和前沿技術問題突破。”餘(yu) 國勝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科技“淘寶網”打開成果轉化新通道
需要科技人才、科研儀器、科研成果、科技金融服務等科技資源,在這裏都可以找到。[詳細] -
重慶四麵山發現3個植物新物種
12月23日,記者從重慶市藥物種植研究所獲悉,該所中藥資源研究中心在重慶四麵山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的重慶樓梯草屬一新組和三新種,經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係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鑒定確認,並公開發表。[詳細] -
重慶可體驗5G遠程駕駛了
坐在室內的5G遠程駕駛台上操作,遠在20多公裏外的道路上的車輛隨之行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