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強磁場強在科學精神

高博 發布時間:2019-01-15 13:31:00來源: 科技日報

  極強磁場,隻有真正的科學家造得出。

  在武漢國家脈衝(chong) 強磁場科學中心,彭濤教授15年隻幹一件事——繞線:他穿著從(cong) 頭封到腳的白色防護服,戴防毒麵具,兩(liang) 隻手套浸泡在黏糊糊的樹脂裏,在繞線機邊上凝視。機器一圈圈繞線。彭濤要確保纖維的絕對均勻。他手拿著木柄,不時按一按剛纏緊的纖維,保證平整。

  繞一個(ge) 線圈耗時可以長達3個(ge) 月,但彭濤說他並不覺得枯燥。“線圈就像我的孩子。我關(guan) 心我加工的每一個(ge) 線圈,希望它完好無損。”責任心讓他的線圈壽命超越美國同類產(chan) 品近1倍。

  左華坤工程師從(cong) 碩士期間開始鑽研樣品和測量,迄今8年多。他每天在顯微鏡下耐心雕刻和加工樣品杆,兩(liang) 手插進生物實驗室裏常見的手套箱,屏住呼吸在微米尺度上調整和安裝器件。正常3個(ge) 多小時的活兒(er) ,用手套箱得10個(ge) 小時。重複20多次,1個(ge) 月完成1件是很常見的。幾微米的線用導電膠水和塗料固定,不是老手,壓縮空間很難極致。

  彭濤和左華坤這樣的工業(ye) 人才,不難走出高校拿高薪,在別的科研崗位也容易拿更多橫向課題和經費,但他們(men) 沒想著跳槽。彭濤說:“這份工作已經讓我衣食無憂。要那麽(me) 多錢做什麽(me) ?研製的磁體(ti) 可以實現更高的參數,滿足更多的科學需求,做到世界最好,我覺得更有意思。”——這才是真正的科學家風度。

  好幾位科學家表示,他們(men) 加班是很平常的。王俊峰研究員說:“國際同類機構一般半年審一次申請,處理慢。我們(men) 常年接收申請,一周內(nei) 就能響應,兩(liang) 周後就告訴申請者是否可以實驗。美國一般同時開兩(liang) 個(ge) 科學實驗站,我們(men) 開7到8個(ge) 。”

  國家脈衝(chong) 強磁場科學中心幾年內(nei) 趕超國際一流,全靠科研人的敬業(ye) 和勤奮。武漢的經驗告訴我們(men) ,成功的大科學裝置,要有一群專(zhuan) 精一技的人才來支撐。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