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黑科技問世,但商業化還得再等等
電池技術一直是製約手機、筆記本等電子設備甚至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因素。尤其在智能手機完成了從(cong) 硬件、軟件到設計等一係列跨越式發展的背景下,電池已成為(wei) 用戶“吐槽”最多的部件之一。
前些時候,有媒體(ti) 報道稱,國內(nei) 某品牌廠商申請了一項鋰電池發明專(zhuan) 利,以創新型技術大幅提升電池的快充能力,被媒體(ti) 譽為(wei) “革命性突破”。
不過,很快就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電池技術是全行業(ye) 矚目的焦點,但短時間內(nei) 這種創新型技術難以實現商業(ye) 化,手機“電池焦慮”還將伴隨用戶一段時間。
開辟“快充幹道”,提升充電速度
如今,電子設備的發展越發呈現出極端化的趨勢:處理器核心越來越多、屏幕越來越大……於(yu) 是,在手機集成零部件數量大幅增加、耗電量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對手機電池性能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但電池技術的發展,卻難以追上硬件設備增加的速度。
其實,常見的鋰電池工作原理並不複雜。目前,應用較多的鋰電池負極材料多采用石墨烯,正極則多為(wei) 鈷酸鋰。
想要獲得更高效的供電,一般的方式是探索新的正負極材料。近日,國內(nei) 某品牌廠商申請的鋰電池發明專(zhuan) 利,正是引入了能量密度更高的材料,並通過摻雜矽基材料的創新技術,在充電的過程中,為(wei) 帶電的鋰離子開辟了一條“快速幹道”,從(cong) 而實現大幅提升充電速度的目的。
該技術一經報道便迅速引起了人們(men) 的關(guan) 注。如果這項技術能在智能手機電池中得到應用,顯然可以提升智能手機的使用體(ti) 驗,打破行業(ye) 的技術瓶頸,更充分地發揮智能手機的優(you) 勢。
多種方案可選,新充電方式值得期待
從(cong) 1973年第一部移動手機誕生以來,電池似乎總在扮演“拖後腿”的角色。還記得大哥大時代嗎?碩大的大哥大機身中,鎳鎘電池占據了相當多的空間,而且它的充電耗時也很長。
從(cong) 鎳鎘電池到鎳氫電池再到鋰電池,其實電池技術已經完成了一些革命性的進步。大幅縮小的體(ti) 積、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電速度,這些都為(wei) 智能手機使用體(ti) 驗的升級提供了支持。
不過,在能量密度觸碰到“天花板”時,電池再難“瘦身”,人們(men) 開始對磚頭一樣厚的機身感到厭惡。目前,通行的做法包括高壓低電流快充方案,或者低壓大電流快充方案。這次被譽為(wei) 革命性突破的超級快速充電方案,則是在材料上做文章,另辟了一條新路。
除了快速充電方案外,還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選擇。前HTC測試工程師陳奎元表示,除了快速充電、大容量電池或新材料電池外,新充電方式也很值得關(guan) 注。“用戶的需求並沒有那麽(me) 複雜,續航能力是主要問題。如果能在充電方式上有所突破,也可提升用戶使用體(ti) 驗。”陳奎元說。
其實,手機行業(ye) 一直對電池技術非常關(guan) 注。在去年11月舉(ju) 辦的烏(wu) 鎮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上,小米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jun) 就曾明確表示,他最關(guan) 注的就是電池技術變革。如果手機電池能像紐扣電池一樣,充一次電就可用一兩(liang) 年,這樣的技術會(hui) 顛覆整個(ge) 行業(ye) 。
電池係統複雜,創新須綜合多方麵考慮
對於(yu) 電池技術,很多科學家、研究團隊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去年上半年,浙江大學高超團隊就成功研製出一款新型的鋁-石墨烯電池,僅(jin) 用1.1秒鍾即可完成充電,循環充放25萬(wan) 次後依然電力十足,在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環境中也可正常工作。
“電池涉及到的變量有很多,係統複雜。盡管在技術上電池已有所突破,但短期內(nei) 這些前沿技術實現商業(ye) 化的可能性很小。”通訊行業(ye) 專(zhuan) 家、手機行業(ye) 自媒體(ti) 人李殿璽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除關(guan) 鍵技術指標外,電池技術研發還需要關(guan) 注電池材料本身是否穩定、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等問題。”
另外,智能手機是商業(ye) 化程度非常高的產(chan) 品,用戶對於(yu) 電池易用性、安全性非常在意。“典型的例子就是三星,其Note7手機電池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三星失去了中國消費者的信任。要知道,幾年前三星還是中國最大的手機廠商。這麽(me) 慘烈的教訓,國內(nei) 廠家不可能不引以為(wei) 鑒。”李殿璽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智能充電櫃現身北京亦莊
“再也不用拎著幾十斤的電池上樓充電了,電池充電櫃就‘守著’車棚,直接把電池往充電櫃裏一放就能充電,真是方便多了。”家住亦莊鎮中信新城小區的宋大爺讚不絕口地說道。[詳細] -
製氫成本有望降至每立方1塊錢
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與東京大學和廣島大學合作,對光伏發電和蓄電池的製氫係統進行了技術經濟效益評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