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需著陸在科學基礎之上

王鍾的 發布時間:2019-02-01 09:21:00來源: 科技日報

  “在某種程度上,公眾(zhong) 對科幻作品的接受能力,也是社會(hui) 科學素養(yang) 高低的體(ti) 現。對科學技術的未來有期待和向往,對科學創新的當下自然有動力和追求。近些年,常有本土科幻愛好者討論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何時到來。其實,與(yu) 其糾結於(yu) 具體(ti) 哪個(ge) 年份,不如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用實際行動推動本土科幻事業(ye) 的發展。”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尚未上映,在輿論場上就引發一波熱議。一些提前看過點映場的科幻迷,紛紛表示這部影片超出預期,在社交網絡極力推薦。在票房競爭(zheng) 激烈的春節檔,《流浪地球》有望成為(wei) 一匹黑馬。

  科幻文學和影視作為(wei) 藝術創作領域的獨特門類,近年來受到越來越高的關(guan) 注。與(yu) 虛構類的純文藝作品不同,科幻作品的想象基於(yu) 現實科學基礎之上。許多前人的科幻作品反複驗證:人類先有科學幻想,後有發明創造,科幻作品往往是對未來的預言。

  由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的《流浪地球》,講述了太陽麵臨(lin) 毀滅,人類為(wei) 尋找新家園,在地球表麵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的故事。盡管這個(ge) 故事的背景聽起來有些危言聳聽,但並非永遠不會(hui) 發生。不僅(jin) 太陽作為(wei) 一顆恒星有其固有生命周期,而且地球自身處在宇宙之中,完全可能麵臨(lin) 各種來自外部空間的毀滅性打擊。科幻的意義(yi) 就在於(yu) 提醒人們(men) 未雨綢繆,思考事關(guan) 人類前途命運的深刻命題。

  應當承認的是,與(yu) 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科幻創作的整體(ti) 發展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國內(nei) 科幻作家傾(qing) 向於(yu) 幻想的一麵,卻忽視科學的一麵,科幻創作文學性有餘(yu) ,但科學性水準明顯欠缺。近年來,劉慈欣、郝景芳等國內(nei) 優(you) 秀科幻作家獲得國際獎項,標誌著本土科幻文學終於(yu) 逐步趕上了科幻大國的水平。

  科幻文學和科幻影視也是一個(ge) 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衡量指標。在好萊塢大片裏,科幻電影一直都是不容忽視的重要門類,在全球票房收入排列靠前的影視片中,《阿凡達》《侏羅紀世界》等都帶有科幻屬性,而《星際穿越》《地心引力》等“硬核”科幻影片,同樣在全球市場受到歡迎。

  相應地,科幻影視對影視工業(ye) 製作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之所以過去國產(chan) 科幻片少有佳作,諸多打著科幻旗號的作品隻是牽強附會(hui) ,動不動就是外星人來到地球,洋溢出濃烈的山寨之風,很重要的原因也在於(yu) 國內(nei) 影視工業(ye) 發展基礎薄弱。如今,國內(nei) 影視工業(ye) 逐步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而且越來越多地向發達國家取經,開展全球合作,才為(wei) 製作《流浪地球》這樣的硬核科幻片創造了條件。

  然而,製作水準隻是表麵要求,科幻作品的科學性,才是衡量其真實價(jia) 值的主要標準。以電影《星際穿越》為(wei) 例,在編劇環節,製片方就邀請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家基普·索恩加盟。製片方還要求,這部電影裏不能有任何東(dong) 西違背已經確立的物理定律。最終,《星際穿越》給觀眾(zhong) 帶來的最大魅力,不在於(yu) 演員精湛的演技,也不在於(yu) 美輪美奐的畫麵,而在於(yu) 其科學上的嚴(yan) 謹。有關(guan) 這部電影的熱門討論,也多是對相關(guan) 科學理論知識的背景介紹。

  就《流浪星球》的原著小說而言,已有讀者指出其存在不少科學上的“硬傷(shang) ”。相對於(yu) 《三體(ti) 》這樣的鴻篇巨製,《流浪星球》並不屬於(yu) 劉慈欣最成熟的作品。此番影視改編,是否能夠修正其科學上的明顯錯誤,是觀眾(zhong) 和業(ye) 內(nei) 有識之士的關(guan) 注點。不管怎樣,中國科幻要摒棄不著邊際的幻想,朝著科學性與(yu) 想象力兼顧的正確方向發展。

  在某種程度上,公眾(zhong) 對科幻作品的接受能力,也是社會(hui) 科學素養(yang) 高低的體(ti) 現。對科學技術的未來有期待和向往,對科學創新的當下自然有動力和追求。近些年,常有本土科幻愛好者討論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何時到來。其實,與(yu) 其糾結於(yu) 具體(ti) 哪個(ge) 年份,不如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用實際行動推動本土科幻事業(ye) 的發展。我們(men) 期待,像《流浪地球》這樣真正以科幻為(wei) 主題的影視片越來越多、越來越好。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