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北磁極偏移 你我的手機導航都會受影響

陸成寬 發布時間:2019-02-14 08:54:00來源: 科技日報

  地球出了點怪事。因地核內(nei) 液態鐵的運動,地球北磁極由加拿大不斷向西伯利亞(ya) 偏移,最近它越過了國際日期變更線。

  北磁極的快速移動迫使科學家不得不緊急更新世界地磁場模型(World Magnetic Model,WMM),近日,新模型已經更新完成。事實上,這一模型本該到2019年底才更新。

  世界地磁場模型並非國際主流

  所謂世界地磁場模型,是描述地球主磁場及其長期變化的全球地磁場模型。它由美國國家地球物理數據中心(NGDC)和英國地質調查局(BGS)聯合研製,主要為(wei) 美國國防部、英國國防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及國際海道測量組織提供導航及定向服務,同時在民用導航定位係統和航向姿態測量係統中也有著廣泛應用。

  “按照場源的不同,地球磁場包括主磁場、地殼場、外部變化磁場及其在地球內(nei) 部產(chan) 生的感應場。各種場源對地球磁場的貢獻也有所不同,其中主磁場占總磁場的95%以上,地殼場約占4%,外源場及其感應磁場隻占總磁場的1%。世界地磁場模型的描述對象就是主磁場。”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旭東(dong) 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為(wei) 了描述地磁場的時空變化,自上世紀60年代起,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組織陸續發布了自己的地磁場模型。

  國際上通用的地磁場模型是國際參考地磁場(IGRF),由國際地磁與(yu) 高空物理聯合會(hui) (IAGA)成立專(zhuan) 門工作組組織編製,從(cong) 1969年推出的第一代國際參考地磁場到現在,已經推出了十二代國際參考地磁場。“國際地磁與(yu) 高空物理聯合會(hui) 在每屆新模型發布之前會(hui) 征集各地區、組織和研究者各自的模型,然後按一定權重集成發布。而世界地磁場模型隻是國際參考地磁場的候選模型之一。”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焦立果表示。

  據了解,第一代世界地磁場模型從(cong) 1990年開始發布,每5年更新一次,最新版本的世界地磁模型,是在2014年12月發布的2015版(WMM2015)。原本科學家們(men) 預計,這個(ge) 版本的模型使用到2020年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這卻是一個(ge) “命途多舛”的版本。2015版模型投入使用一年之後,位於(yu) 南美洲下麵的地磁場就出現了一次地磁脈衝(chong) ,讓地磁場產(chan) 生了科學家始料未及的變化,也讓本來打算使用5年的模型,在一年後就誤差陡增。與(yu) 此同時,這兩(liang) 年的地磁北極加速移動,更是讓2015版模型的準確度大幅下降。2018年9月,科學家們(men) 發布了第二版的2015版模型(WMM2015v2)。

  及時更新對所有導航係統至關(guan) 重要

  事實上,地磁極與(yu) 地理極接近但不重合,這導致磁力線同子午線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夾角,被稱為(wei) “磁偏角”。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磁偏角的存在,比如宋代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就曾提到。

  根據地磁場模型,可以事先計算好任意空間位置的磁偏角;然後根據實測磁偏角,即可進行地磁定位及導航。結合地磁場其餘(yu) 分量,可以得到更為(wei) 準確的定位信息。“地磁圖對導航非常重要,是現代導航的基礎。GPS係統隻能提供位置信息,無法確定方向,方向是由磁場(即地磁圖)來確定的。因此地磁圖不及時更新的話,會(hui) 影響到所有的導航係統,特別是在極區北極圈以內(nei) 。”焦立果說道。

  他表示,相比國際參考地磁場,世界地磁場模型的空間分辨率略低,但是部分中國學者對兩(liang) 個(ge) 模型對比分析後發現,世界地磁場模型在我國擁有更高的精度。人們(men) 在導航時通常采用世界地磁場模型。

  趙旭東(dong) 表示,精密地磁導航主要應用的是地殼磁場信息,地殼磁場最大的特點是空間結構極其複雜,而在時間上卻非常穩定。獲得地殼磁場信息就需要剝離掉其他場源的地磁場信息,而占總磁場95%以上的地球主磁場信息就是首先要剝離掉的部分。因此,地球主磁場信息的準確性對於(yu) 地殼磁場信息的獲得至關(guan) 重要。

  在焦立果看來,準確的地磁導航取決(jue) 於(yu) 準確的地磁模型,以及對地磁變化的準確預測和及時校正。如果科學家無法及時更新一個(ge) 對於(yu) 導航係統來說非常重要的地球磁場模型,全世界的所有手機導航都會(hui) 麵臨(lin) 不準確的風險。

  此外,除了船隻定向、手機定向和導航以外,地磁場模型在礦產(chan) 資源勘探、地震火山監測預警、水下目標探測、衛星設計和運行、電網運行以及軍(jun) 事國防等領域都有重要應用。比如,在石油工業(ye) 的定向鑽井中,就會(hui) 用到地磁偏角找正北方向,能夠有效避免其他定向設備在鑽井過程中因為(wei) 高溫高壓而出現偏差,提高了鑽井定向的準確度。

  修正周期可能會(hui) 越來越短

  實際上,地磁場包括地磁極和磁力線等一直處於(yu) 非線性運動變化之中。早在1831年,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克拉克·羅斯就注意到地磁極在加拿大北極圈內(nei) 難以預測的運動。1904年,北磁極(地磁南極)開始以每年大約15千米的速度向東(dong) 北方向移動,但在1990年代,極移速度突然加快,由之前的每年約15千米增加到每年55千米。自1900年開始,北磁極從(cong) 北緯70°的加拿大,一直向北移動;現在,磁極已經越來越靠近地理北極。

  那麽(me) ,究竟為(wei) 什麽(me) 北磁極的移動速度會(hui) 越來越快呢?

  焦立果表示,關(guan) 於(yu) 近來的快速極移,學術界現在有兩(liang) 種觀點:一是來自地核深部的快速磁流體(ti) 波;另一種是來自加拿大下方地核內(nei) 的液態鐵水的高速射流。後一種思路認為(wei) ,在加拿大和西伯利亞(ya) 地區分別存在一個(ge) 磁場集中的磁斑區,兩(liang) 個(ge) 磁斑區的競爭(zheng) 導致了磁極的移動。加拿大下方的高速射流導致該區域磁場減弱,在磁極競爭(zheng) 中輸給了西伯利亞(ya) ,從(cong) 而導致磁極向西伯利亞(ya) 方向移動。

  趙旭東(dong) 也持有類似的觀點,他表示,目前普遍認為(wei) 地球主磁場產(chan) 生於(yu) 地球內(nei) 部的地核磁流體(ti) 發電機過程。由於(yu) 地核具有液態的外核和固態的內(nei) 核,在溫度和密度差異的條件下,外核流體(ti) 在地球自轉係統中發生對流,從(cong) 而產(chan) 生了自激發電機過程。北磁極的快速運動可能與(yu) 加拿大地下的液態鐵高速射流有關(guan) 。

  那麽(me) ,隨著北磁極的快速移動,世界地磁場模型的修正周期會(hui) 不會(hui) 越來越短呢?

  在趙旭東(dong) 看來,地球主磁場模型的更新周期是基於(yu) 地球主磁場的長期變化特征,以及觀測技術、觀測資料的處理周期而定的。“隨著觀測技術的發展,觀測資料處理技術以及數據計算速度的提高,科學工作者對地磁場認知程度的加深,以及空間天氣預報和人類生活的需要,我認為(wei) 地球主磁場模型的更新周期將會(hui) 縮短。”趙旭東(dong) 說。

  焦立果也表示,經過此次“波折”,隨著人們(men) 對定向和導航等應用中時變性需求的日益提高,相信地磁學家們(men) 會(hui) 做出相應的調整,包括可能縮短模型發布周期,以及在地磁突發事件後及時發布最新模型等等。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