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鋰離子電池發展更有“理”
我國是鋰離子電池最主要的生產(chan) 國之一。2014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chan) 量達52.87億(yi) 隻,占全球總產(chan) 量的71.2%,已連續10年位居全球首位。2018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chan) 量達到121.14億(yi) 隻,比2014年增長了一倍多。
麵對鋰離子電池行業(ye) 的快速發展,為(wei) 了加強管理,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工信部近日公布了《鋰離子電池行業(ye) 規範條件(2018年本)》和《鋰離子電池行業(ye) 規範公告管理暫行辦法(2018年本)》,新文件已經於(yu) 2019年2月15日起正式施行。
鋰電池行業(ye) 市場規模已達820億(yi) 元
手機、電動車、電動工具、數碼相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快速發展,需要使用鋰離子電池的產(chan) 品和場景也越來越多。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鋰電池行業(ye) 市場規模已達到820億(yi) 元。由於(yu) 鋰電池生產(chan) 廠家在技術上的革新,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人們(men) 對鋰電池的需求仍會(hui) 不斷增長,預計到2024年,我國鋰電池行業(ye) 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yi) 元。
浙江天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孫偉(wei) 博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zhuan) 訪時說,當前我國鋰離子電池產(chan) 業(ye) 承接了全球市場的轉移,發展迅速;總體(ti) 規模持續擴大,目前上下遊聯動,產(chan) 業(ye) 鏈逐漸成熟;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助推各地積極布局,國內(nei) 龍頭企業(ye) 加速崛起,“強者恒強”。
目前我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已成為(wei) 鋰離子電池產(chan) 業(ye) 的集聚區,由於(yu) 高端鋰離子電池技術壁壘較高,未來以北京、江蘇、上海等為(wei) 代表的技術密集型區域將在現有技術領先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著高端電池材料的壟斷地位,並隨著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性能要求的提升,優(you) 勢將更加明顯。
盡管鋰離子電池行業(ye) 發展前景較好,孫偉(wei) 也表示,製約鋰離子電池產(chan) 業(ye) 發展的瓶頸不容忽視。如在安全技術瓶頸方麵,忽視安全結構設計,熱失控現象頻發;製造工藝達不到高質量產(chan) 品要求,電池組一致性問題需完善;成本居高不下,材料核心技術待突破;標準體(ti) 係缺失,亟待加快製修訂工作;市場秩序混亂(luan) ,企業(ye) 無序競爭(zheng) 嚴(yan) 重;安全監管職責不到位,行業(ye) 管理作用尚未得到有效發揮;綠色製造,智能製造剛剛起步,需要加快引導。
重技術創新和智能、綠色製造
此前的《鋰離子電池行業(ye) 規範條件》和《鋰離子電池行業(ye) 規範公告管理暫行辦法》於(yu) 2015年由工信部發布。本次修訂是在我國鋰電行業(ye) 經過3年多時間發展和實踐的基礎上,兩(liang) 個(ge) 規範文件的首次修正。那麽(me) ,修訂有哪些亮點?
其中,新文件的一大亮點是由原先的重產(chan) 能轉向重技術創新,刪減了2015年版本中對產(chan) 能的要求,如電池年產(chan) 能不低於(yu) 1億(yi) 瓦時,正、負極材料年產(chan) 能均不低於(yu) 2000噸等;新增了多條對技術創新的要求,如研發經費不低於(yu) 當年企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的3%,鼓勵企業(ye) 取得高新技術企業(ye) 資質或省級以上研發機構、技術中心等。
孫偉(wei) 說,新文件不但對企業(ye) 的生產(chan) 規模和工藝技術進行了重新規範,用詞也更科學準確。如“電池正負極材料中磁性異物及鋅、銅等金屬雜質的檢測能力”,用“磁性異物”替換了2015年版本中的“鐵”,符合行業(ye) 對鋰離子電池新材料的研發和利用。
第二大亮點是對生產(chan) 企業(ye) 檢測能力和質量管理要求的提高。“在檢測方麵,新文件增加了企業(ye) 應具有產(chan) 品質量檢測能力,並對應達到的要求進行了明確規定。”孫偉(wei) 說,如規定鋰離子電池製造企業(ye) 應具有符合標準規定的電池循環壽命、高低溫放電等電性能檢測能力等,並對材料企業(ye) 的檢測能力進行了規範。
如文件中,對電池正負極材料中磁性異物及鋅、銅等金屬雜質的檢測精度由“不低於(yu) 1ppm” 升級為(wei) “不低於(yu) 10ppb”,要求提高了上百倍。這不但是對檢測的要求,也強調了質量管理體(ti) 係,比如要能識別生產(chan) 過程中“磁性異物和金屬雜質超標”等。
第三大亮點是,新文件內(nei) 容更科學、具體(ti) ,特別是刪除了細枝末節的技術指標,取而代之的是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的內(nei) 容。
孫偉(wei) 分析說,新文件鼓勵企業(ye) “促進自動化裝備升級”,打造綠色供應鏈,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wei) 導向的采購、生產(chan) 、營銷、回收及物流體(ti) 係,促進供應鏈中的利益相關(guan) 方遵守行業(ye) 標準與(yu) 規範,落實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建立廢棄鋰離子電池回收處理體(ti) 係;並鼓勵企業(ye) 參照《綠色工廠評價(jia) 通則》(GB/T 36132)等要求,建設綠色工廠。特別對環境保護方麵進行了重新規範,強化了先進設備對節能環保的作用。如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嚴(yan) 重汙染環境的、落後用能的設備;強調社會(hui) 責任,鼓勵“履行社會(hui) 責任,到貧困地區投資興(xing) ”,這與(yu) 國家的扶貧政策緊密相聯係。
有助於(yu) 行業(ye) 優(you) 勝劣汰、有序競爭(zheng)
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ye) 一直處於(yu) “優(you) 質產(chan) 能不足”的狀態,如在動力電池領域,前十強之外的動力電池企業(ye) 共計擁有約13%的市場需求量,但卻占據行業(ye) 總產(chan) 能的約55%,其中大部分屬於(yu) 低端產(chan) 能,其產(chan) 能利用率僅(jin) 約為(wei) 10%,拉低了行業(ye) 整體(ti) 產(chan) 能利用率指標。盡管本次出台的《鋰離子電池行業(ye) 規範公告管理暫行辦法》中,適用企業(ye) 從(cong) 事範圍中刨除了“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但是在2016年,動力電池在鋰離子電池產(chan) 量中占比為(wei) 45.08%。
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殷承良認為(wei) ,繼鉛酸、鎳氫等技術更迭之後,目前鋰離子電池正在蓬勃發展,但我國近200家的動力電池企業(ye) 規模也太過龐大,非常需要並購和整合。
2018年前三季度業(ye) 績報顯示,我國中小電池企業(ye) 出現了大幅度的虧(kui) 損。新文件盡管沒有把新能源汽車使用的動力電池包括在內(nei) ,但業(ye) 內(nei) 人士均認為(wei) ,這必將會(hui) 對車用動力電池行業(ye) 的發展和規範產(chan) 生影響。
“對於(yu) 鋰離子電池行業(ye) 來說,新文件對安全、智能製造等問題做了明確規範,這有助於(yu) 鋰電池企業(ye) 從(cong) 無序競爭(zheng) 到有序競爭(zheng) ,健康發展。”孫偉(wei) 說,由於(yu) 規定的內(nei) 容更具體(ti) ,更具有可操作性,智能、綠色製造的概念更明確,這也明確了企業(ye) 的發展方向,並在發展過程中“有章可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高能鋰離子電池“雙重修飾”正極材料合成
富鎳三元正極材料,因可逆容量高、成本低等優點,被認為是最理想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