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何建華委員:要給基礎研究“十年磨一劍”的機會

張蓋倫 發布時間:2019-03-05 09:50:00來源: 科技日報

  “現在重大問題很多,但大家不敢去碰。申請課題時,更願意去找熱點,因為(wei) 熱度高的領域,更容易發文章。”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生命科學研究部主任何建華4日感慨,科研不能跟著熱點跑,但為(wei) 考核評價(jia) 指揮棒所累,科研人員不敢或者不能去爬那更高的山峰。

  何建華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一個(ge) 研究問題做了幾年,文章發表情況不是太好,科研人員自己還想堅持,但是“有意願、沒條件”。現行評價(jia) 體(ti) 係下,無論是對個(ge) 人還是對機構,都重論文數量與(yu) 文章影響因子等定量考核指標,而且考核頻繁、周期短。“恨不得一年就出成果。”何建華說,“大家都想著要‘快’,誰快,誰就能得到更多支持,在科技競爭(zheng) 中占據優(you) 勢,這就是‘快魚吃慢魚’。”要是好幾年不出成果,科研人員就沒了經費,課題不得不停下,在機構裏甚至還可能被末位淘汰。

  “我國基礎研究的現狀是:研究隊伍龐大、經費投入不少、論文發表很多,但重大原始創新很少。”何建華說,真正的原始創新研究,那些帶有很大不確定性的探索研究,鮮有人願意問津、敢於(yu) 問津,也難以得到科研機構和科研管理部門的持續支持。科研人員、科研機構和科研管理部門或被動或主動地卷入追求數量與(yu) 追求速度的迷思中,“我國整個(ge) 基礎研究體(ti) 係還處於(yu) 一種急功近利的氛圍之中”。

  基礎研究要走到前沿,需要一批隊伍攀登科學險峰,而這批隊伍,也需要穩定的補給來“保駕護航”。何建華說,宏觀政策應該進行調整,營造能使科研人員潛心研究、敢於(yu) “十年磨一劍”的科研氛圍。

  具體(ti) 怎麽(me) 做?何建華認為(wei) ,可以對專(zhuan) 門從(cong) 事基礎研究的科研機構給予持續、穩定的經費支持,對具有一定專(zhuan) 業(ye) 水平的科研人員(比如副高級以上)給予穩定的基本支持,給予適當的待遇和研究經費,允許自主選題開展研究。對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應以中長期考核評價(jia) 為(wei) 主,鼓勵科研機構以實現重大原始創新為(wei) 目標,自主部署研究方向、組織研究團隊。“基礎研究過程有其自身的規律,過度競爭(zheng) 不利於(yu) 潛心研究。”

  堅持之後,如果真的取得重大成果,就該對這樣的科研機構和科研團隊給予重獎。何建華強調,一般性論文成果僅(jin) 作參考或不作參考。對於(yu) 擁有各類人才數量和承擔課題的數量也僅(jin) 作參考,這些隻是取得原始創新成果的有利條件,而非成果本身。“至於(yu) 什麽(me) 是重大原始創新,也需要學術界逐漸形成共識。”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李彥宏:下半年可在長沙“嚐鮮”無人車

    李彥宏透露,作為百度人工智能產業的重要體現,今年下半年,公司將在長沙開始商業化試運營。屆時,人們在長沙可以嚐鮮打到無人車。[詳細]
  • 委員建議設立國產疫苗追溯體係

    “過度商業化經營導致了整個疫苗行業產生‘經營和利潤優先’的錯誤思想。”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教授張鳳寶建議,盡快升級完善我國疫苗管理體製,並為此支招獻策。[詳細]
  • 劉偉委員:推動AI技術深入慈善民生領域

    “若人工智能技術能進一步深入慈善民生領域,以科技力量對社會問題進行改善,新技術將更有變革性,對公益事業和具體的被救助者都意義深遠。“政府AI開放從技術賦能、思維升級、渠道合作幾個方麵加速慈善組織成長與改變,助力AI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