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萬建民委員:加強農業生物技術研發

江東洲 發布時間:2019-03-14 10:16:00來源: 科技日報

  “生物技術是推動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核心動力,是提升國家農(nong) 業(ye) 競爭(zheng) 力的戰略利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副院長萬(wan) 建民建議,加強農(nong) 業(ye) 生物技術研發,搶占農(nong) 業(ye) 生物技術發展製高點。

  目前,我國已建立完整的農(nong) 業(ye) 生物技術自主研發體(ti) 係,前沿基礎研究躍居國際前列,關(guan) 鍵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整體(ti) 水平進入國際第一方陣。但萬(wan) 建民指出,麵對日益激烈的前沿農(nong) 業(ye) 生物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zheng) ,我國還存在兩(liang) 大突出問題。“一是原始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重大育種價(jia) 值基因缺乏,轉基因、基因編輯、生物合成、全基因組選擇等核心技術源頭創新能力不足,基因、RNA、蛋白、代謝和整體(ti) 表型水平的顛覆性生物設計技術還遠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重大需求。二是新一代農(nong) 業(ye) 生物領航產(chan) 品研發布局不夠。我國目前批準的生物技術品種均是第一代單基因產(chan) 品,微生物酶製劑和動物疫苗高端市場基本上被進口產(chan) 品所壟斷,特別是缺乏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的生物新產(chan) 品,難以在未來生物農(nong) 業(ye) 發展國際競爭(zheng) 中登峰領航。”

  針對上述問題,萬(wan) 建民建議,一是實施農(nong) 業(ye) 生物設計科技重大專(zhuan) 項,搶占農(nong) 業(ye) 生物技術發展製高點。加強原始創新,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通過生物技術與(yu) 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交叉融合,突破基因定點加工、RNA靶向調控技術、蛋白精準修飾技術、代謝途徑優(you) 化重構和表型係統設計技術;針對抗極端逆境、特殊功能營養(yang) 、資源利用等重要性狀,創製高光效、生物固氮和耐極端環境作物,功能型動植物及抗重大疫病畜禽等生物新產(chan) 品;研製鹽堿地改良製劑、新一代飼用抗生素替代製劑、新型動物基因工程疫苗,以及農(nong) 業(ye) 廢棄物生物轉化製劑等新製劑;創建農(nong) 用細胞工廠,研製高效農(nong) 業(ye) 動植物生物反應器,以及藥用蛋白、人類重大疾病動物模型等新型製品。實現創新引領發展,攻克常規技術難以突破的難題,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培育新一代生物農(nong) 業(ye)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推動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和產(chan) 業(ye) 升級。

  二是采用全新的組織機製,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一體(ti) 化實施。加強頂層設計,通過構建國家實驗室為(wei) 抓手的大平台,實施新型舉(ju) 國體(ti) 製下的集中攻關(guan) 。建立穩定支持農(nong) 業(ye) 生物技術基礎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的長效機製,形成以政府主導、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各類金融工具協同的局麵。切實加快領軍(jun) 型、複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yang) 和引進,提供更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完善人才培養(yang) 、使用、評價(jia) 機製。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鼓勵生物技術創新要素實現“走出去”與(yu) “引進來”的跨境流動,為(wei) 開拓未來國際市場,以及在全球範圍內(nei) 進行知識產(chan) 權保護奠定堅實基礎。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