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換臉也有bug,看看人物眨沒眨眼
近日,知名視頻網站blibli流傳(chuan) 出一段視頻:電影《射雕英雄傳(chuan) 》(1994年版)朱茵主演的黃蓉被視頻製作者通過“AI換臉術”處理成了楊冪的臉,神態表情如同朱茵飾演的黃蓉一樣生動俏皮,毫無違和感,頓時引起網民熱議,以至於(yu) 微博話題點擊量飆升至1.1億(yi) 。
所謂AI換臉術,是基於(yu) 人工智能的人體(ti) 圖像合成技術,生成的假臉(通稱DeepFake)。那麽(me) ,這個(ge) 技術是怎麽(me) 做到如此出神入化?它給人們(men) 的生活會(hui) 帶來哪些利與(yu) 弊?有何辦法對其辨別?避免潛在風險?
強調“以假亂(luan) 真”
讓黃蓉秒變臉的視頻製作者表示,這麽(me) 做僅(jin) 是用於(yu) “技術交流”。其實,AI換臉技術已然在我們(men) 身邊蕩起漣漪。
今年春節期間,科幻影片《瘋狂的外星人》中外星人逼真的神態表情,是由演員徐崢通過“動作捕捉”出演完成;美國動作電影《阿麗(li) 塔》用AI科技加持,為(wei) 觀眾(zhong) 呈現閃亮大眼的戰鬥蘿莉阿麗(li) 塔動感十足;經典影片《速度與(yu) 激情7》中,AI換臉還原了因車禍意外去世的主演保羅·沃克的音容笑貌,讓整部影片多了一絲(si) “你永遠與(yu) 我們(men) 同在”的溫暖。
不同於(yu) 戲曲換臉的變幻,“AI換臉術”強調“以假亂(luan) 真”。簡單說,AI換臉就是將目標人物各個(ge) 角度的人臉照片一幀幀貼在被換對象的視頻畫麵上,生成假臉視頻,倘若能達到“朱茵or楊冪?傻傻分不清!”的效果,即大功告成。
“從(cong) 技術層麵講,首先要進行數據采集,捕捉不同的臉姿態、表情、角度和光照的人臉圖片;再者進行數據處理,包括采集數據標準化及分割算法處理等;硬件上需要一個(ge) 較好的GPU,家用計算機可能會(hui) 吃力一些,製作需要幾個(ge) 小時甚至數十小時,但是現在已有許多插件可以輔助。”為(wei) 2019年央視網絡春晚提供虛擬主持人技術支持的偶邦公司創始人鄭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有“壞孩子”之嫌
“AI換臉術”從(cong) 其命名為(wei) DeepFake起,恐怕已有“壞孩子”之嫌。
據說,DeepFake原本是一個(ge) 用戶的名字,他將《神奇女俠(xia) 》主角蓋爾·加朵的臉嫁接到另一張臉上,後被這位女演員及其律師起訴,但無奈尚沒有相關(guan) 法律條文對其問責,由此DeepFake反而因為(wei) “創新之舉(ju) ”一炮走紅,成為(wei) “AI換臉術”代言人。
在某些重大政治場合,以假亂(luan) 真的假新聞對於(yu) 民眾(zhong) 的誤導,帶來的負麵影響是不可估量的。2018年5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中止全球氣候變化協議,隨後被比利時某政黨(dang) 利用DeepFake篡改,做了一個(ge) “特朗普宣告比利時政府也應退出”的假視頻,引起比利時民眾(zhong) 的公憤。可以想像,如果類似的假視頻被用在投票、騷亂(luan) 、戰亂(luan) 誤導民眾(zhong) ,煽風點火,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此外,DeepFake也有道德隱患。現在很多明星已躺槍,包括艾瑪·沃特森、斯嘉麗(li) ·約翰遜、瑞漢娜等好萊塢影星、歌星,被換臉後的視頻上傳(chuan) 到成人視頻網站,以假亂(luan) 真的換臉技術,要麵臨(lin) 社會(hui) 很大的道德爭(zheng) 議。
有外媒稱:“這種技術再次提醒我們(men) ,在這個(ge) 數字時代,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地看表麵,因為(wei) 那張臉可能是在欺騙你。”
用AI假裏辨真
如何辨別“AI換臉術”?值得慶幸的是,科學界正在應對這個(ge) 問題,而主要“殺手鐧”是運用AI技術假裏辨真。
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教授呂斯衛領導的團隊發現了偽(wei) 造視頻的漏洞:假臉極少甚至不會(hui) 眨眼,因為(wei) 它們(men) 都是使用睜眼的照片進行訓練的。
研究人員表示,偽(wei) 造視頻往往忽略了“自發的、無意識的生理活動,例如呼吸、脈搏和眼球運動”。呂斯衛說:“因此,缺少眨眼是判斷一個(ge) 視頻真假的好方法之一。”
這種作為(wei) “反AI變臉”技術通過有效預測眼睛的狀態,準確率達99%。此項研究已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資助,作為(wei) 甄別媒體(ti) 假新聞,推進媒體(ti) 取證計劃的一部分。
“在偽(wei) 造視頻的後期處理中手動添加眨眼,其實並非一個(ge) 巨大挑戰,而且一些偽(wei) 造視頻已包含眨眼。從(cong) 長遠來看,實際上這是一場通過AI製作假視頻和檢測假視頻之間的持續戰鬥。”呂斯衛說。
此外,鄭毅提出,“通過強製記錄照片和視頻拍攝的時間、地點,既在區塊鏈上記錄照片和視頻不可篡改的時空戳方法,也可進行鑒別”。
然而,公共科學研究猶如一把雙刃劍:騙子一旦了解其騙局是如何被識破的,就可以對算法進行相應調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他們(men) 已經占上風,最終很難說哪一方會(hui) 獲勝。”呂斯衛指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育種家的“AlphaGo”來了
該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汪海博士與美國康奈爾大學愛德華·巴克勒(Edward Buckler)院士團隊合作,開發出從基因組DNA序列預測基因表達調控模式的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它在分子育種領域的作用相當於穀歌的“AlphaGo”之於圍棋,為人工智...[詳細] -
代表委員提醒: 重視AI換臉背後的倫理隱憂
前段時間,一則短視頻火了。網友用人工智能技術,將電視劇《射雕英雄傳》中演員朱茵的臉換成了楊冪。這個楊冪版“黃蓉”毫不違和,古靈精怪,嬌俏可人,你甚至都看不出視頻有被處理過的痕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