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關於綠植的謠言騙了你多少年
春天草木蔥蘢,生機勃發,很多朋友都會(hui) 萌生在自家或辦公室裏養(yang) 幾株綠植,足不出戶就能感受春意的想法。然而網上流傳(chuan) 的一些關(guan) 於(yu) 植物的說法卻讓人想養(yang) ,又不敢養(yang) 。現在我們(men) 就來告訴大家哪些常見的說法是錯誤的,讓你放心大膽地擁抱春的氣息。
謠言一
多肉植物毒害心髒
多肉成為(wei) 植物“萌寵”已不是一天兩(liang) 天了,然而有觀點卻指出:“人接觸多肉可能會(hui) 中毒,甚至引發心髒病。”多肉“萌萌噠”外表下真的“包藏禍心”嗎?
其實人們(men) 常說的多肉植物,在植物界不是指單一的某個(ge) 科屬類群,而是對莖或葉的營養(yang) 器官具有肥厚多汁特點的植物的統稱。據統計,常見的多肉植物至少來自25個(ge) 科,如蘿藦科、仙人掌科、番杏科、景天科等,全世界有各種多肉植物近1萬(wan) 種。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標本館工程師上官法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此前有地方海關(guan) 截獲的銀冠玉,是仙人掌科烏(wu) 羽玉屬植物,原產(chan) 於(yu) 北美洲西部。此屬植物含有名為(wei) “墨斯卡靈”的生物堿,服用後,會(hui) 短暫影響人的聽覺、視覺感受,使人產(chan) 生幻覺,是一種植物類致幻毒品,過量或者長期攝入的確具有極大風險。此外,大戟科大部分多肉植物的白色汁液有毒,如麒麟掌、布紋球、龍骨、光棍樹等莖葉中的白色汁液會(hui) 讓皮膚出現紅腫、瘙癢等過敏症狀。
盡管部分多肉品種有毒,但因此傳(chuan) 言“多肉植物毒害心髒”未免誇大其辭。上官法智強調,有毒多肉植物隻是小眾(zhong) ,並且其毒性物質多數屬於(yu) 生物堿類,並不具有揮發性,隻要不入口,一般不會(hui) 有健康風險;如果皮膚不小心接觸到植物汁液,及時用清水清洗即可;一些可能造成健康風險的多肉植物,則須遠離小孩和寵物,以免誤食。
謠言二
仙人掌可以防輻射
眾(zhong) 所周知,仙人掌能在缺水、高溫、陽光強烈的沙漠生存,生命力頑強。據此有人認為(wei) ,陽光裏有很多紫外線,仙人掌不懼豔陽有很強的抗輻射能力,因此很多上班族喜歡養(yang) 一盆仙人掌放在辦公桌上用來防輻射。
“這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作用。” 植物分子生物學博士馮(feng) 飛雪表示,植物隻能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紅光、遠紅光(紅外線)、紫光以及紫外線,這個(ge) 是它們(men) 完成光合作用的保證。
但太陽中產(chan) 生的是“輻射能”與(yu) 電子產(chan) 品產(chan) 生的輻射線是兩(liang) 種概念,所以說仙人掌可以比別的東(dong) 西更好地屏蔽或者吸附這些輻射並無依據。而且已有研究表明,普通電腦周圍的電磁強度遠遠小於(yu) 安全準則的限值,沒有必要擔心,也沒有必要額外“防輻射”。
謠言三
綠植能強力除甲醛、霧霾
搬進剛裝修完的新家,算得上是人生一大喜事,不過到處在傳(chuan) “裝修甲醛汙染”讓人心頭一緊。在各種支招的“常識”中,最常見的就是“在屋裏種幾盆綠色植物,特別是吊蘭(lan) ,吸收甲醛那叫一個(ge) 強”。
事實上,有些植物對甲醛的忍耐力的確要強一些,甚至還有清除功能。這些植物會(hui) 使甲醛與(yu) 特定的化學物質反應,產(chan) 生氨基酸,或者是直接變成碳酸和二氧化碳,從(cong) 而進入物質循環,用於(yu) 製造新的糖、脂肪或者蛋白質。這種機製是植物的一種防禦反應。但研究人員通過模擬含有甲醛的居室,測定了一些常見的室內(nei) 盆栽觀賞植物對甲醛的處理能力。從(cong) 實驗得到的吸收效率來看,其處理甲醛的能力不足以在短時間內(nei) 顯著降低一般居室內(nei) 的甲醛濃度。
舉(ju) 例來說,目前被廣泛推崇的吊蘭(lan) 處理甲醛的平均速度是1平方米大的葉片每小時處理0.15毫克甲醛。通常一株的吊蘭(lan) 的葉麵積不足0.1平方米。也就是說,一棵吊蘭(lan) 1天之內(nei) 能處理的甲醛總量隻有0.36毫克。如果麵積100平方米,層高3米的居室內(nei) ,甲醛濃度是0.5毫克/立方米,總共有150毫克甲醛,要降到0.1毫克/立方米安全標準就需要至少清除120毫克甲醛,即使不考慮從(cong) 裝飾材料裏新揮發出來的甲醛,這棵吊蘭(lan) 也要工作333天。
此外,宣稱綠植能吸收霧霾也不靠譜。霧是很多小液滴組成的,微觀成分為(wei) 水,而霾是由大氣中的塵粒、鹽粒、煙粒等固體(ti) 顆粒物組成,它的顆粒物非常細小,要降塵主要就是種葉麵粗糙、表麵積大的植物,但從(cong) 效率上來說,植物降塵效果其實並不好,遠不如空氣淨化器來得實在。
謠言四
夾竹桃等含致癌物不能種植
每過一段時間,總有自媒體(ti) 平台發文“好心”提醒:虎刺梅、變葉木、夾竹桃等植物含有致癌物質,連栽種過的土壤中都含有致癌病毒,已證實有52種促癌植物,建議各位愛花的朋友及早“清理門戶”。
而真相是,變葉木、夾竹桃等植物中的確檢測到了有促癌效應的物質,但這些物質在植物體(ti) 內(nei) 含量不高,隻要人畜不誤食,機體(ti) 就不會(hui) 吸收這些物質。
這些物質屬於(yu) 植物的次生代謝產(chan) 物,其存在除了能起到吸引昆蟲傳(chuan) 粉及植株間信息傳(chuan) 遞的作用外,最為(wei) 重要的是賦予植物抵抗外界環境侵襲的能力。同時,由於(yu) 這些物質分子量較大,揮發性較差,通過揮發而被人體(ti) 攝入的量微乎其微。不僅(jin) 如此,研究發現,夾竹桃的揮發物主要成分為(wei) 水楊酸甲酯和丙烯酸,不僅(jin) 沒有致癌或促癌成分,反而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因此沒必要因為(wei) 傳(chuan) 言忍痛扔掉這些植物,公眾(zhong) 隻需在栽培養(yang) 護過程中盡量減少植物損傷(shang) ,避免接觸植物分泌物,在侍弄過植物後洗手,就可有效避免接觸到促癌物質。
謠言五
家養(yang) 豬籠草可以有效滅蚊
春天來了,夏天還會(hui) 遠嗎?
夏天蚊子太多,有人就會(hui) 建議你在家裏養(yang) 幾株食蟲植物豬籠草,其籠口處能散發芳香以吸引蟲子,蟲子一旦落入籠底,就會(hui) 被籠中液體(ti) 溺斃,慢慢被植株“消化吸收”。消滅蚊子又不用打藥燃香,何不來一株?
豬籠草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有一個(ge) 個(ge) 瓶子一樣的捕蟲籠。在豬籠草葉片發育過程中,葉片尖端會(hui) 長出一根卷須,以此攀附在其他植物上。隨後,卷須的頂端膨大成為(wei) 杯狀,並產(chan) 生了一片心形或卵形的“蓋子”。其實,豬籠草長出捕蟲籠,是一種必要的生存手段。
在熱帶叢(cong) 林中,大量雨水衝(chong) 刷以及高溫使得土壤中的氮素流失很快,對於(yu) 攀附生存的豬籠草來說,獲得氮素就更為(wei) 困難。幸好,雨林中數量眾(zhong) 多的昆蟲是很好的氮元素來源,於(yu) 是選擇的壓力使其葉片發生變態,成為(wei) 捕蟲瓶。但豬籠草的主食是螞蟻等陸生蟲類,對蚊子的捕獲效率實在太低,有時它們(men) 含水的捕蟲瓶甚至還會(hui) 成為(wei) 蚊子的滋生地,因此指望其滅蚊實在不靠譜。
此外,烏(wu) 魯木齊市植物園總工程師孫衛介紹,由於(yu) 豬籠草對空氣濕度極為(wei) 敏感,一般北方家庭的環境很難滿足其正常生長需求。花市裏賣的豬籠草,大多是雜交的園藝品種——紅瓶豬籠草,在最低溫度25℃以上的溫室內(nei) 才能較好地成活,一般家庭環境無法達到其生長條件,很難養(yang) 活,基本隻能存活一兩(liang) 周,因此不建議大家種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珠峰永久關閉係謠言 實為科學保護再升級
網上近日流傳的多張珠峰汙染現場圖片和諸多疑問,緣起於日喀則市定日縣珠峰管理局發布的一則公告: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絨布寺以上核心區域旅遊。 [詳細] -
聽信這些謠言,年後養胃變傷胃
春節期間,親人好友相聚,飯局難免會多起來。大塊朵頤之時,人們往往忽視了自己的腸胃健康,以致於出現腸胃不適。[詳細]